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蛙看著史向榮。

笑了笑。

“不知道史公子要和在下立下怎樣的賭約?”

史公子輕哼一聲。

“就賭我們兩人誰在本次縣試中的名次高!”

牛蛙有些詫異的看著史向榮。

“名次高的如何?名次低的又如何?”

史公子開啟了自已的摺扇。

很自信的扇了兩下。

“在本次縣試中,你我二人名次高者,就和若曦姑娘成就百年好合,至於名次低的嘛......”

“怎麼樣?!”

“反正不會是本公子,你想怎麼樣就怎麼樣吧!”

“那好!你我二人中,名次低者,永遠離開若曦姑娘,不準再做任何刁難!可好?”

“好!”

牛蛙聽後。

得意地一笑。

不知道從哪裡搞出來了一張紙。

直接放在了史向榮。

史公子的面前。

“空口無憑!史公子!你敢不敢和在下立下字據?!”

“立下字據?”

“怎麼?!史公子只是過過嘴癮,並不敢真的立下賭約嗎?”

“牛蛙!你這是什麼話!你這廝休要欺人太甚!本公子就讓你輸的心服口服!”

說完。

史向榮大筆一揮。

白紙黑字。

和牛蛙立下了賭約。

“牛公子,怎麼樣?!”

牛蛙拿著史向榮寫好的賭約。

不斷點頭。

“嗯嗯嗯,不錯不錯,只不過......”

“只不過?只不過什麼?你不會害怕,後悔了吧?”

“史公子說的哪裡的話,在下的意思是,史公子還要簽字畫押,蓋上手印呢!”

“你......你!”

“怎麼?!史公子怕了?史公子後悔了?”

牛蛙故意做出一副驚訝的表情。

史公子是誰啊?!

他怎麼能怕呢?

後悔什麼的。

那更是不存在的!

史公子笑笑。

接過了筆。

“不就是簽字畫押嗎!你看好了!”

說著。

史公子在賭約上籤下了自已的名字。

同時。

在牛蛙的善意提醒下。

也別管善不善意了。

反正。

還按了一個手印。

這一切都做完後。

史公子相當的得意。

似乎。

這個賭約就是針對牛蛙的。

自已已經贏了。

史公子看著牛蛙。

“牛公子!那就不要後悔!咱們春試後見吧!”

牛蛙笑笑。

“我當然不會後悔!”

史公子“哼”了一聲。

“好!”

隨後。

史向榮看向若曦。

“若曦姑娘,本公子就提前回府,幫小娘子準備好洞房去了!”

婉儀一聽這話憋不住了。

“呸!你個垃圾!你是什麼東西!你以為你能贏得了牛公子嗎?!”

史向榮聽到婉儀的話並沒有做任何的回應。

而是側眼瞥了一下牛蛙。

“哼!告辭!”

隨後。

轉身。

揹著手走了。

婉儀這就不高興了。

“你什麼意思啊?!你看不起誰啊!我和你說話呢!你贏得了牛公子嘛!你......不對......你個登徒子!你為什麼又拿我們家小姐的事定下賭約啊?!”

牛蛙無奈的搖了搖頭。

“婉儀姑娘......你的腦回路......長了點吧......”

“腦回路?!什麼腦回路?!”

婉儀看看若曦。

一臉的不解。

“小姐!這個登徒子是在罵我嗎?!”

若曦眉頭微蹙。

搖了搖頭。

“我聽不太懂......但是......我覺得牛公子並沒有罵你......”

“真的嗎?!”

說著。

婉儀一臉傲嬌的看向牛蛙。

牛蛙苦笑一下。

“真的,婉儀姑娘!在下只是說,婉儀姑娘的反射弧有點長!”

“什麼?!”

牛蛙說完這話就後悔了。

你說。

我這嘴怎麼就這麼賤呢。

幹嘛總是和這丫頭。

扯這些有的沒的呢......

婉儀再次一臉詫異。

“反射虎?!反射虎是什麼?!我的為什麼比較長?!”

薛管家這時候並沒有在意婉儀的態度。

而是很急切的看著牛蛙。

“公子,你為何與史向榮定下如此荒謬的賭約?!牛公子真的有把握可以贏下史向榮嗎?”

“薛老頭,不要緊張,本公子自然可以贏得過那個草包!”

薛文德皺著眉頭。

他看向了若曦。

“小姐......這可是您的婚姻大事......牛公子拿去做這樣的賭注......”

此時。

若曦一臉關切的看著牛蛙。

“公子,那史向榮雖然形似一個草包,但是,他已經參加過兩次縣試了,在這方面很有經驗。而且,我聽說,他的父親,桃源縣知縣史太勳,給他請了一個本縣最有名的先生進行輔導。公子......”

還沒等若曦說完。

牛蛙便自信的笑了笑。

“姑娘放心!在下一定可以贏下史向榮!真正有才能的人,怎麼會參加兩次相同的考試呢?姑娘!您就放心吧!”

