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二 T、B淋巴細胞亞群的檢測

一、E花環試驗

(一)實驗目的

1.掌握E花環實驗的定義、E花環實驗的原理。

2.熟悉E花環實驗結果的計算公式。

(二)實驗原理

人T細胞表面表達綿羊紅細胞(SRBC)受體(E受體,CD2),在體外一定條件下,能與SRBC結合形成花環,即E花環。T細胞中有部分細胞與SRBC親和力強,在室溫中只需數分鐘即可形成花環,這種紅細胞花環又稱為活性E花環(Ea)。另一部分T細胞則與 SRBC親和力較弱,需在4℃放置1h以上才形成花環,這種紅細胞花環又稱為總E花環(Et)。Et代表T細胞總數,Ea代表細胞免疫中最先出現效應功能的T淋巴細胞亞群,能敏感地反應機體的細胞免疫功能狀態。

(三)實驗材料

1.新鮮綿羊抗凝血、靜脈血(肝素抗凝)、、8%戊二醛、1%甲紫。

2.離心管、毛細滴管、離心機、血球計數板、水浴箱、冰箱、顯微鏡。

(四)實驗方法

1.外周血單個核細胞的分離

(1)靜脈取血2ml,加入含肝素溶液(10~50μ\/ml血樣本)的試管中,混勻,使血液抗凝。用 液將抗凝血稀釋1倍。

(2)吸取2ml淋巴細胞分層液置於刻度離心管中,然後將離心管傾斜45°角,用毛細滴管將稀釋的全血沿管壁緩慢加至分離液上面,應注意保持兩者介面清晰。

(3)在18~20℃下,用水平離心機以2000r\/min離心20min。

(4)用毛細吸管輕輕插到混濁帶,沿管壁輕輕吸出此層細胞,移入另一支離心管中。既要吸取所有單個核細胞,又要避免吸取過多的分層液或血漿, 以免混入其他細胞成分。

(5)用Hanks液洗滌細胞3次。第一次2000r\/min,10min;第2~3次1000r\/min,10min,可去掉大部分混雜的血小板。

(6)用 Hanks液重懸細胞,混勻,計數,調整細胞濃度為3×10⁶細胞\/ml。

2. Ea花環的形成

(1)取 100μlPBMC 懸液於一乾淨小試管中,再加入 100μl SRBC(濃度為 6×10⁷細胞\/ml)(L:SRBC=1:20), 輕輕混勻。37℃水浴5min。

(2)1000r\/min離心5min,然後輕輕旋轉試管搖起細胞。

(3)加%戊二醛4.加2滴1%甲紫液染色1~2min。

(5)取1~2滴懸液滴於載玻片上,蓋上蓋玻片,在高倍鏡下觀察花環形成情況,並計數200個淋巴細胞中形成花環的淋巴細胞數。

(五)實驗結果

顯微鏡下可見淋巴細胞著藍色,SRBC為紅色(不染色)。凡吸附3個以上SRBC的淋巴細胞,即為Ea花環形成細胞。根據以下公式計算Ea花環形成細胞的百分率。

計數200個淋巴細胞,凡結合3個SRBC或以上者為E花環陽性細胞,按下式計算E花環形成率。

E花環形成率(%)=形成花環的細胞數\/(形成花環的細胞數+未形成花環的細胞數)×100%

正常參考值(X±SD):EtRFC ±%

(六)注意事項

1.若為Et花環形成試驗,則SRBC與淋巴細胞之比不低於80:1,以100:1為宜。SRBC與淋巴細胞混勻後置37℃水浴10min,然後1000r\/min離心5min,再置4℃冰箱2h。正常值為±%。

2.小牛血清可增加E花環形成率,因此可在分離出PBMC後配製PBMC懸液時加入20%小牛血清。

與T淋巴細胞間連線不穩定,易受機械振搖而解離,故應用最溫和的方法使已形成的花環沉澱細胞懸浮。

需新鮮,在Alserver液中儲存不得超過2周,以1周內較好。

5.只有活的T淋巴細胞才能與SRBC形成E花環,因此標本採取後要及時測定,放置時間不得超過3~4h。

6.室溫太高可使E花環形成率下降,以4~24℃為宜。

二、細胞膜表面免疫球蛋白(Smlg)測定

(一)實驗目的

掌握B淋巴細胞膜表面標誌物檢測的原理和方法。

(二)實驗原理

膜表面免疫球蛋白(surface membrane Ig,Smlg)是人類B淋巴細胞表面的特異標誌之一,能與相應的特異性抗體結合,故可用熒光素標記的抗人全Ig血清作免疫熒光鏡檢。由於B細胞在分化過程中的每個階段均具有SmIg的標誌,故該方法可檢出全部B淋巴細胞。每一個B淋巴細胞面可攜帶不同類Ig,IgM、IgD、IgG、或IgE,如分別用單價熒光抗Ig血清染色,則可鑑別帶不同Ig類的B淋巴細胞。凡與熒游標記抗體結合的細胞,在熒光顯微鏡下觀察,細胞膜呈現熒光的細胞,即為Smlg陽性細胞。同時用普通光源照明,計數該視野的淋巴細胞數,根據發熒光和不發熒光的淋巴細胞數,可求得Smlg⁺細胞或帶各類SmIg細胞的百分數。

