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汶王的話一出。

整個大殿裡。

死一般的寂靜。

皇上並沒有任何反應。

淮安王和烏滬王見狀。

也齊聲附和。

“兒臣等願為父皇分憂!”

皇上依然面無表情。

面對著太后的靈柩。

背對著泰汶王等人。

沒有做出任何回應。

太監總管穆鵬站在一旁。

他敏銳地察覺到了大殿內的微妙氣氛。

穆鵬走上前。

用尖細的嗓音打破了沉默。

“幾位王爺、世子,皇上要為太后守靈,不便多談朝事。請諸位先行退下,容後再議。”

泰汶王等人聞言。

沉聲回應。

“兒臣等領旨,願太后安息,父皇節哀。兒臣等先行告退,待父皇方便之時再行請安。”

說罷。

他們依次轉身。

緩步退出了大殿。

等眾人都離去。

內閣首輔詹元化上前一步。

“陛下,老臣有一事,如鯁在喉,不吐不快。”

“詹愛卿,有何事讓你如此憂心忡忡?”

“陛下,泰汶王、淮安王和烏滬王在太子失蹤期間留在京城,他們的居心,老臣不得而知。但太子之位空缺,難免有人心生覬覦。老臣擔心,這幾位王爺留在京中,恐怕不只是為了替陛下分憂......”

“詹愛卿的意思是……”

“陛下,儲君乃國之根本。太子失蹤已久,朝中人心惶惶。老臣恐怕,這幾位王爺對太子之位有所圖謀。不僅如此,四大藩王擁兵自重,若太子不能早日回朝穩定人心,他們恐怕也會有所動作。”

詹元化的話音一落。

大殿裡再次陷入了沉寂。

皇上的深吸了一口氣。

“詹愛卿所言極是,太子一日不歸,朕這心裡就一日難安。不過,好在還有吉安王,他在太子失蹤後主動請纓去燕平省尋找太子下落,這份忠心讓朕甚是欣慰。”

“吉安王的確忠心可嘉,但陛下也不可掉以輕心。畢竟,太子之位關乎社稷安危,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引發朝堂動盪。”

“朕知道,只是當下局勢複雜,朕也需從長計議。詹愛卿,你有何建議?”

“陛下,當務之急是儘快找回太子以安朝臣之心。同時,也要密切關注留在京城的幾位王爺和四大藩王的動向,以防他們有所動作。”

“詹愛卿所言甚是,朕會加派人手尋找太子下落,並加強對京城和藩王的監控。”

說著。

皇上嘆了口氣。

眼中閃過一絲無奈與哀傷。

“詹愛卿,朕年老體衰,這江山社稷,本是期望能交給太子來繼承。可如今,太子下落不明,而太后又忽然離世,這對朕無疑是雪上加霜。”

詹元化聞言。

神情異常惶恐。

“陛下請寬心,太子吉人自有天相,相信不久便能回朝。”

“朕對太子一直抱有厚望。他自小便聰穎過人,學識淵博,德行兼備,在朕的眼皮底下成長。他的每一個細微表情,都深深牽動著朕的內心。此刻他不在朕的身邊,朕心中總覺得悵然若失,空落落的。”

聽聞此言。

詹元化連忙說道。

“陛下對太子的溺愛,真是如天之高、海之深。太子若有知,必定會感念陛下的深情厚意。”

皇上眼睛微閉。

臉上除了沒落和疲憊。

並沒有太多的神情。

“朕只願他能平安歸來,繼承大統,讓這江山社稷有個穩固的根基。”

“陛下請放心,朝廷上下都在竭力尋找太子下落。吉安王也已前往燕平省,相信不久便會有好訊息傳來。”

皇上微微點頭。

“吉安王為人忠誠可靠,朕對他頗有期許。唯願太子能速速歸來,以解朕心頭之憂,令朕再無掛礙。”

“陛下務必珍重聖體,太子若知陛下盼其早日回朝之願,定會星夜兼程,不負聖望。”

泰汶王、淮安王和烏滬王。

出了大殿後。

相互對視了一眼。

淮安王眉頭緊鎖。

沉聲問道。

“父皇對我們的請求不置可否,這究竟是何意思?

泰汶王沉吟片刻。

“父皇沒有直接拒絕,這便是我們的機會。只要父皇沒有明文驅趕我們離京,我們便可名正言順地留在這裡。”

烏滬王聞言點頭附和。

“二皇兄所言極是,父皇不表態,或許正是默許我們留下。我們何不趁此機會,在京中多加走動,結交朝臣,以備不時之需。”

淮安王眼中閃過一絲精光。

“確實如此,我們當下應該多加活動,展現我們的才能與賢德,讓朝臣們看到我們的實力。”

泰汶王微微一笑。

“既然如此,我們便依計行事。記住,要謹慎行事,不可操之過急,以免引起父皇和朝臣們的反感。”

三人目光交匯。

會心一笑。

各自心懷鬼胎。

卻都深知此刻正是他們爭奪東宮之位的關鍵時刻。

於是。

他們開始暗中佈局。

企圖在太子失蹤期間。

為自已積累更多的政治籌碼。

以圖日後能夠登上太子的寶座。

桃源縣。

知縣史太勳。

正一臉嚴肅的與一眾衙役和縣丞王思成等官員。

等候在縣衙內。

此時。

一名皇宮來的信使快馬加鞭。

手持黃綢包裹的聖旨。

直奔縣衙而來。

信使抵達縣衙。

高聲宣道。

“聖旨到,桃源縣知縣史太勳接旨!”

