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在心裡下了要認真聽講的決心,但實際上,理想與現實往往存在著巨大的鴻溝。

開學第一週過去了,宋晚木的學習狀態稱不上調整成功。

根據行為心理學的研究,21天以上的重複會形成習慣,90天的重複會形成穩定的習慣。而一個好習慣的養成需要你不斷地重複,付出時間精力,不斷與自我做鬥爭;一個人壞習慣的養成,可能只需要一瞬。

就拿學習來說,自從邁入社會每天忙活著掙那三瓜倆棗之後,宋晚木已經很久沒有認真學習了,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對學習抱有純粹之心等這些好習慣對於現在的宋晚木來說簡直是強人所難。可以預見,重新習得這些好習慣必然是一個漫長而痛苦的過程。

首先是注意力的問題,宋晚木是對自己的資質有著充分的ac數的,她可稱不上是什麼天才,頂多是稍微聰明一點的普通人罷了。上輩子靠著笨鳥先飛、死記硬背,加上母親的陪讀,將全身心都投入學習,才在高考的獨木橋中殺出血路,考上了一所211大學。

而那些天才,不僅擁有聰敏的頭腦,更是天生能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是讓人羨慕嫉妒恨。

宋晚木根據網上大神們的建議,給自己制定了注意力恢復計劃。

首先,我們要找出自己為什麼會注意力渙散,我們不由自主開小差的時候腦子裡是在想一些什麼東西。

要知道初中一節課45分鐘,一天八節課,保持每分鐘注意力都高度集中是件不可能的事情,當然學神學霸除外。

宋晚木根據開學到現在的情況,分析了一下自己的原因。

首先自己開不開小差和任課老師的水平有著直接的關聯。

就數學和英語老師來說,兩位的教學節奏把控的比較到位,加上新的知識點比較密集,宋晚木在這兩位老師的課上注意力相對集中。

而語文老師可能比較年輕,聲音輕柔綿軟,大部分時間都在講解字的讀音,含義,課文語句用了什麼手法,表現了作者什麼情感…….實話說,有一些枯燥,聽著聽著,不知不覺間,注意力就離家出走了。

同樣的,還有政治地理歷史和生物這幾門副科,大多數時候,老師都在照本宣科地讀教科書,真的很難不讓人魂飛。

其次,宋晚木每天都會預習所有學科之後的內容,保持至少兩節課的進度領先,這就導致如果老師不停講自己已經會的內容,宋晚木的腦子會因為重複接受相同的內容而離家出走。

拿語文舉例,今天老師講《十三歲的際遇》,這是一篇描寫作者從照片初見北大,到考上北大,在北大學習、畢業,期間的點點滴滴,字裡行間透露出作者對母校的熱愛與感恩。

如果是13歲的宋晚木,讀這篇文章可能只會感受到北大的美好,對北大的嚮往,對作者的崇拜。

現在的宋晚木,在預習過幾遍課文以後,聽著語文老師慢悠悠地分析課文,腦子裡想到的是中國教育的地方保護政策、北大與清華的愛恨情仇與段子、北大投毒案、北大女生自殺事件、什麼是PUA、煤氣燈效應、韓劇他人即地獄、任時完和李棟旭好帥哦…..思維逐漸發散到奇怪的地方。

……

宋晚木也很無奈,也許這就是經歷資訊爆炸時代的後遺症吧。

針對這種情況,宋晚木在本子上寫下幾點改進方法。

第一點,發現自己神遊天外時,不要過於責備自己,否則會陷於焦慮的惡性迴圈。

可以把自己前一秒在想的事情記錄下來,如果是明星、穿搭這些沒營養的話題,立馬拋之腦後;如果是煤氣燈效應等正經知識,可以在本子上記下來,放學後去深入瞭解,拓展知識面,化不利為有利。

第二點,強化複習和預習,如果對每節課的知識點都做到了然於胸的話,那就意味著我們已經掌握了老師的講課速度,只要在意識到開小差時及時講思緒拉回來,不漏聽自己不會的東西,那就行了。

畢竟學生聽課的目的是學會知識,如果我們已經學會了知識,那麼說到底是不是百分之百聽課也不是很重要。

宋晚木按照這兩步方法實踐了幾天,欣喜地發現自己的注意力有所增加,厭學的情緒也消退不少。

特別是為了增加自己對知識點記憶的牢固性,她每天都會利用早上上學前和晚上睡覺前這短短的1個小時分別複習和預習一遍教材,這樣做反而讓她在短時間內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學習效率非常高,各科知識點像超持久粉底液一樣牢牢的扒在腦子裡。

再看看筆記本上記得滿滿當當的課外知識和素材,宋晚木感到一種久違地踏實和滿足,這種明確知道自己每天在進步的感覺真是太美妙了。

看來以前13歲的自己陷入了一個誤區,學習最重要的果然還是這種自發的預習和複習。

上課99%集中注意力跟隨老師去學習新內容,對新知識的掌握最高可能是90%,那麼70%集中注意力去根據老師的授課內容調整自己對預習過的新知識點的理解,最終掌握可能能達到120%。

嘖,以前的自己可真是夠懶的,把老師說的提前預習當作耳邊風。

沒關係,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只要我們適時根據自己的現階段狀態尋找適合自己的路,總有一天,會迎來全新的自己。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人在崩鐵,但咒回能力

最喜歡希兒的銀狼

海賊:刺客信條

二七廣場

失憶後被全城追殺?

朝三暮亖

小師弟太健談了

七點的凋零

後宮登基

青色黛玉

心念嶼你

陽臺的小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