(三)實驗材料

肝素抗凝血2ml,聚蔗糖-泛影葡胺淋巴細胞分離液,FITC熒游標記的羊抗人Ig,Hanks液(含5%小牛血清),PBS、滅活的小牛血清、甲醇、緩衝甘油,水浴箱,熒光顯微鏡(應為落射光裝置)。

(四)實驗方法

1.用密度梯度離心法分離淋巴細胞。調整細胞濃度為2×10⁵~4×10⁵\/ml。

2.用溫(37℃)磷酸鹽緩衝液洗滌淋巴細胞至少3次,置37C水浴溫育1~,用以除去吸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

3.取細胞懸液加入PBS 1:4稀釋的熒光抗血清(含%NaNs),冰浴20~30h。

4.用含% NaN₃的PBS洗滌3次。最後一次留少許PBS輕輕搖勻。

5.加1滴滅活的小牛血清,混勻後塗片,自然乾燥。

6.用甲醇固定10s後,用PBS沖洗1次。

7.加1滴緩衝甘油,在熒光顯微鏡下觀察結果。

(五)實驗結果

SmIg陽性細胞表面呈串珠狀、點狀、片狀或集中一端的帽狀熒光。計數時先計算一個視野內的熒光陽性細胞,再用可見光計數同一全部視野內的淋巴細胞總數,如此計算200個淋巴細胞求其Smlg陽性細胞的百分比。

B淋巴細胞百分率=Smlg⁺細胞數\/200×100%

參考值:通常人外周血Smlg陽性細胞為8%~15%,骨髓為60%,胸導管為18%,淋巴結為%~25%,脾為24%~35%,扁桃體為%。

(六)注意事項

1.為防止表面Ig遊動、脫落,測定中應保持低溫。同時,已熒光染色後的細胞應在短時間內固定檢查,如超過半天則計數結果顯著下降。

2.鏡檢時必須用油鏡計數,仔細區別淋巴細胞與中性粒細胞、單核細胞。

三、T細胞亞群分離技術

(一)流式細胞儀分離法

1.實驗目的

流式細胞儀分離T淋巴細胞,掌握T淋巴細胞分型方法,掌握流式細胞儀分離細胞的原則。

2.實驗原理

根據待分離的免疫細胞膜表面抗原的不同,製備出相應的熒游標記抗體,分離前,首先將待分離細胞製成單細胞懸液,經相應的熒游標記抗體染色後,進入流式細胞儀。此細胞儀以鐳射為光源,透過高速流動系統將樣品中的細胞排列成行, 一個一個地從流動室噴嘴處流出,形成細胞液柱。液柱與高速聚焦的鐳射束垂直相交,細胞受到鐳射激發後產生散射光併發射熒光,由光電倍增管接收光訊號並轉化成脈衝訊號,資料經電腦處理,分辨出細胞的型別,並對各型別分別計數和統計。同時,細胞根據其表面的電荷使液滴瞬間感應相應的帶電性,然後在電場的偏轉作用下進入不同的收集管,從而將各種免疫細胞分離。

用FACS(流式細胞儀)分離細胞準確快速,分選純度高(為99%),不損傷細胞活性,可在無菌條件下進行,並可直接統計出各類細胞的相對含量。

3.實驗材料

抗CD₃、CD₄、CD₈的單克隆抗體, FITC—羊抗鼠IgG,正常小鼠 IgG ,細胞洗滌液(NaCl ,K₂HPO₄ ,KH₂PO₄ ,NaN₃ ,小牛血清20ml,加蒸餾水至 1000ml),紅細胞裂解液(KHCO₃ ,NH₄Cl ,EDTA37mg,加蒸餾水至100ml),固定液(25%戊二醛,葡萄糖,加無血清上述細胞洗滌液至 100ml),肝素抗凝血,離心機、流式細胞儀等。

4.實驗方法

⑴取肝素抗凝血,分別加入4支小試管中(其中3 支為待測管,1支為對照管)各。然後在各待測管中分別加入抗CD₃、CD₄、CD₈的單克隆抗體(1:1000稀釋),在對照管中加入正常小鼠IgG,30℃孵育45min。

