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下幾樹綠枝擋在身前,幾人腳尖輕點,彎著腰偷偷摸摸地向著村莊靠近。

“於部長,這樣能行嗎?”身邊的學子面色微紅,貓著腰跟在於彥屁股後頭。

這等偷雞摸狗之事,他這輩子都沒做過。

“能成!”

於彥擲地有聲:“咱們快進村了,都沒人發現。”

幾人再次向前竄了幾十米,停下蹲在草叢後。

此時正是午後,老陽兒大的驚人,村民們都躲家裡休息,除了吵鬧的夏蟬聲,田間溝壑一片寂靜。

‘啪!’於彥將爬上小腿的蟲子拍死,被叮咬的地方立即出現黃豆大小的紅點點。

“不愧是綠水村,真富有。”

村口立著高大的門框,其上刻印著某大家親筆的三個字,家家戶戶不說蓋上木頭房,土牆青瓦倒是隨處可見。

“畢竟是本縣第一村。”

“誒喲,這蚊子可咬死我了。”

“娃娃們也午休?”

村裡的娃娃一天到晚精力旺盛的很,哪裡捨得午休。

不是在游水,就是在爬樹,打鳥、撈魚、捉蟬、捕青蛙……樣樣精通。

“說不定綠水村的娃娃們不一樣呢……”

這話音還未落,一道稚嫩的聲音響在耳畔。

“你們在做什麼?”

於彥一哆嗦,整個人後仰倒在了地上,於是八九個娃娃紛紛圍過來,眨巴著大眼睛瞧著他。

忽的,一隻大蛤蟆從娃娃的揹簍裡跳了出來。

‘孤寡——’

小腿兒一蹬,跳在了於彥臉上……

涼颼颼,黏膩膩。

“啊——!!!”

淒厲的叫喊劃破天際,一瞬間林鳥齊飛,蛙鳴連綿。

娃娃們身上或裝或吊著的青蛙麻雀等受了驚,紛紛趁亂出逃,霎時間鳥飛蛙跳。

有些東西小時候不怕,長大了卻害怕的不行。

比如青蛙、蚯蚓、毛毛蟲、青蠶……

有人甚至連蝸牛都開始害怕。

幾個娃娃們忙著捕蛙,於彥等人嚇地縮成一團。

“沒出息!”領頭的娃娃約莫十二三歲,直接鄙視地瞧了於彥等人一眼。

“這位……郎君。”

於彥艱難地笑了笑:“你們可是綠水村人?”

“是啊,怎麼了?”領頭的娃娃穿著綢緞馬褂,青灰麻褲,踩著厚底布鞋。

腦袋上綁著一條髮辮,手腕還戴著端午時未取下的五彩繩。

於彥瞧著對方手中的小魚叉,心尖顫了顫:“吾等只是路過……”

“阿郎。”

領頭的娃娃眼珠子一轉,開口道:“不若你們先在此等候,我去向村中人說一說。”

“且慢!”

瞧著對方即將遠走的身影,於彥立即叫住:“諸位小郎君,吾等只是路過而已,並非……”

“那不行。”領頭小孩道:“我阿翁說了,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既然路過我綠水村,便是緣分,怎能不進來喝一口茶水?”

小孩瞧著於彥等人,心道,瞧你們幾個苟苟慫慫的,定是不安好心。

哪能給放跑了?

於彥身邊的學子等不及,直接開口:“小孩,你們綠水村15歲以下的娃娃有多少個?”

這次便是來摸情況的。

大唐人口普查跟玩兒似得,誰曉得藏了多少人。

“你們問這些作甚?”

娃娃眼中警惕,隨即道:“綠水村那麼大,我又不識數,哪裡算的過來。”

“叫我回去問問阿翁,我阿翁是村正呢!”

“原來你是馮驥的孫兒!”於彥恍然,之前來的時候他見過馮驥,那是個有些古板的小老頭。

聽聞也是讀過不少書的,在這方圓百里有名有姓。

“你認識我阿翁?”那娃娃鬆了口氣:“你等著,叫我去喊人來。”

反正他是應付不過來。

說罷,那娃娃便帶著小夥伴一溜煙兒跑了。

於彥伸出爾康手,欲言又止。

他何止是認識馮驥,還被那小老頭糊弄了一道。

“部長……”

幾人面面相覷,這次正好撞見村裡娃娃了,村中人總不至於耍賴了吧?

“等著吧。”

半個時辰後……

綠水村安靜如初,連之前進村的娃娃們都不見了蹤影。

以馮驥那小老頭的聰明勁兒,恐怕已是知曉他來了。

於彥幽幽地瞧了一眼綠水村:“阿才,我是很討厭用強硬手段的。”

莊主說,與百姓打交道,溝通至上。

可架不住有人不願溝通。

他從懷裡拿出一封信,放在村門口的石墩子上,壓住。

“走吧。”

他扭頭瞧了一眼:“時代變了啊,固步自封要不得。”

若開學時未見綠水村適齡娘子們,那來此處的可就不是他們了。

男娃娃有村學上不必強制,但未讀書的娘子們得入學,否則義務教育就失去了原本的意義。

哪怕叫百姓唾棄,義務教育也不能砸在他手裡。

……

建光寺。

一隊隊官兵將其圍了個水洩不通,為首之人騎著駿馬,槍指硃紅大門。

“建光寺窩藏殺人罪犯、騙取信徒錢財、壓迫奴役租戶,生活奢華糜爛,酒肉美姬盡沾……”

“今證據確鑿,吾等奉命將寺中僧人捉拿歸案。”

小譚寺。

“小譚寺包庇蠻夷細作,非法收取金銀錢財……”

祠部。

錦緞玉袍的官吏們被黑臉士兵架出,一個個哭天喊地,直直喊冤。

“喊什麼喊,受了多大委屈似得,合著貪汙的不是你?”

“冤吶……”

“再喊打斷你的腿子!”

“……”

部內一陣兵荒馬亂。

城內。

《西遊記》最後一話已於上期週報出完,今日是評刊發行日。

週報的評刊不比周報的銷量差,文人學子們總是在評刊上吵架,來回互罵,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言語之犀利叫人眼界大開。

例如今日的評刊,主題便是【如何評價《西遊記》】,幾個評刊大家各抒已見,已經吵了將近兩個月,獠奴狗賊等詞齊出。

街道上熙熙攘攘,一年的文字拼音宣傳,報紙書籍不再是文人學子的專屬。

百姓們買下也能磕磕絆絆地讀一讀。

遠處。

老漢與自家倆兒挑著幾筐紅皮雞蛋走入城門。

一年前他被李莊主拉著走入圖書館,跟著看圖識字學了‘草’‘日’等字。

學會認幾個字後,他便學著農書上的方法科學養雞,如今已成了村中養殖大戶。

連家中兒孫農閒時也投入到了養雞這一行當中。

言情小說相關閱讀More+

帶手機穿越,我躺皇帝懷裡刷抖音

貓沉沉

斯年攸寧

冒泡姑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