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實驗目的

(1)熟悉氣墊導軌的構造,學習正確的調整方法。

(2)熟悉用光電計時系統測量短時間的方法,從而學會測量物體運動的速度和加速度。

二、實驗儀器

本實驗使用的實驗儀器主要有氣墊導軌、計時計數測速儀、2個光電門、滑塊、U 型擋光片、T形擋光片、氣源等。

1.氣墊導軌的結構

(1)導軌。由長~2m的三角形鋁管制成,要求平直度較高,軌面經過精密加工,打磨平滑,兩側各有兩排相互錯開、等間隔、孔徑為~的小孔,導軌一端封死,另一端裝有進氣嘴,壓縮空氣由這裡進入管腔後,從小孔噴出。導軌兩端還裝有緩衝彈簧,有的導軌一端還有氣墊滑輪。整個導軌透過一系列直立的雙頭螺栓安裝在工字鋼樑製成的底座上,底座下面有 3 個底座螺釘可供調水平用。

(2)滑塊。由10~30cm長的角鋁製成,內表面經過細磨,與導軌兩個側面精確吻合。

(3)計時裝置。由數字毫秒計與光電門組成。

(4)氣源。一般小型氣源使用吸塵器,要求氣壓穩定、流量適當、消音減振及空氣濾清。滑塊以托起 100~200μm為宜。

2.氣墊工作原理

滑塊能飄浮是因為有“氣墊效應”。滑塊與軌面都經過精密加工,可以很好地吻合。當導軌中小孔噴出空氣後,在滑塊與導軌之間形成一個薄空氣層——氣墊,在滑塊邊緣,不斷有空氣逸出,同時,小孔又不斷向氣墊補充空氣,使氣墊得以維持存在。這是一個簡單的耗散結構。我們可以近似地把氣墊看成密閉氣體,在其中應用帕斯卡定律,小孔中的壓強等量地傳遞到氣墊各處,由於滑塊與氣墊接觸面積大,受到很大的壓力(方向向上),所以被托起飄浮、因此,滑塊並不是被氣流吹起來的,而是被氣墊托起的。

3.使用氣墊導軌的注意事項

(1)要保持氣墊導軌表面的平直度和光潔度,不允許使用任何東西敲碰軌面(特別注重電門、滑塊等元件的碰擊)。

(2)滑塊在出廠前一般都是與導軌配套加工,因此,使用時不要隨意調換。

(3)為避免滑塊與氣軌擦傷,必須做到實驗時,光先接通氣源後放滑塊;實驗完畢,先取滑塊再關氣源。

(4)實驗前,用少許酒精擦洗軌面與滑塊內表面;通氣後,用小綢條檢查是否有小孔堵塞;如有堵塞,用直徑的鋼絲細心插通,注意不要擦毛孔口。

(5)導軌應放在固定堅實的平臺上,調整後不再移動。

三、實驗原理

由牛頓第二定律可知,滑塊在傾角為α的斜面上執行,滑塊在斜面上所受的力為mg sinα=ma,sinα=h\/l,計算出本地重力加速度g=al\/h,考慮空氣阻力f的影響,當滑塊上滑時,應有mg sinα+f=maₘ,f=maₙ,求出g=(aₘ-aₙ)l\/h。

四、實驗內容和步驟

(1)調節光電測量系統正常工作。調整光敏二極體和聚光小燈泡,使小燈泡的光束正好匯豪在二極體的小孔上。使計時計數測速儀置於計時檔,檢查計時器工作時是否正常。

(2)調節氣墊導軌呈水平狀態。首先,學習氣墊導軌的使用方法,通氣後將滑塊放在導軌的3~5個等間距點位置上,如果滑塊基本不動或只做任一方向的勻速運動,則導軌已粗略調平。然後,讓滑塊在軌面自由往返滑行,使用計時功能鍵,觀察記錄計時計數測速儀顯示的時間或速度,判定氣墊導軌是否達到水平狀態。

(3)將計時計數測速儀置於“加速度”功能鍵(“速度”擋位上),測出滑塊上安裝U型擋光片時,透過兩個光電門的瞬時速度v₁、v₂和加速度aₙ。將所測的資料和處理結果填入繪製的表格之中。

(4)將k₁端導軌墊高,滑塊上安裝U型擋光片,將計時計數測速儀置於“加速度”功能鍵(“速度”擋位上),測出透過兩光門的瞬時速度v₁、v₂和加速度aₘ。將所測的資料和處理結果填入繪製的表格之中。

(5)用遊標尺測出墊片高度h(重複5次),氣墊導軌三足垂直間距l(重複5次),計算得到本地重力加速度g。

(6)在滑塊上安裝T型擋光片,將計時計數測速儀置於“計時2”功能鍵(“時間”擋位上),測出滑塊執行在光電門k₁、k₂之間的時間,然後計算出平均速度v。將所測的資料和處理結果填入繪製的表格之中。

五、注意事項

測量時,滑塊每次起始位置要儘量接近,兩光電門到起始之間的位置要適當,根據所使用的導軌來確定,儘量避免使用或少用無法調平的導軌部件。兩光電門的距離約為40-60cm,滑塊執行速度約在30~50cm\/s之間最適合。

六、思考題

(1)導軌應如何調整?如何保養?使用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2)調節氣墊導軌時發現,使滑塊朝某一方向透過兩個光電門的速度一樣;反向透過時卻不一樣,這是什麼原因?需如何處理?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絕配,我最愛的眸色

勿柑

月光下的沼澤地

菜瓜c

清蝶

陳思卿

落晴鳶

醉落拓

鬥羅之虛無稱王

漢堡莫有肉

離大譜!重生八零我成了前夫後媽

隅隅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