聽到牛蛙的話。

若曦皺著眉頭。

若有所思的。

點了點頭。

婉儀也似懂非懂的。

跟著若曦。

一起點了點頭。

薛文德一看。

這不是重點吧......

牛蛙說他和史向榮誰贏了誰娶您......

小姐......

您到底聽清楚了沒有啊?!

大周朝的都城。

洛京的皇宮內。

一片白色的靈幡隨風而動。

皇帝和皇親國戚。

以及滿朝文武。

都身穿白色的孝服。

沉浸在無限的悲痛之中。

厚重的宮牆此刻被深沉的哀痛所籠罩。

宮殿的每一個角落。

都被素白的綢布裝飾。

這些白綢如同冬雪一般。

靜靜地覆蓋在每一個簷角、廊柱和門楣之上。

這時。

內閣首輔太子太保詹元化。

上前一步。

隨後大聲誦讀道。

“臣詹元化,奉旨主持太后葬禮,今日聚此,共緬先太后之德,同寄哀思。

太后一生賢淑仁德,母儀天下,為皇室之典範,為百姓所敬仰。自入宮闈,便以國母之尊,輔佐先皇,治理後宮,使得宮廷井然有序,皇家子孫昌盛。太后之賢,不僅在於治理後宮之功,更在於其仁愛之心,常懷憂國憂民之情,對百姓福祉關懷備至。

今日,太后駕鶴西去,天地同悲,萬民哀悼。然太后之精神,將永載史冊,流芳百世。願太后之靈,安息於九天之上,庇佑大周朝國泰民安,風調雨順。

臣等謹以誠心,祭奠太后之靈,願太后在天之靈得以安息。願皇室昌盛,國家繁榮,以慰太后在天之靈。”

悼詞閉。

現場一片哀樂之聲。

夜晚。

皇上憔悴的呆立在太后的靈前。

內閣首輔太子太保詹元化悄悄的來到了皇上的身邊。

“陛下,太后薨逝,舉國同悲。各大藩王聞訊後,紛紛離開自已的封地進京弔孝,以示對太后的尊敬與哀悼。”

皇上微微點頭。

詹元化繼續輕聲說道。

“此刻,二皇子泰汶王、四皇子淮安王和七皇子烏滬王已經在殿外等候召見。他們不遠千里,星夜兼程,只為在太后靈前盡一份孝心。”

皇上再次微微點頭。

“另外,除了這三位皇子,其餘的藩王也都如期進京。唯有四大藩王——鎮北王、安南王、撫西王和徵東王,因封地遙遠且職責重大,未能親自前來,但他們均派出了世子代為弔孝。”

皇上聽到這裡。

瞬間陷入了沉寂。

“既然如此......”

皇上金口一開。

整個大殿裡。

所有人都低下了頭。

畢恭畢敬的聆聽著。

“那就宣三位皇子和四大藩王的世子進殿吧。”

內閣首輔詹元化點了下頭。

隨即。

宮中的小太監高聲傳喚。

“宣泰汶王、淮安王、烏滬王及四大藩王世子覲見!”

聽到這聲傳喚。

泰汶王、淮安王、烏滬王以及四大藩王的世子。

開始在宮門外整理衣冠。

隨後。

由宮中內侍引領。

依次進入皇宮大殿。

泰汶王走在最前。

來到大殿中央。

他停下腳步。

深吸一口氣。

然後俯首行稽首大禮。

“兒臣,泰汶王覲見父皇,願父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說罷。

他雙膝跪地。

雙手伏地。

將頭磕於地上。

行三跪九叩之禮。

緊隨其後的是淮安王和烏滬王。

他們也依照同樣的禮儀。

一一參拜皇上。

高聲報出自已的名號。

並行稽首禮和三跪九叩之禮。

接著是四大藩王的世子們。

在完成參拜後。

泰汶王作為代表。保持著跪姿。

抬頭望向皇上。

“兒臣等代表各自封地的臣民,對太后的離世表示深切的哀悼。願太后在天之靈安息,庇佑大周朝國泰民安。”

泰汶王話音落下。

大殿內一片寂靜。

皇帝深吸了一口氣。

緩緩開口。

“四大藩王忠誠之心,朕深知之。多年來,你們鎮守四方,保一方平安,功勳卓著。朕心甚慰。”

皇帝頓了一頓。

目光掃過世子們年輕而堅毅的臉龐。

“世子們亦不必急於返回封地,就留在京城,代父盡職,以盡孝道。”

聽到皇上的話。

世子們互相對視了一眼。

不過並沒有留給他們太多的考慮時間。

馬上開口道。

“臣等領命!定當遵從皇上旨意,留在京城,代父盡職,以盡孝道。”

這時。

泰汶王看了看淮安王和烏滬王。

清了下嗓子。

“父皇,如今太子下落不明,太后又薨逝,兒臣等願留在京城,為父皇分憂。”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逃離大英博物館,璽說華夏意難平

林中聽雨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