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世華的話被一個滿身塵土、顯得疲憊不堪的騎手打斷。這位騎手疾馳至洪承疇等人面前,跳下馬,神色倉促地報告:“報告,暴君多爾袞與多鐸率領七千名女真士兵,已成功突破我方包圍,逃進了燕山山脈。白廣恩將軍帶領他六千名士兵和五百名禁衛軍追擊。其餘部隊則負責護送五千多名囚犯返回錦州。”

洪承疇聞言,神情大變。他怎麼也沒想到,在如此嚴密的包圍之中,多爾袞竟能找到逃入燕山的機會。如今,消滅他的良機已經錯失。

鄭世華嘆息一聲,解釋道:“禁衛軍總共僅有三千人。為防止女真士兵逃向北,我們已將一千名禁衛軍部署在錦州城北,另一千名作為主力隨中央軍隊衝鋒,剩下的那一千名禁衛軍分為兩組,每組五百人分別駐紮在城的東面和南面。”

“現在,僅憑五百名禁衛軍和白廣恩的部隊去攔截多爾袞,確實有些困難。誰能想到,多爾袞並非想向北逃跑,而是試圖向山海關方向突破?”一旦多爾袞逃脫至燕山山脈,他將深入草原。憑藉女真人在草原上的聲望和多爾袞的智慧,即便在山中遭受重創,他也仍有補充兵力的可能。

洪承疇同樣嘆息道:“禁衛軍的機槍數量還是太少。之前,為了捉拿皇太極並擊敗這支五萬人的軍隊,我們已將禁衛軍所有的十挺機槍都佈置在錦州城的北面和西面,而在南面並未部署機槍。”

顯然,如果在南部分配一兩挺機槍進行防守,多爾袞的逃脫就不會那麼輕易。此外,如果白廣恩的部隊能表現得更勇敢,僅需擋住多爾袞,待主戰場戰爭結束,他的逃脫便不會發生。

顯而易見,在多爾袞部隊的猛烈攻勢下,白廣恩將軍指揮的明軍明顯表現出戰場的怯懦。僅憑五百名禁衛軍,他們無法阻止堅決逃亡的多爾袞。

洪承疇望著鄭世華,鄭世華搖了搖頭,“禁衛軍的戰鬥力已經達到最大限度。這支成立僅一個月的軍隊,已經在嵩山、塔山、陘山和筆架山等地參加了數場重大戰役。士兵們已經疲憊不堪。在這種情況下,追擊逃入燕山山脈的多爾袞確實存在困難。”

洪承疇點了點頭,嘆了口氣,“雖然這場戰役並不完美,但祖先並未期望我們一次戰役就能贏得遼東。只要我們能解除錦州的圍困,將女真人趕過遼河,祖先便會感到滿意。幸運的是,我們抓住了郝格和嶽韜,皇太極也落入了我們手中。這份大功勞足以讓祖先感到欣慰。”

鄭世華點了點頭,微笑著。就在這時,吳三桂、煙霧瀰漫中,祖大壽以及一群遼東將領來到洪承疇面前,向他鞠躬。

此次大戰役,俘虜了皇太極、郝格和嶽韜,並擊斃了女真最重要的文官範聞正,對明朝來說,這可謂是一個意外的巨大勝利!儘管祖大壽和其他將領並未作出多大貢獻,但他們畢竟參與了戰場。

尤其是吳三桂,在洪承疇主力到達之前,他帶領部隊離城騷擾撤退的女真軍隊,延緩了他們的撤退速度。因此,這場大戰役的首功應歸功於吳三桂。

在戰後的軍事功績分配中,洪承疇不僅考慮了他直接指揮下的將軍和禁衛軍,還意識到遼東將領們——特別是錦州城的守將——的貢獻不容忽視。為了防止遼東將領的不滿,他決定對這些功臣予以表彰。

一場盛大的勝利慶典在錦州城舉行,全城的軍民共同慶祝。熊熊燃燒的火焰在黑夜中閃耀,那晚,錦州城的居民在經歷了長達一年的憂慮與恐懼後,終於在美麗的日出之際迎來了安寧。

在眾多將軍熱切的目光中,洪承疇與祖大壽共同擬寫了戰場勝利的報告,準備上呈給皇帝。吳三桂,山海關的指揮官,因他的赫赫戰功而位居首位。而禁衛軍的領袖鄭世華,則緊隨其後。遼東的將領們心知肚明,禁衛軍是皇帝親自組建的,代表著皇帝的威嚴,因此這一功績也是毫無爭議的。

然而,鄭世華對這份軍事功績並不看重。對於他和他的禁衛軍而言,功績與否,他們都是皇帝的親兵,皇帝的禁衛軍。建文帝朱允炆亦是他們的堅實後盾。只要他們緊隨皇帝和建文帝,個人的繁榮和財富便不會流失。

在洪承疇的指揮下,諸多將領如楊國柱、王庭震、馬可、白廣恩等,他們在報告中分得了一部分令人羨慕的軍事功績。錦州城的指揮官祖大樂和祖澤清等人也得到了應有的表彰。

載著勝利報告的信使飛馳而去。洪承疇隨後命令白廣恩的部隊與返回的皇帝親兵一同護送著成千上萬的俘虜以及孔有德和耿仲明的投降部隊,踏上了前往首都的旅程。

在這個時刻,洪承疇與鄭世華均收到了來自建文帝朱允炆的心傳資訊。朱允炆透過首都的感應,對洪承疇在錦州戰場上的勝利——成功擒獲皇太極及其他女真暴君——感到欣慰,並決定採取行動對付那些與女真合作的山西八大家族。

這一訊息真是再好不過了。由於女真的重創,多爾袞返回瀋陽後,很可能會與留守瀋陽的官員們為權力而爭鬥。而在關寧錦防線,未來數年內應不會發生大規模的戰事。這正是清除城內女真間諜、切斷他們在北方補給的絕佳機會。遭受重創的女真族需要更長時間來恢復元氣。

洪承疇迅速作出了部署,先是下達了命令,旋即又撤回了之,併發布了新的指令。他指令山西總兵王樸帶領其部下護送俘虜前往京城,命馬可留守山海關,並指令山海關指揮官吳三桂率領關寧騎兵及五千皇帝親兵急赴大同。

與此同時,他還命令白廣恩駐守嵩山,楊國柱駐守陘山,王庭震與其部下,以及洪承疇的部隊和五千皇帝親兵迅速彙集於張家口。

原本,吳三桂在被洪承疇從山海關調離時心生不滿。然而,當洪承疇透露這是建文帝的安排時,吳三桂立刻露出了笑容,欣然接受了率軍前往大同的命令。若是皇帝單獨下令調他離關,吳三桂或許會借病或其它藉口留在山海關。但面對來自這位比皇帝權力更盛的指令,吳三桂自然不敢違抗。他心中只想著如何有機會投入這樣強大人物的麾下。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亂世綠林傳

易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