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很久以前,天下混沌,聖祖古盤以仁義(商業)作為團結天下各部族的紐帶,召十二社十五廟首領在菇州聚會聯歡,肇立文漫仁義聯盟,統一天下,從此結束混沌的紛爭局面,四海歸一,百姓安居樂業。

這樣的幸福生活一連持續了幾千年,幾千年後,姒鷹任古漫(文漫仁義聯盟盟主)時期,聯盟高層腐化嚴重,底層百姓在水深火熱之中痛苦掙扎,反抗浪潮此起彼伏。聯盟統治在此起彼伏的反抗浪潮中搖搖欲墜。

初期,聯盟高層依靠著對萊越鹽場的壟斷,以禁售食鹽為手段,在與反抗集團的談判中佔據上風,一一化解每一場危機。後來,西良軍在尤州發現內陸鹽池,將其開闢為鹽場,聯盟高層從此喪失了對食鹽壟斷,以禁售食鹽作為談判資本成為歷史,聯盟的統治瞬間土崩瓦解。

西良軍與文漫聯軍在派堤大展開決戰。傳說,參戰雙方都請高人作法,請天神助戰。西良軍多馬兵,擅長陸戰,請得旱神,施法使天下連日大旱,使得西良軍得以在堅固的地面上縱橫馳騁,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文漫聯軍常居水鄉,善於水戰,請來風婆雷神助戰,布雲施雨,使西良戰馬在雲霧繚繞的戰場上深陷泥濘,文漫聯軍在煙雨濛濛的濃霧中以銅鼓和牛角號作為通訊工具,各部之間聚散有度,來去自如,屢立戰功。

風婆雷神看到文漫聯軍戰績,顯然是有點飄飄然了,驕傲了。這一飄可不得了,對方直接抓住機會,火神青龍一把將放鬆警惕的風婆雷神給打趴下,風婆雷神身受重傷返回天庭休養,火神青龍趁機吞雲吸雨,將天下所有雨水吸納乾淨,使天下大旱,西良軍趁勢反攻,文漫聯軍大敗,聯軍總督尤熊蚩戰死疆場,臨終將聯軍總督一職交由姒鴞接任。

姒鴞臨危受命,接受前總督尤熊蚩委任,出任文漫仁義聯軍新一任總督,率殘部撤離前線,回到菇州羊社休整。

布洛佗(姒鴞)回到羊社,擁戴前晃姒目的女兒韋姒麻滸登基,昭告天下,晃女是文漢仁義聯盟真晃,派堤大的晃花是偽晃,號召天下志者討伐夏邊(晃花)。

阡陌十七年七月十四日,既姒滸登基的當日,在布洛佗(姒鴞)安排下,新晃晃滸率群臣設壇遙祭派堤大英魂,號召天下仁義之士討伐叛賊夏邊(晃花)。

傳說,當年七月十四的登基現場,新晃晃滸面向派堤大跪拜遙祭,宣頌祭辭。

祭辭內容客觀充分闡述了晃目自登基以來的所有功與過,向世人闡明晃目平生,晃滸說:晃目向來遵從聖祖(盤古)教導,一心為民,嚴厲整治腐敗,勵精圖治。在任期間曾力推阡陌新政制度,勤政為民。在推行阡陌制度的過程中,晃目急於求成,犯了不少錯誤,也給世人造就了不小苦難,這是晃目在推行阡陌新政之初所沒想到的,她也沒想到在推行阡陌新政的過程中出現的相關瑕疵會給天下百姓帶來如此巨大的苦難,若早知如此,相信晃目也會早就及時更正了。晃目始終秉承為民思想,執掌文漢仁義聯盟十餘年,嘔心瀝血勤勤懇懇,一心為民。在推行阡陌新政的過程中所犯錯誤,全因受韋姒麻花(夏邊)等奸臣矇蔽。

