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放下酒杯,盧家駒便插嘴問道:“聽小陳老闆談吐不凡,又是從海外回國,不知道讀的是哪所大學?”

“慚愧,在下並未上過大學,從小家裡請了私人教師,長大後倒是在歐美各國遊歷了幾年,勉強算得上是見過點世面。”

“不知都去過哪些國家?”

“美英德法都去過,這幾國的語言也是略懂的。”

盧家駒聽到這裡有點興奮:“德國也去過?我也是從德國留學回來的呢!”

陳劍輝微微一笑:“那敢情巧了,德意志可是歐陸強國,工業發達,盧老闆學業有成,跟陳掌櫃也算是強強聯合了。”

盧家駒嘆了口氣:“別提了,我歸國以後自視甚高,剛開始也是瞧不上六哥的,但是真上手才知道,學的東西跟廠裡的情況完全不一樣。”

“是啊,理論和實踐還是有差距的。”陳劍輝附和道,“不過盧老闆也不必妄自菲薄,你是德意志留學回來的高材生,眼界裡開闊,瞭解國外的先進技術,再加上六個的眼光和經驗,大華一定會蒸蒸日上。”

盧家駒連連點頭,“陳老闆說得對,如果不是六哥,廠子早讓我幹黃了,還是得多謝六哥。”

“嗯,咱們倆都是年輕人,有衝勁、有想法,以後可以互相交流、共同進步。”陳劍輝舉起酒杯,“來,我們乾一杯,祝大華越來越紅火!”

眾人聊得越發投機。

陳壽亭突然看向陳劍輝,說道:“小陳老闆,既然你去過這麼多國家,肯定見多識廣。依你看,咱們國家的工業跟那些歐美列強相比,到底差在哪裡?”

陳劍輝大腦開始飛速運轉,搜尋已經忘得差不多的歷史知識,這時,系統突然發來訊息:【宿主是否開通聯網搜尋功能?】

陳劍輝大喜過望:“開通開通!有這功能你怎麼不早說!”

【滴!聯網搜尋功能已開啟,1000積分\/每分鐘。】

陳劍輝一邊搜尋資料,一邊組織著語言,緩緩說道:“咱們國家的工業起步晚,基礎薄弱,這是不爭的事實。但咱們也有自已的優勢,比如人口眾多、市場廣闊。只要我們奮起直追,總有一天能夠趕上甚至超越那些歐美列強。”

“那依陳掌櫃之見,我們具體應該怎麼做呢?”陳壽亭追問道。

陳劍輝假裝沉吟片刻,回答道:“盧老闆是從德意志回來的,那我們就以德意志為例,盧老闆瞭解德意志是怎麼崛起的嗎?”

“小陳老闆這是在考校我呢。”盧家駒笑到,“我還真研究過德意志的歷史。最早的的德國是為神聖羅馬帝國,前後有八百多年的歷史,是一個非常鬆散的組織,由此導致這個國家是很積弱貧瘠的,後來普魯士經過一系列的鬥爭與改革,為德意志的統一奠定了基礎。

德意志第二帝國,基本上分為俾斯麥時期與威廉時代。在俾斯麥時期,德意志實現了三十年快速的工業化,並登上世界第二的地位,在內政方面,俾斯麥實行了現代福利國家制度,在外交方面,透過利益交換,實現了外部環境的相對穩定。威廉二世時期,進行殖民擴張,建設強大的海軍,一步步走向戰爭,最終一戰戰敗。”

陳劍輝點點頭,“盧老闆說得大體上沒錯的,可見在上學的時候沒少用功啊。但是俾斯麥時期的德意志為什麼能夠實現快速工業化,這點盧老闆想過沒有?”

“願聞其詳!”陳壽亭和盧家駒都打起了精神。

“當然是教育。早在16世紀後半期,就有威登堡和薩克森等邦國頒佈了強迫教育法令;從17世紀開始,大多數邦國都競相頒佈這種法令。其中以1763年普魯士王腓特烈二世頒佈的法令最為著名,它進一步規定5~12歲的兒童必須到學校受教育,否則對家長要課以罰金。”

“這個好,娃娃們都有書讀才好!”陳壽亭聽得一臉興奮。

陳劍輝繼續說道:“後來德國在18世紀初又產生了實科中學,較英法等國早一個世紀,使得德國人具備了自然科學所要求的嚴謹和內涵!1708年虔信派信徒席姆勒在哈勒創辦了數學、力學、經濟學實科中學,以教授數學、物理、力學、自然、天文學、地理、法律為主,並輔之以繪畫、製圖。此後,德國各城市陸續有人創辦這類學校。這是一種既具有普通教育性質,又具有職業教育性質的新型學校,培養出了大量的能夠勝任工廠技工的合格工人。”

兩人不由自主的點頭,想聽陳劍輝繼續說下去。

“再往後受到18世紀法國大革命的影響,德國教育界認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養掌握實際知識、具有泛愛思想、健康、樂觀的人,因此德育、體育、勞動教育、現代語和自然科學知識受到重視,採用讓兒童自由發展的教育方式,注重實物教學。他們熱愛兒童、肯定兒童的天性是善良的,反對經院主義、古典主義教育,禁絕體罰,這種方法後來傳入美國,俄國和日本等國。”

陳壽亭感嘆道:“德國強大是來源於教育。咱們中國現在還是軍閥割據,教育更是任重道遠啊!”

盧家駒接著說:“真的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陳劍輝微笑著說:“沒錯,我們要有信心!現在的中國已經不是過去那個貧窮落後的中國了,我們有著巨大的潛力和機遇。”

陳劍輝頓了頓,接著說道:“而且,我們不僅要學習別人的成功經驗,還要結合我們自已的國情和文化特點,走出一條屬於我們中國人自已的工業化道路。”

陳壽亭點了點頭,“小陳老闆所言極是,我們不能一味地模仿別人,要有自已的創新和特色。”

盧家駒也若有所思地說:“對啊,我們可以借鑑德國的教育模式,培養更多的專業人才,同時也要注重科技研發和產業升級。”

陳劍輝笑著說:“只要我們大家齊心協力,相信中國的工業一定會有光明的未來!”

“小陳老闆應該寫下來發在報紙上,讓更多的人知道!”盧家駒一拍大腿,“我正好有朋友在報社,能幫上忙!”陳劍輝謙虛地擺擺手,“我只是隨口說說,哪有資格發表文章。”

陳壽亭卻認真起來,“這可不行,小陳老闆的見識遠超常人,要是能把這些觀點寫成文章發表出去,一定能啟發更多的人。”

盧家駒也在一旁附和道:“對啊,陳老闆就別推辭了,這是造福國家的大好事啊!”

見他們如此熱情,陳劍輝有些心動,“那我就好好潤色一下,等寫完了再請盧老闆幫忙!”

“沒問題,包在我身上!”盧家駒滿口答應。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封地優生優育,世子擁兵800萬

臘月二十八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