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府十年

房玄齡(579648),字喬松②,齊州臨淄(今屬山東)人。出身於世

代官宦之家,祖父房熊,任州主簿。父房彥謙仕隋,歷司隸刺史。

玄齡少年時就很聰明,又喜歡讀書,因而博覽經史,善寫文章。他

曾隨父親到了長安,當時天下太平無事,人們都以為隋祚久長,而善於

見微而知著的房玄齡卻看出了將亂的徵兆,俏悄地對他父親說:“隋帝

本無功德,但誑惑黔黎,不為後嗣長計,混諸嫡庶,使相傾奪,儲後藩枝,

競崇淫侈,終當內相誅夷,不足保全家國。今雖清平,其亡可翹足而

待。”③房彥謙雖然不讓玄齡明說此事,但心裡卻也同意他的見解。

隋開皇十六年(596),年僅十八歲的房玄齡即由本州舉進士,授任

羽騎尉,並於秘書省擔任校尉。這時,素以知人見稱的吏部侍郎高孝基

見了他的舉止言談,便對裴矩說:“僕觀人多矣,未有如此郎者,當為國

器,但恨不見其聳壑昂霄雲,”④後來補為隰城(今山西汾陽)尉,因地近

太原,受漢王楊諒謀反事件的牽連,被貶職後轉任上郡(今陝西富平)。

《陽唐書卷六五“史臣日”

房玄齡名字請史書記載歧異,今從《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及碑,參見《容齋隨筆)卷十

二(房玄齡名字條

《舊唐書卷六六房玄齡傳)。下引本傳,不另加註:

《新唐書》卷九六《房玄齡傳)。

隋末天下大亂,中原地區農民反隋浪潮洶湧澎湃,隋皇朝在風雨中

飄搖。這時,房玄齡“慨然有憂天下志”。隋義寧元年(617),李淵揮師進

據京師長安,秦王李世民出兵渭北,他走馬投身於世民麾下。兩人一見

傳記

如放,即授任渭北行軍記使參軍。從此,便隨從李世民轉戰南北。房玄齡

的忠誠及才幹深受李世民的賞識,他很快成為秦王府的心腹及決策人物。

房玄齡喜遇知已之主,他對李世民更是“心竭心力”,知無不為。他

尤其注意招攬人才,每次戰勝敵人,大家都爭先恐後地尋求金寶,唯有

長外無忌

玄齡“獨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謀臣猛將,與之潛相申結,各致死

力①。在擊破王世充後,玄齡認為張亮“倜儻有智謀”,遂推薦給李世

民,任秦王府車騎將軍,“委以心膂”②。其他諸如才思敏捷的薛收,有

“王陵、周勃節,可倚大事”的李大亮,“聰明識達,王佐才”的杜如晦等都

是經房玄齡舉薦以後才受到李世民重用的,後都位至卿相。因此,一些

猛將謀士紛紛輻輳於秦王府,致使秦王府人才濟濟。李世民曾頗為感

概地說:“漢光武得鄧禹,門人益親。今我有玄齡,猶(鄧)禹也。”③

房玄齡在秦王府近十年,先被授任秦王府記室,封臨淄侯;又以本

職兼任陝東道大行臺考功郎中。秦王府開設文學館,又加授文學館學

士。他常主典管記,遇有軍書表奏,他總是“駐馬立成,文約理贍,初無

稿草”。玄齡的傑出才幹也博得了唐高祖的讚許,他曾極口稱讚房玄齡

說:“此人深識機宜,足堪委任。每為我兒陳事,必會人心,千里之外,猶

對面語耳。”

武德末年,太子李建成與秦王李世民圍繞著儲位問題的激烈競爭,

很快由暗爭發展為明鬥,勢如水火,互不相容。善於審時度勢的房玄齡

極力贊助李世民的武力奪宗鬥爭,並勸世民先發制人。他私下對長孫

無忌說:“今嫌隙已成,禍機將發,天下忷忷,人懷異志。變端一作,大亂

必興,非直禍及府朝,正恐傾危社稷。此之際會,安可不深思也!僕有

《貞觀政要》卷二。

《陽唐書》卷六九《張亮傳》。

《新店書》卷九六《房安墜

06

題計爽若道周公之事,外寧區夏,內安宗社,申孝養之禮.古人有云

為麗者不預小節,此之謂式。孰若家國淪士、身名俱滅平?”房玄靜的

老深尊及李世民的親遇,澶到了太子李建成的忌根,遂乘機逐告於店

高祖,正在他與李世民加緊策劃之際,高祖下令將他與杜如晦一起驅登

出秦王府,不得事奉秦王。

武德九年(626)六月三日,秦王李世民決定採取行動,派長孫無忌

等召回房玄齡謀事。為了防止他人發現,他穿著道士服,秘密而來,經

過密謀策劃,決定澀日凌晨伏兵於玄武門,趁太子早朝時突然襲擊。結

果舉射殺了太子及齊王元吉,助成了李世民奪宗的成功,由此攉任太

子右庶子,賜絹五千匹:

貞觀良相

唐太宗即位,房玄齡被掘為中書令。在論功行賞時,他與長孫無忌

等五人為第一等功,進爵邗國公,賜實封一千三百戶。淮安王李神通以

為房玄齡等人為刀筆之人,不應功居第·。太宗回答說:“國家人事,惟

貨與罰。賞當其勞,無功者自退。…今計助行賞,玄齡等有籌謀雄

醒,麗定社稷之功所以漢之蕭何,雖無汗馬,指蹤推毅,故得功居

第一,0

貞觀三年(629),進為尚書左僕射,監修國史,改封魏國公。他位

居軸弼以後,更是精誠奉國,孜孜求治,史稱他“既任總百司,虔恭夙

夜,盡心竭節,不欲一物失所。聞人有善,若已有之。明達吏事,飾以

文學,審定法令,意在寬平。不以求備取人,不以已長格物,隨能收敘,

無隔卑賤。論者稱為良相焉”。房玄齡對尚書省的政務一向是認真負

貴,對省中的公隙,獄訟都親自批閱,予以妥善處理,不辭辛苦。唐

太宗見他如此勤苦,對他說:“公為僕射,當助聯廣耳目,訪賢材。比

雷4貞觀政要卷三1065

煙閱隙訟日數百,豈暇求人戰?”於是敕令尚書省“細務屬左右承,大

事關僕時”①。讓他從繁雜的事務工作中解脫出來,以幫助唐太條更好

也處理軍大事。

傳記

房玄齡追隨唐太宗平定天下,出入生死,備嘗創國立業之艱辛。一

大在太親與待臣討論創業與守業之難時,他深有休會地說,“方時草味,

樣雄黨逐,攻破乃降,戰勝乃克,創業則難。②玄嶺還認識到,創業之主

長外無最

萬經艱險,瞭解民情,精鋤於治,一般說國家治理得較好,而子孫卻易驕

敗亡。在他回答太宗的“自古草創之主,至於子孫多亂”的問題時說:

房齡

此為幼主生長深宮,少居富貴,未嘗識人間情偽,治國安危,所以為政

多亂可見,他時刻不忘創業之難,警鐘長鳴,力戒驕奢淫逸,以維持

家的長治久安。

房玄齡重視吏治,認為吏治問題是求治的根本問題,而官吏的公平

直又是治國之要道。一次與唐太宗論治,曾談及了隋朝名相高頰的

平正直,他頗有感概地說:“臣聞理國要道,在於公平正直,故《尚書》

:無偏無黨,王道蕩蕩。無黨無偏,王道平平。又孔子稱:‘舉直錯諸

,則民服’。今聖慮所尚,誠足以極政教之源,盡直公之要,囊括區域,

成天下。\"”這話正好與唐太宗不謀而合,他高興地說:“此直朕之所懷,

有與卿等言之而不行也?”④房玄齡的這一吏治思想,對貞觀時期的吏

清明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在選舉官吏的問題上,唐太宗主張“量才授職,務省官員”,“當須更

省官員,使各當所任,則無為而治矣”。房玄齡忠實地貫徹了他這一

想,大力簡政,並省官吏,“由是所置文武總六百四十員”⑤。唐太宗依

其議。房玄齡精減官吏的做法,對經隋末大亂、人口銳減的唐初來

,既裁去了冗官濫職,避免了十羊九牧,有利於提高朝廷各部門的辦

效率,政府行政效率提高了,同時也節省了國家的財政開支,有利於減輕人民的負擔。

《新唐書》卷九六《房玄齡傳》.

⑤《貞觀書要卷三。

(貞觀政要》卷五。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那年,遇上了更好的她

誰家少年

我繫結了概念神系統

我是二次螈

羅碧姜竹

一見我珍

快穿:瘋批綠茶養成記

韓槿

故事書

迷你少男團

岑鞏

旺旺奶糖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