晃滸闡述了晃目的功與過,緊接著是歷數夏邊罪狀,晃滸說:韋姒麻花,身為晃族宗親,聖祖盤古血脈,本應秉承仁義,博愛天下,遵從聖祖教導,思民所思,急民所急。然,現實的韋姒麻花卻將所有的與身具來的責任感拋之腦後,自私自利,為一已之私,置天下百姓於不顧,奉君之繆,欺君罔上,矇蔽聖聰,致使阡陌新政畸形發展,置萬民於水深火熱之中。基層萬眾不忍痛苦熬煎,為別有用心之人所惑,揭竿而起,天下為此陷於戰亂。晃目為天下蒼生之福祉計,統兵鎮反,安撫地方。總督尤熊蚩等前線將士為民苦戰之時,被利慾薰心的韋姒麻花再次背後捅刀,弒君篡位,竊取調令,混淆是非,騙覃慧隨其投敵,致總督尤熊蚩遭遇慘敗,天下分崩離析。韋姒麻花罪惡滔天,所犯罪惡空前絕後,其所為已遠遠超乎常人之所為,韋姒麻花根本就不是是個人,她就是個十足的夏邊(妖婆)。天下人人得而誅之!

現場觀眾聽了晃滸對韋姒麻花的揭露,群情激憤,高呼“打倒夏邊!將夏邊碎屍萬段!”

現場情緒調動起來,晃滸接著描述總督和前線陣亡將士們的功績,晃滸說:自叛軍起事以來,總督尤熊蚩耽心竭慮,在招安勸撫失敗後,率文漢義士浴血奮戰。阡陌十三年始,五年來,總督尤熊蚩與前線將士風餐露宿,風裡來雨裡去,與頑敵苦苦鏖戰。在瀰漫的霧汽中,晃目的英明統籌下,東海水師都督覃慧率部來到前線與總督尤熊蚩並肩戰鬥。在東海水師覃慧的協助下,尤熊蚩憑藉神器領導全體將士進退有度,連破敵營,重創叛軍。就在勝利即將到來之際,夏邊(妖婆)突然背後捅刀子,弒君竊符投敵。神器為敵所佔,局勢陡轉,義軍遭受重創。在最後時刻,總督尤熊蚩用已身作誘餌,吸引叛軍主力,換得大部隊安全身退,延續義軍火種。總督尤熊蚩在被叛軍緊密合圍的最後時刻,叛軍首領看重其才能與其戰馬趕冗,欲想招降。總督尤熊蚩在得知叛軍垂涎他的忠實戰友趕冗的時候,收緊韁繩立馬,馬上橫刀斬下趕冗馬頭,斷絕叛軍念想,誓死不降。總督尤熊蚩心懷天下百姓,與敵鬥爭至生命的最後一刻,為民流盡最後一滴血,犧牲自已,成全仁義,是天下義士的楷模,若我們文漫仁義聯盟的義士人人都有總督尤熊蚩的犧牲精神,何愁叛賊不滅?何愁天下不太平?總督尤熊蚩萬歲!文漢仁義聯盟萬歲萬歲萬萬歲!

現場眾人跟著晃滸高呼:將叛賊夏邊碎屍萬段!總督尤熊蚩萬歲!文漫仁義聯盟萬歲萬歲萬萬歲!

祭派大典獲得滿意的預想效果,新君晃滸的合法性得到眾人的普遍承認,與此同時,大家對派堤大的夏邊集團也有了大致的瞭解,都知道夏邊是危害百姓的叛賊,擁戴新君晃滸討伐夏邊,為民伸張正義。新君晃滸的地位得到鞏固。

