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陽如血,黃土地裡一角落裡,一座孤零零的新墳墓。

冬日的早晨,儘管人們都穿著厚厚的衣服,仍然凍的發抖。

數九寒天,凍破娃娃的紅臉蛋。紅臉蛋是大西北農村的特寫,或許是這種氣候造就了紅臉蛋。抗凍,耐實,純樸,厚道是山裡人的特寫。

今天是奶奶的百日紙(去世百天後在墳前燒紙錢等)。因果輪迴,小時候如果是男娃過百歲(一百天的祝賀),女娃則是出月(三十天祝賀),可謂男女有別啊。

新墳墓,四方四正。墳墓周圍有枯萎的草,很是茂密。

奶奶猶如一尊神埋在泥土裡,守望著黃土地。

自從奶奶閉眼的那一刻起,註定自己深埋在大山裡,與土地為伴,活著的時候,自己對待黃土地如同自己的孩子,精心侍弄著每一寸土地,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逃逃和親戚朋友們一起去奶奶墳前燒紙錢。他總是感覺奶奶還在人世間活著,閉眼,眼前一直是奶奶的影子。

時間過得真快啊,轉眼間,奶奶已經不在三月有餘。

七七四十九天,奶奶過奈何橋的路上,有沒有喝孟婆湯?估計她也不願意喝,只因為喝了孟婆湯,就忘了前世今生的一切。可是,不喝孟婆湯,奶奶怎能過奈何橋?

如今,奶奶靜靜的躺在黃土地裡。她累了,含辛茹苦一輩子,把自己的青春甚至一輩子給了黃土地。好好休息長眠,黃土地滋潤著當被。

在奶奶新墳不遠處,還有幾處墳墓,墳墓長滿了各種雜草。墳前地耕邊的幾棵白楊樹開了叉,長粗壯了。

我們是平凡的莊稼人,耕耘一份土地,最終迴歸土地,與土地為伴。這大概是平凡人一生長河裡的宿命吧。

自從上世紀七十年代後期,農村土地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廣,莊稼人才真正意義上,當家做主成了土地的主人。

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有衣穿,有飯吃,解決了肚子圓的一日三餐。不求大富大貴,只求一日三餐能填飽肚子。

這是聯產承包責任制以後,莊稼人最厚道的,最純樸的生活。

和奶奶一樣,靜靜的躺在黃土地裡,感受著春夏秋冬,黃土地的深沉。

墳前燒一大堆紙錢,活人了卻心願,給別人看的。不如活著的時候,給一碗水喝,或者一碗粥。

當然,這種氛圍中,子孫後代們或許受到感染,所謂孝道的真實存在於人世間,還是陰間?只因老媽,還有二媽身體的病痛,未能前去,其餘的子孫後代們都是要去的。

一方面是要去掉孝帽子,孝袖,百日披麻戴孝。另一方面,奶奶是真正意義上去世了,為什麼這樣說呢?

第一次是奶奶閉眼,也就是生命學心臟停止執行,腦死亡。

第二次,七七四十九天,奶奶黃泉路上,親人兩行淚。子孫後代們含淚思念奶奶,活在後代們的心中。

第三次,也就是後代們漸漸忘記的時候,也是在這個世界上真真的不存在了。

燒紙錢,炕桌前擺放整齊的是奶奶生前愛吃的供品。三炷香燃完,隨著長輩們磕頭作揖,哭泣聲才在鄉間人拉扯起身,哭聲漸漸停止,同時叩頭作揖。

告別了奶奶的百日紙。活人的日子需要糧食養活,人們依舊忙碌大山深處的黃土地裡,或者出門打工餬口。

百年孤獨,步入微塵。

塵歸塵,土歸土。老死不相往來,何愁人世間你爭我鬥。奶奶也算是大風大浪,趟過自己的一生,在她的一生長河裡,苦難,孤獨的是常態,幸福的笑容悄然來臨陪伴她左右。

苦難的生活,幸福的笑容。

殘陽如血,孤墳與山為伴。何愁新墳添舊墳,黃泉路上同做伴。

逝者已矣,活人了卻心願。活人一如既往的在痛苦與苦難的生活中,渡自己,與此同時也在渡世間人。

有悲有喜,人世間的悲歡離合,豈能盡如人意。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重生改寫魔尊命運

會咬人的芋頭

醜神遇豔記

夢尋醒渡

緣起元旦晚會

司徒嘉1

火影:成為宇智波開始的一騎當千

渘水

皓春的新書

皓春

愛意埋藏心底的新書

愛意埋藏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