⑵加入細胞洗滌液3ml,1000r\/min,離心2min。以洗去未結合的抗體,重複洗2次。

⑶搖勻管底沉澱細胞。加入 FITC-羊抗鼠IgG,30℃孵育45min。

⑷加入紅細胞裂解液3ml,見紅細胞懸液變為真溶液時,立即以1000r\/min離心2min。

⑸棄血紅蛋白上清液,用細胞洗滌液離心洗滌2次,每次1000r\/min離心2min。

⑹恢復體積至,加入固定液20μl。

⑺上機檢測。

5.實驗結果

流式細胞儀的檢測指標經計算機自動算出CD陽性細胞的百分率,並且將不同CD陽性細胞收集到不同試管進行分離。

(二)間接免疫吸附分離法

1.實驗目的

⑴掌握間接免疫吸附分離法分離丁細胞亞群的方法。

⑵掌握間接免疫吸附分離法的實驗原理,熟悉其實驗材料。

2.實驗原理

將總體T細胞與針對某種T細胞亞群的特異性鼠抗人單克隆抗體一起孵育,然後置入預先包被有羊抗鼠IgG的平皿中。此時結合有鼠抗人特異性抗體的T細胞亞群將被吸附在平皿中,而其他T細胞則不被吸附,由此即可將某一T細胞亞群從T細胞群體中分離出來。現介紹以抗CD8單克隆抗體將T細胞分為CD4⁺與CD8⁺細胞兩大類的具體方法。

3.實驗材料

羊抗鼠Ig,特異性鼠抗人CD8單克隆抗體或多抗,15mm×100mm塑膠平皿,已純化的T細胞懸液, \/L的Tris-HCl緩衝液、5%小牛血清的PBS、1%小牛血清的PBS,離心管、試管、吸管、離心機、倒置顯微鏡等。

4.實驗方法

⑴用 \/L的Tris-HCl緩衝液稀釋羊抗鼠Ig至10μg\/ml,加10ml至平皿中,室溫下孵育40min,或4℃下孵育24h,輕搖平皿使整個皿底均被抗體包被。(此平皿在4℃下可貯存1~2周)

⑵測定抗CD8單抗的最適使用濃度,並用PBS將抗CD單抗稀釋至該濃度。

⑶將2×10⁷~3x10⁷個T細胞置於15ml離心管中,在4~10℃下,以1300r\/min離心10min,棄上清液後,將抗CD8單抗加至T細胞中,懸浮細胞置冰浴30min。

⑷用吸管吸出平皿中未吸附的羊抗鼠Ig(可再用於包被平皿),用含5%小牛血清的PBS 5~7ml洗滌平皿,輕輕搖動後吸出,重複洗滌3次。

⑸將含5%小牛血清的PBS 5~10ml加至T細胞中,在4℃下以1300r\/min離心10min,棄上清液,重複洗滌一次。用3ml上述液體懸浮T細胞。

⑹將T細胞懸液倒入上述經洗滌後的平皿中,立即置4℃下孵育30min,取出後輕搖30s,繼續在4℃下孵育30min。

⑺用吸管將未吸附的細胞懸液輕輕吸出,用含1%小牛血清的PBS輕輕洗滌平皿,洗滌時將吸管尖嘴抵住平皿的邊緣並緩慢滴加PBS,然後吸出,重複2~3次,將吸出的液體留置於另一試管中,以便分離未吸附的CD細胞。

⑻在倒置顯微鏡下檢查平皿,並對未吸附的殘留細胞計數,繼續洗滌,直至所有未吸附的CD細胞均被洗出。

⑼在平皿中加入5~7ml含1%小牛血清的PBS,用無菌刮匙輕輕刮下吸附的CD8⁺細胞,重複2~3次,或者加入15ml上述液體,用吸管猛烈吹打,將吸附的CD8⁺細胞洗下。

⑽分別將CD4⁺細胞與CD8⁺細胞懸液在4℃下,以1300r\/min離心10min,棄上清液,用完全RPMI-1640懸浮細胞,計數並調整細胞至所需濃度。

如果需提高細胞純度,可再重複(7)~(9)步。

5.思考題

⑴T、B淋巴細胞分離的方法最常用的是哪種?試說明其原因。

⑵流式細胞分離淋巴細胞有哪些優缺點?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懷柳安眠

晚夢亦清歌

驚呆!病美人她武力值爆表

白狗子

快穿:絕情丹路人攻略短命白月光

宥宥的

小魅的番茄分身的新書

小魅的番茄分身

怦然心緒

桐竹兮

該出手了

中二病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