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嘴替

◎怒火◎

朱至得了馬皇后一句準話, 心裡有了數,繼續領著馬皇后閒逛。

當然, 朱至得開解馬皇后, “奶奶心裡有天下,有爺爺,怎麼就沒有自己呢?愛天下也好, 愛爺爺也罷, 您都不能忘了善待自己。這麼多年來,您愁什麼, 憂什麼,皇爺爺心裡比誰都清楚, 可是他從來沒有想過您,您如今再為他愁壞自己的身體,爺爺也是不當一回事。那您何苦來哉?”

馬皇后半天沒有作聲,朱至再接再厲道:“您再掏心掏肺,爺爺不領您的情, 您又有什麼辦法, 牛不喝水強按頭?爺爺也不是按得了的啊!倒不如您暢快些活著, 唯有您活著,才能救您想救的人, 幫到您想幫的人。”

聽著朱至的話, 馬皇后明顯一愣,不能否認朱至說了一句大實話, 她要是死了, 什麼事都辦不了。

只有活著, 她才能謀劃。

否則她要是死了, 就算朱元璋傷心難過, 她不想讓朱元璋做的事,朱元璋一準做得更狠。

“不過,奶奶您心裡不痛快,自然不能只讓您一個人不痛快。皇爺爺裝著什麼都不在乎,可一聽說您病了,拐著彎把訊息送到我這兒,就為了讓人為您治病。

“他既然想裝,不如就讓他嚐嚐真真一無所有是什麼滋味。往後啊,您別管皇爺爺跟您說什麼,您都當作聽不見,看不見,只管自己快活。”

朱至繼續出主意,巴不得叫朱元璋嚐嚐箇中滋味。

朱元璋陰著一張臉,沒有忘記朱至怎麼把馬皇后忽悠出宮的,一回兩回,這是打算沒完沒了了?

想到這一層,朱元璋臉色更加難看,走到朱至面前,“陪你奶奶玩得高興嗎?”

但凡想到這個可能,朱元璋氣得胸口陣陣起伏,有意抄過朱至大打一頓。

朱至很是無辜,“您問我什麼我不就答了什麼,什麼時候岔開話題了?”

辛辛苦苦把朱至弄過來的朱元璋能讓朱至就這麼走了,目的沒有達到的皇帝,立刻大喊一聲,站住。

換句話來說,朱至認準了朱元璋無故遷怒,朱元璋真要是不管不顧,要怎麼處置朱至就怎麼處置朱至吧,朱至都認了。

朱元璋氣著差點沒把朱至揍了,朱至對朱元璋磨牙的樣子不以為然,眨巴眨巴眼睛瞅著人,等著下文。

“這個時候了,你還跟我耍嘴皮子?”朱元璋能認嗎?別管他有什麼錯,第一個錯的人只能是朱至對吧。

所以指望朱至自覺的說出他內容,根本不可能。

朱元璋一口氣卡在喉嚨,上不來下不去,前所未有的難受。

孫商枝當時跟馬皇后說的是真話,朱至也不怕朱元璋讓人去查。

好戲唱到現在才剛剛開始,朱元璋肯定心急的皇后到底是什麼情況。

“裝糊塗的人明明是皇爺爺才對,您怎麼倒打一耙?”朱至從來不是吃虧那個人,朱元璋想扣朱至裝糊塗的帽子,他是不是更應該好好反省反省自己?

沒有想到,朱至面對朱元璋的質問,依然不亢不卑,“爺爺要是想對我發火,用不著找理由,您只管按您高興的想怎麼處置我,就怎麼處置我。”

心裡有怨氣的朱至,面對朱元璋難免透露出幾分。

“分明是爺爺您在跟我耍嘴皮子。”朱至對於朱元璋既然把過錯都推到她身上,也算是長了新見識,但要讓他她下這個過錯,朱至是斷然不可能認的。

這話可把朱元璋氣得更加不輕了,顫著手指著朱至道:“你莫不是認準了我不敢罰你?”

