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晚木從來不覺得自己有多麼的熱愛學習,作為孩提時代就被家長老師成功馴化的學生,她從來只是習慣性地順從父母老師的要求,拼儘自己的努力去考一個好分數、好排名,然後聽父母的話,考上一所好高中、好大學,畢業之後找一份能夠養活自己的工作。

似乎整個人生忙忙碌碌、兜兜轉轉,就只是為了掙那一口飯吃。

這樣的人生談不上有趣,但是足夠安全,只要按部就班地遵循社會家庭的規則,走在大多數人都會選擇的道路上一路向前,一直到邁向黃泉,似乎也沒什麼不好。

但是現在,開學第一天就厭學???這是宋晚木從來沒有想過的事情。

在悠揚的下課鈴聲中,宋晚木心情沉重地揹著書包,迎著落日依舊灼熱的溫度,騎著車慢慢向菜市場駛去,腦海中思緒萬千。

記得剛重生回來的時候,宋晚木曾信心滿滿地在紙上寫下了幾個小目標:第一是上南學初中,這個靠著運氣,已經完成了。第二個就是學一門才藝,這個因為手頭的錢還不夠,就暫時擱置到了現在,沒有絲毫進展。第三個就是考上市裡面最好的明成高中,按照目前的狀態來看,似乎岌岌可危。

只是,上好初中→上好高中→上好大學→找好工作,這樣的路真的是對的嗎?

寒窗苦讀到二十多歲,目的是為了找一份好工作,找好工作是為了賺更多錢,賺更多錢是為了成家立業,成家立業是為了基因的延續,以及以後的養老。這樣看來,人,特別是中國人,幾乎是一刻也沒有停歇的時候。這樣的人生,有什麼意義呢?

宋晚木強迫自己不要想得那麼遠,這是無數次的夜間失眠得出的教訓:當你心情低落的時候,最好不要去想任何生命的本質或者人生的意義是什麼這種哲學性的問題,因為你非但得不出任何答案,反而會陷入空想與焦慮的惡性迴圈,一次又一次反覆內耗自己本就不穩定的精神世界。

而對抗焦慮的辦法是行動,而不是一味地空想。

首先,中國這種學歷至上的現狀持續了這麼多年,不是一兩句話就可以改變的,從長遠看,只會變本加厲。毫不客氣地說,本科就是崗位的敲門磚,它的存在是為了讓你的未來有更多的選擇性,更別提之後還有學歷貶值,一群碩士、海歸去搶一個基礎崗位,這就是所謂的學歷歧視。

其次,學習一門手藝是必要的。很多父母一輩的思想還停留在八九十年代,認為供出一個大學生就是光宗耀祖了,畢業之後坐辦公室的工作好找得很,舒服又體面,有什麼必要去學那麼累死累活的廚師、裁縫之類呢?這些工作都是考不上大學的學渣們去做的,我們寶貝兒子/女兒可不興做這個.......這就是所謂的職業歧視。

父母一輩以為自己的孩子每天在單位做的是什麼高大上的工作,但其實大部分人的工作都只是對著電腦處理資料。從另一方面來說,在寫字樓裡面吹著空調對著電腦敲敲打打的白領與幾十年前在工廠流水線的工人其實並無本質區別,因為普通人做的都不是什麼有創造性的工作。

這樣機械重複可代替行高的工作,隨隨便便一個人就能把你替代掉,大家都對此心知肚明。但是除了這些,我還能做什麼呢?沒有以此為生的手藝,沒有萬貫家財的底氣,想來想去,只能邊焦慮著邊在這個崗位上蠅營狗苟,等待著被替換的那一天的到來。

這就是現狀,普通人無力撼動,唯一能做的就是順流而下。

宋晚木將考上明成高中和學一門手藝的目標寫在小紙條上,放在筆袋裡面,時時刻刻提醒自己向目標前進。

考高中還好說,目標高中已經有了,只要每天上課認真聽講,狂刷題,勤預習,勤複習,應該問題不大。至於學手藝,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了。

先不提如何在不驚動父母的前提下去學手藝,就連學什麼手藝,宋晚木心裡也是一片茫然。從小到大她都沒有什麼夢想和才能,也不知道該往哪個方向去努力,好在現在時間還很充足,多嘗試,多發現的話,總會發現自己想要學的東西吧。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人在崩鐵,但咒回能力

最喜歡希兒的銀狼

海賊:刺客信條

二七廣場

失憶後被全城追殺?

朝三暮亖

小師弟太健談了

七點的凋零

後宮登基

青色黛玉

心念嶼你

陽臺的小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