祭祀大典上眾人高呼“將夏邊碎屍萬段”的口號傳至派堤大,傳至夏邊耳中,夏邊慢不輕心的隨口說了句玩笑話:“想將孤碎屍萬段!呵呵呵!孤走了你們就想就此過安生生活嗎?想得美?若是將孤碎屍,落在草叢中,孤就化作蚊子,吸乾你們的血液;落在水中,孤就化作螞蝗,你們下田勞動的時候,孤就吸你們血液;落在石頭上就化作土氹,你們坐石頭上休息孤就吸你們血液,讓你們永世不得安生。”夏邊與同僚們半開玩笑式的談話內容傳播至坊間,坊間普通百姓認為夏邊的言語可不得了,他們普遍認為,夏邊毫無人性可言,夏邊就是十足的妖孽所變,一時間,夏邊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夏邊的言論上熱搜榜首了。坊間的流言蜚語越傳越邪乎,事件發展遠遠超乎夏邊想象,夏邊在與同僚們開玩笑說出此言的時候,她也沒有想到而後的事情會發展到如此意想不到的後果,要是早知道這樣,當初她也就不會那樣開玩笑了。輿論繼續發酵,夏邊悔不當初,可世上沒有後悔藥,說出的話尤如覆水難收。迫於輿論壓力,夏邊被迫辭去派堤大最高領導的職務。夏邊辭職後,空缺的位子由西良都督狄周良與尤州都督尤熊玄袁競爭。二者實力相當,誰也不肯甘當副手,兩人爭執不下,一度要鬧分裂,這可正中太祖布洛佗下懷,派堤大兩強鬧分裂,正是我方反攻的大好時機。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西良都督狄周良與尤州都督尤熊玄袁都是局中人,二者爭王位爭紅了眼,顧不上其他,雙方劍拔弩張,拉開架勢要大幹一場,不爭個你死我活,誰也不願就此服輸甘當副手。夏邊是局外人,夏邊清楚,西良與尤州一旦開戰,布洛佗(姒鴞)勢必趁機反攻,屆時夏邊集團必然遭遇慘敗乃致滅頂之災。

夏邊命廚房備好酒肉,設宴請狄周良和尤熊玄袁,勸他們以和為貴,摒棄前嫌,團結一致共同對敵,爭取早日統一天下。夏邊說:當前局勢嚴峻,以姒鴞為首的前朝餘孽仍佔據大良以南的廣大地區,其統治區域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兵力雄厚,隨時都有反攻的可能。若現在二位各自率領所部開戰,西良與尤州決裂,那正好如敵所願,他們正好趁此良機反攻我方,將我們各個擊破,竊取天下。所以,為了大局著想,請二位暫時擱置爭議,團結一致共同對敵。孤知道,二位都是蓋世英雄,任何一方都有資格登基上位。可二位有沒有想過,要是整個天下都被他姒鴞吞併了,到時我等都成了他姒鴞的階下囚了,還爭這個虛銜有什麼意義呢?二位兄弟說是不是?

聽了夏邊的分析,狄周良和尤熊玄袁都覺得言之有理,狄周良說:“我可以放棄帝位,但絕不便宜他玄袁。我們西良支援花姐復位,重登大寶。花姐登基為晃,我們西良願誓死效忠晃花。”尤熊玄袁說:“我也可以放棄帝位,但我也不服他周良登基上位。花姐重新登基,我們尤州將士誓死效忠晃花。”夏邊說:“你們這不廢話嗎?孤不是因為前段時間的那幾句玩笑話上了熱搜榜的嗎?現在輿論輿情一邊倒,天下百姓都傳孤是妖精變的老妖婆,孤要是能勝任盟主職位當初還需要宣佈辭職退位幹嘛呢?讓孤重新登基?你們二位這不廢話嗎?”狄周良說:“不管誰登基,反正我不同意他玄袁騎我頭上拉屎拉尿。”尤熊玄袁聽了狄周良的話,氣不打一處來,當即表示:“任何人登基我都沒意見,就是三歲小孩做我領導我都認,就是不認他周良。他周良要敢稱帝,我就開戰,看我不弄死他小老兒。”夏邊看兩人爭執不下,換個思路與其相商,夏邊說:“那這樣,覃慧登基,二位看怎麼樣?有什麼意義儘管說話。”尤熊玄袁說:“我沒意見,誓死效忠晃慧。”狄周良說:“我也沒意見,誓死效忠晃慧。”夏邊派人傳喚覃慧,覃慧跟隨傳信兵來到夏邊居所,得知她們要舉薦自已登基當晃,覃慧當場表示:“孤歷祖列宗漂泊海上,對內地情況知之甚少,孤不懂政治,能力有限,實在無法勝任這麼高的職務。還請諸位另選賢能吧!”覃慧當場拒絕舉薦,令夏邊與狄周良、尤熊玄袁沒想到,接下來該怎麼辦呢?夏邊想了想,說:“那這樣,你們看怎麼樣?由西良的前都督狄周牛稱帝作為我們的大統領,你們看怎麼樣?”狄周良說:“我沒意見,牛兄稱帝,我一百個贊成。”尤熊玄袁說:“想得美你,誰不知道他狄周牛與你狄周良是發小,牛稱帝你狄周良同意我不同意,我尤熊玄袁一百個反對。”夏邊說:“好好好!你不同意,好!你說,袁你說,應該由誰接任盟主。你說說看。”尤熊玄袁說:“我舉薦牛和滸的兒子姬翰。”夏邊說:“行,孤同意。”狄周良說:“我也同意。”最後,夏邊將頭轉向覃慧,問說:“慧!你看怎麼樣?”覃慧說:“孤還是那句話,孤與兄弟們常年漂泊海外,內地的情況孤不清楚,所以孤不敢妄言。”夏邊說:“說說沒關係,大家也都想聽聽你的意見。我們能有今天,你覃慧功不可沒,你的意見很重要,大家都想聽聽。”覃慧說:“那好吧!那孤就說兩句。姬翰,牛和滸的兒子。現在的南方,姒滸是名義上的最高統治者,若我們現在立她的孩子姬翰為帝,日後對於南北的和平統一有利,因為統一之後無論是姒滸當晃還是姬翰為帝,雙方都比較容易接受,從日後的發展看,孤贊成立姬翰,立姬翰有利於和平統一。”夏邊說:“好!大家都沒意見,那就這麼辦,就立姬翰為帝,統一思想,共同推動南北和談,早日統一,早日結束戰爭。”