史太勳聞言。

立即率眾官員跪拜在地。

恭敬地伸出雙手準備接旨。

信使緩緩展開聖旨。

高聲朗讀。

“大周,天啟二十八年,制曰:

朕聞天命所歸,人事難料。今太后千秋之後,德音長存,功烈永記。為緬懷太后之懿德,彰顯皇室之孝義,朕特令全國舉行國喪。

自本旨下達之日起,各府、州、縣及其所轄百姓,均應著素色服飾,為太后守孝七日,以盡人臣子民之哀思。此乃我皇家之大事,亦是國家之典禮,務必恭敬從命,不得有誤。

願太后之靈,安息九泉;願我皇室子孫,永記太后之德,承其遺志,光耀大周。

欽此。”

史太勳聽宣後。

三叩九拜。

恭敬地接過聖旨。

朗聲道。

“臣領旨,謝恩!”

隨後。他站起身來。

小心翼翼地將聖旨捲起。

交予縣丞王思成妥善保管。

隨後說道。

“王思成,你速將聖旨內容詳細整理成公文,並即刻傳達至我縣下轄的各鄉鎮、村落。各級官吏必須嚴格執行聖旨,務必確保所轄百姓全體著素服、守孝七日,不得有半分懈怠。

為了讓百姓們儘快瞭解並遵守聖旨的規定,你需在縣城及各主要鄉鎮的顯眼之處張貼告示,將國喪期間的相關規定廣而告之,以免有百姓因不知情而觸犯律法。

此外,我會安排衙役加強巡視,嚴密監督百姓的守孝情況。王思成,你要與各鄉鎮保持緊密聯絡,確保守孝期間無人違反規定。對於任何違規行為,我們都必須嚴懲不貸,以維護國法的威嚴。”

說完這些。

知縣史太勳。

笑臉來到信使的跟前。

拱手道。

“使者大人,遠道而來,辛苦了。不如今日就在縣衙歇息,本縣已備下薄酒,為使者大人接風洗塵。”

使者擺手笑道。

“知縣大人客氣了,聖命在身,不敢耽擱。況且朝中還有要事待辦,實在不能久留,多謝知縣大人的美意。”

史太勳聞言。

面露惋惜之色。

“使者大人既然有公務在身,本縣也不敢過分叨擾。只是使者奔波勞累,若不嫌棄,本縣略備茶水,請使者稍事歇息,再行啟程如何?”

使者搖搖頭。

“知縣大人的好意,本使心領了。只是此次任務緊急,實在不能多做停留。待來日有機會,定當與知縣大人把酒言歡。”

史太勳聽後。

點頭表示理解。

“既然如此,本縣便不強留了。使者大人公務繁忙,還望多加保重。待大人公幹完畢,若有機會路過桃源,本縣定當掃榻相迎。”

使者拱手致謝。

“多謝知縣大人,他日有機會定當拜訪。”

言畢。

使者翻身上馬。

揚鞭而去。

桃源縣的另一側。

若曦的家中。

牛蛙正在輔導若曦作畫。

“若曦姑娘,畫花鳥不僅在於形似,更在於神似。你要細心觀察鳥兒的靈動與花的嬌媚,用筆墨捕捉它們的神韻。每一筆都需精心,才能畫出活靈活現的花鳥圖......”

正在這時。

婉儀慌慌張張的跑了進來。

“不好了!不好了!小姐!不好了!!!”

若曦看到婉儀如此慌慌張張的。

眉頭微蹙。

“怎麼了?!”

“小......小姐......”

婉儀跑的氣喘吁吁。

說話有些上氣不接下氣。

若曦有點納悶。

“發生什麼事情了?!可是那知縣的公子,又來家裡撒潑了?!”

“不......不......那倒不是......”

“嗯?那是何事?讓你如此慌慌張張的?”

“小姐!太后薨了!皇上下旨舉行國喪!所有各府、州、縣及其所轄百姓,從今日起,都要身著素服,為太后守孝七日!”

聽到這話。

牛蛙瞬間臉色煞白。

他手中的筆。

不自覺的掉落在了面前的畫布上。

隨後。

“砰”的一聲。

很清脆的。

落在了地上......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史上最牛王爺,統百官,定江山

青樓墨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