既然朱至不怕事,馬皇后就更不用怕了。

朱元璋這一刻的確在反省,是不是自己對朱至太好了,好的讓這個孫女在自己的面前無法無天。

每每想到這一點,朱至就忍不住的磨牙,好想問問朱元璋是不是嫌馬皇后活的長了。

看看她那不管不顧,啥也不在乎的樣子,馬皇后算是明白了,這就是個渾不吝,壓根不在乎朱元璋最後怎麼找她算賬,只圖痛快。

昂頭挺胸,朱至和朱元璋對峙,等著朱元璋下文。

想到自己隨大軍南下之前,早就已經再三叮囑過馬皇后,一定要好好靜養,結果朱至出去一年多回來,馬皇后好不容易養好的身體,又因為朱元璋一把回到解放前。

哼,就朱元璋的性子,箇中滋味唯有自己最清楚。

尤其這一切細細追究起來都是朱元璋惹出來的禍,自己不收拾殘局也就算了,還指望朱至不跟他計較?

當皇帝的了不起?當爺爺的就可以欺負孫女?

想得倒是挺美的。可惜朱至不打算慣著朱元璋。

馬皇后聽著朱至的主意,立刻道:“要是讓你皇爺爺知道你給我出的主意,饒不了你。”

“爺爺如果沒有別的事,又不打算問我,那我就先走一步?”朱至何許人也,既然不打算順著朱元璋的意回答朱元璋的問題,還不告辭?

聽得進勸的馬皇后的確有打算往後少管朱元璋的事。隨著朱至吃吃喝喝玩玩,心情的確好了許多。

“到我這兒裝糊塗是吧?”不怪朱元璋生氣,他能不氣嗎?朱至不知道他心急馬皇后的身體?既知他急,更把人帶出宮去,怎麼樣?想不治馬皇后的病?

聽到這話,朱元璋的心情得以稍稍緩解,瞪了朱至一眼道:“那就好好給我回話,不許岔開話題。”

朱元璋憤怒的在桌上狠狠一拍,“這些年是不是我太寵的你,讓你不知天高地厚,沒點規矩?”

操勞一輩子,馬皇后什麼時候痛快過?旁人看著她高高在上,皇帝愛重,真以為她的日子過得極好?

朱元璋後知後覺得想起來,他是因為朱至不肯把他潛在內容,馬皇后的身體要怎麼治,她是不是說服馬皇后治病了說出來他才生氣的。並非因為朱至如實回答問題。

因此,壓根不把朱元璋那瞧她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的態度放在眼裡。

朱至絕對沒有這個意思,實話實說道:“死在皇爺爺手裡的人不計其數,其中有多少是跟著皇爺爺出生入死,又是皇爺爺視之為親人的。皇爺爺能狠得下心,要他們的命,又怎麼會連罰我一頓都不敢。”

攤攤手朱至那叫一個無奈,朱元璋自個兒不敢問出心中的憂愁,還指望朱至自覺上報嗎?

朱至揣著明白裝糊塗地道:“爺爺是知道我的,我一向高興。您想問的是我?”

自視甚高是不可取的,而是朱至早就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無論朱元璋要怎麼懲罰她。她都願意領受。

朱至只不過是假裝走罷了,哪能真走了。

“皇爺爺。”見面見禮,朱至從不會自己把把柄送到別人手裡。

朱至渾不以為然,揮揮手道:“我才不怕。皇爺爺能把我往死裡揍?就算是,打不死我,我就要讓皇爺爺嚐嚐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滋味。”

只不過等她們回了皇宮,馬皇后可以回宮,好好的歇著,朱至卻被請到了朱元璋的面前。

朱元璋要是覺得氣的馬皇后還不夠,大可以不管不顧打上朱至一頓。

怕只怕這一頓打下來,朱元璋以後都別指望馬皇后再給他一個好臉色看。

很明顯朱元璋也考慮到了這一層,因而只能口頭上威脅朱至,壓根不打算真對朱至下狠手。

“我怎麼覺得,你這怨氣有點大?”朱元璋沒辦法,明著來要是能問他也就不用拐彎抹角了。乾脆先指出朱至態度問題,讓朱至證明一下。

“同樣的事兒,要是落到爺爺頭上,爺爺怕是早就要拔刀殺人了,哪像我不過是有點怨氣而已。”朱至著重咬了有點兩個字,好讓朱元璋知道,她只有這麼一點怨氣已經很不錯了。

朱元璋沒法否認自己的火爆脾氣,又一次嚐到被朱至噎的半死,卻不能反擊的滋味。

“奶奶的身體怎麼樣,爺爺其實一清二楚,甚至就連奶奶的病到底因何而起,爺爺也同樣心知肚明。我們所有人費盡心思想養好奶奶的身體,爺爺不配合,結果都是一樣,既然如此,幹嘛還要費那心?”朱至抬眼瞅著朱元璋,話裡話外都是指控。