次年,既匡正元年三月初三日,文漫的傳統聯歡節,由夏邊主持,派堤大集團在尤州為姬翰舉行盛大登基大典,姬翰正式就任文漫仁義聯盟(派堤大)帝,為名義上的派堤盟主。夏邊幹回老本行,任派堤大訓德社都督。尤熊玄袁仁左相兼尤州都督。狄周良任右相兼西良都督。覃慧任堇衙社①都督。狄周牛任羽林都刀,主要負責帝派堤大(姬翰)的安保工作。因政務需要,西良的狄周良等派堤大重臣平時常住尤州都城,西良的日常政務主要由其副手薑黃和俄昌處理。派堤大的日常政務由訓德社都督夏邊、左相尤熊玄袁、右相狄周良和堇衙都督覃慧等重臣共同協商辦理。每逢重大決策時,由夏邊、尤熊玄袁、狄周良和覃慧共同倡議,提請帝姬翰召開長老會,將所提議案交由長老會的眾長老表決透過。帝姬翰若有什麼議題,也可召見夏邊、尤熊玄袁、狄周良和覃慧等重臣商議,若所提議案得到諸輔政大臣同意,即刻依照程式召開長老會,將其所提議案交由長老會的眾長老表決透過。《註解:堇衙,越語職業名,堇的意思是巫師;衙的意思是占卜師。堇衙社,專管占卜祭祀營造等工作。》

阡陌二年,姒滸領受晃命,率團赴西良援教。阡陌六年,姒滸與牛郎結婚,婚後一年,也就是阡陌七年六月初六日,織女牛郎的第一個孩子姬翰出生,匡正元年三月初三姬翰登基,虛歲十二歲,週歲十歲零九個月。因由袁與良等大人之間的權利鬥爭結果,盟主之位最終落在年僅十二歲的小孩姬翰身上,可以這麼說,姬翰在這次權利鬥爭中是撿了個大便宜。姬翰虛歲十二歲登基稱帝,名義上是派堤大最高領導,事實上他的心智依舊是童心未泯。與大多數的普通人一樣,姬翰非常想念自已的母親。阡陌十年,由於局勢變動,姬翰與姬陌兄弟倆被迫與母親姒滸分離,時年三歲。八年來,姬翰兄弟倆無時無刻不想念母親姒滸。而今姬翰登基稱帝了,雖說是虛銜,但也是派堤大名義上的最高統治者。姬翰決定行使職權,試圖恢復七夕會面協議。登基第二天,既匡正元年三月初四日,姬翰即授意羽林都刀(易翰)①,吩咐他派信使通知夏邊、尤熊玄袁、狄周良和覃慧等輔政大臣,召他們入朝商議恢復七夕會面協議的相關事宜。《註解:易翰,姬翰的父親,既狄周牛。》

