連續處理了兩天的繁雜政務,加上這些天來一直沒有睡好,朱由校急需讓身體放鬆一下。

而前世喜歡爬山的他,選擇了登上皇城最高點,也就是萬歲山上來一場眼神放鬆的短途旅行。

朱由校帶人繞過三大殿,接著是穿越御花園,在出了玄武門後,就來到了萬歲山腳下。

為了看崇禎帝上吊的地方,朱由校還專門去看了眼歪脖子槐樹,之後從旁邊的山道登上了萬歲山。

坐在亭子裡欣賞著夕陽日落,感受初秋的涼爽,眺望宏偉規整的紫禁城。

前世的朱由校,就有登山望遠的習慣,尤其是在諸事不順的時候,登上山頂,看著視野開闊的遠方,心情也會迅速地好轉起來。

看著山腳下不遠處的瓊華島,還好只有幾座略顯破舊的宮殿,而不是充斥著佛教的塔廟。

群水環繞,可作為今後夏季的避暑地之一,而且還相對比較安全。

在打定主意之後,朱由校心裡開始盤算著該如何整改瓊華島。

當夕陽沒入遠方的群山後,王承恩喚醒了陷入沉思的朱由校,“殿下,太陽下山了,山上涼,咱們該回去了!”

朱由校抬眼看了下西方,發現太陽的確已經徹底落下西山,便站起身,“好,咱回去吧!”

在乾清宮用完中膳回到內閣的方從哲,若無其事地在劉一燝與韓爌的注視下,安靜地坐回了自已的官位。

四周掃了一眼後,從懷裡取出筆記,拿起紙筆,一邊思考一邊記錄如何順利地完成新君下達的官員調令。

如此多的高品官員調動,就算作為內閣獨相七年的方從哲,腦袋也是一陣陣的疼。

眼看快要下值,方從哲站起身,微笑地朝劉一燝與韓爌打招呼道:“劉大人、韓大人,在忙呢?本官這裡有一些旨意需要聽取兩位的建議,不知可否得空?”

劉一燝與韓爌對望了一眼後,皆拱手回道:“元輔,下官得空!”

“那行,我們去偏廳詳談!”

說完,方從哲轉身帶頭朝偏廳走去,後面的劉一燝與韓爌兩人連忙趕上,內閣其它輔助官員見此,皆自覺地遠離三位大佬所在的偏廳。

待劉一燝與韓爌坐定後,方從哲端起茶杯緩緩開口道:“殿下剛接手朝政,對原有一些官員不甚熟悉,所以想任用一些他所熟識的官員,想必兩位大人應該能體諒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想法!”

一個多月前因先皇御極才剛入閣的兩人,自然對方從哲的話深表贊同,就是不知道自已的的大學士官位是否會被新君黜落。

劉一燝與韓爌互望一眼後,韓爌出聲問道:“元輔,不知殿下要怎麼調整?”

方從哲故意沉吟片刻,吊足兩人胃口後,才緩緩開口道:“殿下說,大行皇帝駕崩倉促,內閣選入了太多他不熟悉的閣員,所以想減少一些,以換成他熟悉的閣員!”

韓爌真想站起來爆錘一頓方從哲,但還是得耐著性子問道:“不知殿下想更換哪些閣員?”

方從哲見胃口也吊的差不多了,便微笑著說道:“在野被起復未赴任的閣員,殿下希望他們繼續在野,兩位大人以為呢?”

劉一燝與韓爌兩人可都不希望內閣出現太多競爭者,兩人互望一眼後,還是由韓爌回道:“下官認為,殿下說得十分在理!”

劉一燝也附和道:“下官也如此認為!”

看著兩人的回答,方從哲一副早就知道你們會如此的表情,“既如此,那辛苦劉大人負責此事了。而韓大人,殿下特別交代,將由你負責大行皇帝皇陵修建事宜,國事艱難,一切當以節儉為要!”

兩人見自已還能繼續留在內閣,便趕忙站起答道:“下官遵旨!”

“嗯,兩位大人請坐,另外,殿下對於史大人半路上疏拒絕朝廷起復的詔令,頗為氣惱,所以不但要奪職罷官,還要剝奪他的功名。既然他拒絕為朝廷效命,那就不該繼續享受朝廷的恩惠。劉大人,你認為呢?”

說完,方從哲笑眯眯地看向劉一燝。

劉一燝氣得直想一口唾沫噴在方從哲臉的老臉上,剛不一次性說完,等自已答應後,立馬就給自已挖了個深坑,還好自已與史繼偕沒有太深的交情,也不怕得罪他。

“回元輔,下官認為合理!”劉一燝裝作若無其事地回道,而韓爌則樂得在一旁看熱鬧。

“既如此,那就辛苦劉大人了!”

方從哲微笑著拱了拱手,緊接著開口道:“至於殿下熟悉的官員,想必兩位大人也能猜到會是誰!”

方從哲見兩人不接腔,毫不尷尬地繼續說道:“殿下有意讓徐光啟徐大人入閣,擔任文淵閣大學士兼任工部尚書,而王永光王大人將調任吏部左侍郎並署理吏部日常事務!”

劉一燝與韓爌雖然猜到徐光啟會入閣,但沒想到一下子就跳到了他們倆的前面,偏偏還不是掛禮部尚書,而是實職工部尚書。

至於王永光調任吏部左侍郎,以王永光的資歷與威望,兩人反而並沒覺得什麼不妥。

但是,為何會是左侍郎署理吏部事務,而不是吏部尚書,難不成空缺?

而且,現在吏部左侍郎陳於廷怎麼辦?

兩人望了一眼後,韓爌問道:“敢問元輔,吏部尚書是誰?”

方從哲輕咳了一聲道:“殿下雖然準了周大人的致仕請求,但認為對朝臣都不熟悉,所以由本官暫時兼任吏部尚書,但由王大人署理日常部務!”

兩人先是互相望了一眼,然後皆選擇了低頭,而內心之中都在憤恨方賊不僅坐穩了內閣首輔之位,權力還有所提升。

見垂頭不語的兩人,方從哲心裡別提有多高興了,讓你倆老是想擠兌老夫出閣,哼,好在殿下明睿英斷!

輕咳了一聲後,方從哲打破了沉默:“另外,殿下也有意讓孫承宗孫大人入閣,不過他不在朝,而是擔任兵部右侍郎兼東閣大學士,出鎮宣大。至於原先的宣大總督崔景榮,調回兵部擔任左侍郎,原兵部尚書黃嘉善抗旨不遵,著令三法司與錦衣衛會審。兵部尚書一職,則由左侍郎王在晉王大人接任。”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自由的丈量世界

崑崙老道的金大堅

夢與伴,匆與漫

羊李洋氣

在詭亂世界活著

環林玉聲

末世:我成為了血液掌控者

愛勺子唯一

大秦:從紈絝到鎮國神將

執筆弄春秋

海邊的花海

能活一天算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