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假期主要是針對政府官員等少數群體,而且古代的休假制度可能會因為政治、經濟等因素而有所變化。此外,平民百姓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與官員也有所不同,他們的假期可能更加靈活和不固定。那他們的假期有多少天呢?

先秦時期,由於文獻有限,休假制度已難以考證。然而,在那個世卿世祿的時代,官員皆為世襲,當官既為工作,亦為生活常態。既然是為已而幹,放假與否便顯得無關緊要了。

漢朝之時,官員每工作五日,便可得一日休假,稱為“休沐”。

沐,即洗髮之意,換言之,每五日放假一日,讓官員得以歸家洗髮,順便探親訪友。《史記》有云:“每五日洗沐歸謁親。”《漢律》規定吏員五日一休沐,讓官員回家休息沐浴、和家人團聚。為何漢朝將洗髮看得如此重要呢?

是因為漢朝官員上班實行“寄宿”制,平時大夥兒在官署宿舍同吃同住同勞動,只有放假才能回家。日常吃住皆在官衙之中,官衙之中洗髮多有不便,而古人皆留長髮,五日不洗便會油膩不堪,故每五日放假一日,讓官員歸家收拾清爽,再回來為皇帝效命。

如此,亦可提升政府形象與權威。試想,若百姓所見官員皆為鬍子拉碴、頭髮蓬亂如乞丐者,又有誰會聽從其管束呢?漢朝之休沐,便如今日之週末,中國可謂是最早過週末之國家。

除了日常的做五休一,漢代政府還規定了節慶的假日。

除了休沐假外,漢朝還有節日假。漢武帝時,中國人開始過春節,於是就有了春節假期。另外,冬至、夏至這兩個節氣時,官員會各放假五天。這樣算下來,漢朝官員一年的假期總共有 70 天左右。

西漢時,官員還可以花錢買假休。郎官只要出錢給宮中添置財物,就可以出宮購物獲得休假。古代老百姓服勞役時可以花錢免役,郎官花錢買假也類似這個路數。

《後漢書·明帝紀》記載:“永平十年春正月,丁卯,帝幸辟雍,行大射禮。初,光武帝建武五年,始行大射禮。帝即位,遵行其制。”在漢朝,大射禮是一種重要的禮儀活動,通常在每年的正月舉行。皇帝會親自參加大射禮,以示對禮儀制度的重視。而官員們也可以在這個時候獲得休假,與家人團聚,共度佳節。

至唐朝,官員已無需在官署寄宿,下班後可徑直歸家,故而休沐假亦失去了存在的意義。不過,考慮到官員為皇帝效力之辛勞,唐朝仍給官員放假。

然因公務繁忙,休假過多恐耽誤工作,遂將每五日休一日改為每十日休一日,稱為“旬假”。 如此一來,唐朝人的假期是否減少了呢?

實則不然。雖例假減少,但節日假卻增多了。唐玄宗時,頒佈了關於假期的紅標頭檔案《假寧令》,規定“元正(元旦)、冬至,各給假七日”。

由此,唐朝人比當代提前一千多年發明了“黃金週”。 《唐六典》中對官員的節日假記載頗為詳盡,除兩個黃金週外,寒食節連著清明節放假四天,中秋節、夏至、臘月各放假三天,立春、立冬等重要季節節點各放假一天。

此外,還有宗教節日,如四月初八浴佛節。據歷史學家陳聯陞統計,唐朝的節日假共有 53 天,再加上平時的旬假,唐朝官員每年的假日至少可達 100 天。

此外,如果官員的父母住在一千里以外,每隔三年可以享受一次探親假,假期為十五天;如果父母住在五、六百里外,則每隔五年才能享受一次探親假,假期為二十天,稱為探親假;還有婚假,官員結婚可以請假九天,親戚結婚可以請假五天;喪假,根據親疏關係,服喪的時間從二十七天到九個月不等。對於皇帝去世,服喪的時間更長,需要二十七個月。

宋朝堪稱中國歷史上生活最為愜意的朝代,假期自然也不會短。《文昌雜錄》有載:“官吏休假,元旦、寒食、冬至各七日;上元、夏至、中元各三日;立春、清明各一日;每月例假三日。歲共六十八日。”

此外,宋朝地方官衙每年臘月二十便停止辦公,謂之“封印”,讓官員準備歸家過年。那麼,何時“開印”呢?只需在來年正月二十前即可,這樣算下來,宋朝官員過年時實際能放假一個月。

不僅如此,宋朝還有諸多奇葩的臨時假日。例如,太祖之父臘月初七離世,曾放假七日;仁宗之母臘月初十誕辰,曾放假三日;真宗時,因傳言有“天書下降人間”之祥瑞,遂將正月初三定為“天慶節”,放假五日。綜合各種假期,宋朝的實際假期比唐朝還要多一些。真心感慨宋人生活之幸福指數,可謂達到古代之巔峰!

元明清三朝,中央集權進一步強化,為加強對社會的管控,官員工作自是絲毫不敢懈怠,旬假也逐漸淡化,甚至一度被取消。

節日假更是少得可憐,明朝《古今事務考》中記載:“國朝正旦節(元旦)放假五日,冬至三日,元宵十日。”

最為恐怖的是朱元璋時代,他本人是個工作狂,故而也不許員工休息,一年僅放假三天。綜合各方說法,明清兩朝每年的假期最多不超過五十天。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遠古拾荒之長安萬事

翩躚

銀迦奧特曼

STATM

鏡界女伯爵

巴德一刀

路的前面還是路

南方善戰的驢

為了攻略男配我拼了

凍酒凍

最強張之維

愛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