六年前,也就是阡陌十三年,板漠會盟僅過一年有餘,西良與晃目再次兵戎相見,七夕相會的協議由此擱置至今。六年了,今年是第六年了,姬翰兄弟兩已經連續五年沒有見到母親的面了。姬翰兄弟兩想念母親姒滸,易翰(狄周牛)也想念自已的髮妻織女。當聽到帝姬翰想要恢復七夕相會的協議的時候,易翰喜極而泣。易翰派信使傳詔夏邊、尤熊玄袁、狄周良、覃慧等輔政大臣入朝商議。六年了,七夕相會的協議擱置六年了,易翰也十分想念髮妻織女,破不急待想在今年七夕與織女重相會。為在今年七月之前促成談判,易牛在朝堂上積極遊說夏邊等重臣,希望夏邊等輔政大臣同意帝姬翰的和談議案,早日促成談判。易翰(狄周牛)說:“南北雙方同為盤古子孫,血脈相連。因政見分歧南北分治,雖然而今南北分治,但本質上南北還是一個整體,都是盤古子孫,都信仰仁義。現在的南北雙方好比一個人的上下牙,雖說時有磕碰,但總體來說還是相對穩定的。再者說,南北雙方並無重大仇怨,雙方磕碰,本意都是為了天下百姓的利益。好比上下牙,磕碰互打是為了研磨食物,為了更好的服務於整體身體。現在的南北兩大陣營也是如此,因為政見不同,南北分治,都認為已方的政策才是最有利於天下百姓的,所以互相磕碰摩擦,總想以武功迫使對方接受已方政策,認為這樣才是對天下百姓負責的態度。所以說,南北雙方是時有磨擦磕碰,但本意都是為了更好的服務於天下百姓這個整體。雙方政見不同,互有磨擦,但南北雙方的追求目標是一致的,目的都是為了更好的服務於天下百姓。既然南北雙方的目標一致,那我們就有談到一起的可能性,為什麼不試一試呢?我認為,南北雙方都秉承為天下謀幸福的態度去談,就肯定會有和談成功的那一天。南北雙方都認為已方的政策是最適合天下百姓的,那好啊!我們雙方都暫且擱置爭議,罷兵休戰,給南北雙方的百姓共同營造一個和平發展的良好環境,彼此之間互不干涉,讓南北雙方的百姓在各自的政策環境下自由發展,待幾年後乃致幾十年後或是百年之後,回頭看南北哪個陣營的發展更好,由雙方百姓自由選擇,哪一陣營發展得好就有那個陣營統一天下。這樣不很好嗎?幹嘛非得要天天硬磕給南北雙方的百姓製造痛苦呢?”易翰言之在理,夏邊與尤熊玄袁和覃慧等都附議,但西良都督狄周良不太贊同易翰的發言,狄周良說:“羽林都刀所言,我只部分認同不完全認同。象羽林都刀所說的‘南北雙方都是盤古子孫,都信仰仁義,所追求目的都是為了天下百姓生活得更好。’象這句我認同,對,我們確實都是盤古子孫,也都信仰仁義,所做一切都是為了天下百姓能有一個更好的生活環境,南北雙方所追求的目的是一致的,事實的確是如此,關於羽林都刀的這個觀點我狄周良是百分百的認同的。但是,關於他的其他言論我就不認同了,非但不認同,而且我還強烈反對。象他所說的,我們應當就此擱置爭議,坐下來好好商量,罷兵休戰,南北劃界分治,雙方互不干涉自由發展。象羽林都刀的這個觀點我是強烈反對的,反對的理由是,我們的政策是最好的,我們的政策是最符合當今天下百姓發展的。南方的政策制度之下,民不聊生,各地方社的百姓生活困苦。我們所追求的目標是什麼?我們所追求的目標是讓天下百姓有一個相對美好的生活環境,使百姓生活富足。要按羽林都刀的觀點,我們應當承認南方統治地位,同時尊重他們所推行的的政策,害南方百姓生活在困苦之中。這不對啊!這與我們所追求的目標是相背而行的呀!我們所追求的目標是使全天下的百姓共同富裕,而羽林都刀的觀點是要我們放任南方百姓不管不顧,這怎麼能行呢?我反對,我百分百反對羽林都刀的這個觀點。我認為,羽林都刀所提的議案是夾雜有個人私心在其中的,他動機不純。他建議和談,恢復七夕會面協議,無非就是為他們父子三人著想而已。這樣做是不對的,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怎能為了他們父子三人的個人利益去犧牲天下人的利益呢?我反對,我強烈反對羽林都刀的和談議案。南方的腐朽政權必須消滅,無論南北,都是盤古子孫,都應共同沐浴盤古福澤,復興仁義的路上,不能少了南方的同胞兄弟。任由她們在痛苦的生活環境下苦苦掙扎而不管不顧,百年之後,吾輩有何顏面面見列祖列宗,有何顏面面見聖祖盤古?”狄周良明確指出易翰父子的私心,強烈反對帝姬翰的和談倡議。雙方爭執不下,最終帝姬翰要求表決透過,與會輔臣各自發表意,或表示同意或表示反對,帝姬翰說:“好吧!既然大家爭執不下,那就表決透過吧!同意和談的站左邊,反對和談的站右邊,大家站隊表決。”夏邊說,孤支援帝姬翰,孤站左邊,說完,夏邊站到左隊。覃慧說:“孤也支援帝姬翰的和談議案。”尤熊玄袁說:“我反對和談,理由和右相(狄周良)同,我們不能為了帝姬翰父子三人的一已之私犧牲天下百姓的利益。我們現行的政策是最符合百姓實際的,我們應當徹底推翻南方殘餘,讓我們的好政策普惠全天下。和談妥協,這樣做對不起南方百姓,南方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當中,我們不積極營救,反而想方與壓迫其的軍閥殘餘和談,這樣做有違當初起義的初衷。所以,我支援右相,反對和談。”尤熊玄袁移步站到右隊。最後,易翰(狄周牛)說:“我支援帝姬翰和談議案,我站左隊。”易翰話音剛落,狄周良強烈駁斥:“羽林都刀僅是帝姬翰的衛隊長,職責是負責帝姬翰的安保工作。朝堂決策,羽林都刀不是輔臣,沒有資格參與朝堂決策。”帝姬翰說:“就算我的父親羽林都刀沒有決策權,訓德社都督加堇衙社都督和我,也是三比二,和談議案透過。”狄周良說:“帝未滿十六週歲,在朝堂上只有提議權,沒有朝堂決策權,這是祖宗規矩。”夏邊說:“好吧!按規矩,易翰和帝姬翰都沒有朝堂決策權,現在是二比二,站隊表決難分勝負,依照規矩,議案進入下一環節,明日召開長老會,議案交由長老會的眾長老表決透過。”

三月初六日,帝姬翰召開長老會,易翰與狄周良各自發表演說,眾長老充分聽取正反雙方的解釋後作出公正判斷,站隊表決。大會以五十一比四十九的微弱優勢險勝,帝姬翰的和談議案透過。帝姬翰委任夏邊為和談的全權談判代表,率談判團南下菇州羊社與布洛佗談判。

夏邊率和談代表團來到羊社,布洛佗(姒鴞)入朝面見晃滸,向晃滸通報夏邊來意。晃滸得知和談代表團團長是夏邊,斷然回絕對方的和談請求。晃滸說:“夏邊乃妖孽幻化,卡滅孤。卡滅之仇不共戴天。衛兵,即刻前往羊社府邸,緝拿夏邊。”晃滸意氣用事,欲將夏邊除之後快。但作為一個統治者,面對任何事情首先考慮的應該是天下百姓的最高利益,其它一切個人恩怨都得讓步。而今晃滸正在氣頭上,情緒極極不穩定,聽到夏邊二字就氣不打一處來。布洛佗同情晃滸的遭遇,但作為一個集團的實際掌控者,布洛佗明白,同情歸同情,但自已不能感情用事。布洛佗從天下百姓的利益出發,勸晃滸克已為公。布洛佗說:“連續的戰亂,天下百姓為此揹負了無比沉重負擔,自姒鷹朝以來,天下百姓沒有過過一天安生日子,連年戰亂,兵役負擔沉重,別的社氏孤不知道,現在的羊社是戶戶有烈士,各村寨裡,幾乎看不到青壯年,看到的幾乎都是老幼婦孺。天下百姓飽受戰亂之苦久矣,再也經不起高層的瞎折騰了。百姓需要一和平的環境休養生息,努力營造一個和平環境,是當下我等的首要任務。孤知道,先晃死於夏邊之手,晃與夏邊有不共戴天之仇。與夏邊和談,咽不下這口氣。但我們應當清楚一個問題,連年的戰禍,而今的全天下又有多少的孤兒寡母呢?如果都不服氣,繼續再打下去,繼而又會平白增添多少的孤兒寡母呢?仇越結越深,這戰爭打哪天是出頭之日呢?給百姓營造一個和平的生活環境是我們為之努力的奮鬥目標。我們生在戰爭年代,都是從戰場上走出來老兵了,我們都清楚,兵者兇也,作為一方首領,斷不可輕易言戰。謀求和平才是天道。當初聖祖(盤古)下凡,其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平息凡間紛爭實現永久和平。我等是聖祖(盤古)的直系後裔,理當秉承聖祖意識,竭盡全力謀求和平。”晃滸乃聖祖盤古的直系後裔,骨子裡是愛好和平的,夏邊與其有不共戴天之仇,剛一聽聞夏邊的名號,情緒有點波動,實屬正常。經過布洛佗(姒鴞)一番勸說,波動的情緒很快趨於穩定,當即收回成命,命衛兵們取消緝拿夏邊的行動,委任布洛佗為和談的全權代表,與前來求和的派堤大陣營展開曠日持久的和平談判,盡最大可能爭取促成和談,給百姓營造一個和平安穩的生活環境。

經布洛佗(姒鴞)的努力,終於促成和談,南北雙方以大良為界,大良以北的派堤大歸帝姬翰統治,以南的派內大歸布洛佗統治。派堤大的最高統治者姬翰是西良昆系人,故名號北昆。派內大的實際統治者布洛佗是聖祖(盤古)的直系後裔,是文漢仁義聯盟的傳人,故名號南漢。“漢”越語念饅,南漢音譯南蠻。在接下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北昆與南蠻雖說是偶有摩擦發生,但較大規模的戰事未有傳說,南北雙方自此進入很長一段時間的相對穩定期。在這段時間裡,北昆南蠻各自發展,雙方各自發展走向不同方向,北昆自帝姬翰起,母權漸漸被淡化,商業受到排擠,重農抑商的思想成為主流,父權意識和王權觀念得到鞏固,各社會階層趨於固化,命中註定的思想深入人心,人人各安天命,社會相對“穩定”。在南蠻,在派內大,千百來始終沿襲仁義規則,以孝治天下,母權至上,社會的最高管理者稱“晃”,意思是聖母,也可以理解為奶奶(或姥姥)的母親;社一級的管理者稱“夏”,念婭,意思是奶奶;氏一級的管理者稱“滅刀”,意思是大娘;村寨一級的管理者稱“滅板”,意思是村寨的母親。南漫以晃(聖母、太奶奶太姥姥)、夏(奶奶或姥姥)、滅刀(大娘)等女性長輩的稱呼名稱尊稱社會的各級管理者,以孝治天下,社會各級管理者與基層百姓的關係濃縮到家庭人倫關係,充分體現了母系社會體制下社會管理體系。以父權為主導的派堤大陣營與堅持傳統的派內大陣營,在信仰統一的仁義思想體制下,不同的治理觀念使南北雙方走向了不同的發展方向,北昆南漫逐漸分化形成。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快穿:時空之神你滾回來!

勵志綠了秦某人

我在思考

尢魚

蠱師少主不是弱而是懶

暗香蠱師

遙可尋

冷淨

綰娘子

梁笙笙

再次的相熟

一根呆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