“胡說八道,難不成我還有意讓你奶奶的身體變成這個樣子。”朱元璋漲紅著一張臉解釋,如何也不能接受,是自己把馬皇后害成眼下那般模樣的結論。

可惜,朱元璋對面的人是朱至,朱至可不會輕易給朱元璋臺階下。

“既然爺爺說不是您的錯,錯的人肯定就是奶奶了。既然奶奶錯了,爺爺幹嘛那麼心急,由著奶奶自生自滅就是。正好少了一個多管閒事的人,爺爺以後也可以耳根清淨了。”朱至面對否認的朱元璋,還能沒有辦法治他?

果不其然,隨著朱至這番話落下,朱元璋更是吹鬍子瞪眼睛。

“這件事,難不成你想讓你爹知道?”從朱至這句話裡,朱元璋也就看出了朱至的態度。馬皇后不肯治病,朱至顯然要由著馬皇后。無奈之下的朱元璋只好另闢蹊徑。

馬皇后已經病了,而太子正在養病。

要是讓太子知道馬皇后又病了,肯定心急如焚,根本沒辦法在靜心養病,朱至總不會希望太子再憂思傷了身吧。

“爺爺提醒的對,奶奶生病的事兒,怎麼能不讓我爹知道呢?”萬萬沒有想到下一刻,朱至竟然順口說出,甚至一拍掌道:“我這就回去告訴我爹。”

哎呀,朱至轉身就要走,這架式,她是真要回去告訴太子的啊!

朱元璋能讓朱至走嗎?那是萬萬不可能的,趕緊出聲攔住道:“你是要愁死我才高興是吧?”

朱至雖然轉過身卻倒著走,絲毫沒有要停下的意思,回道:“煩惱自尋,這是爺爺的劫。”

真真是一口氣卡在喉嚨,叫朱元璋上不來,下不去。

朱元璋總算是看明白了,朱至故意逗著他玩,看著他出洋相。

一時間朱元璋再次板起個臉,指著朱至警告道:“我跟你說的都是正經的大事,你要是再敢逗著我玩,我可真要生氣了。”

朱至那叫一個不服啊,她什麼時候逗著朱元璋玩了?“爺爺莫不是以為我沒勸著奶奶治病,是做戲給您看的,所以我現在跟您說,我要把奶奶病了的事告訴我爹,您也覺得我在逗您玩?”

真要是朱元璋這麼覺得,朱至可就要跟朱元璋好好的掰扯掰扯清楚了。

“無論是奶奶的病或者是我爹的病,都跟皇爺爺您脫不了干係。皇爺爺也用不著著急忙慌的否認,咱就說我爹吧,我爹這病是不是跟著您一起操勞,一起辛苦得的?”朱至必須要跟朱元璋把事情說清楚。

免得有那麼一個皇帝總覺得自己是對的,全天下的人都是錯的,跟他說不的人就是有意跟他唱反調,要和他做對呢。

被問到太子病倒這個事情,朱元璋還真是說不出半個不字。

虧得發現的早,又是馬皇后親自盯著太子休息的,否則朱元璋這顆心,怕是怎麼都放不下。

“至於奶奶的病,爺爺果真不知因何而起?”同樣的問題問一次兩次,朱至就不相信,朱元璋還能一直揣著明白裝糊塗。

這一回朱元璋的確沒有再矢口否認,但是也沒有爽快的應下。低著頭的朱元璋,的確在這一刻有了反省之意,但也僅僅就是那麼一點點而已。

“你爹辛苦操勞,我也沒有閒著。為君者,若一味將朝中大事交給旁人處置,必將大權旁落。到時候所謂的君王皇帝,不過就是一個擺設。”朱元璋也有自己的想法,並不認為作為皇帝就該一味享受,而全然忘記了作為皇帝的責任是什麼。

朱至在這一點上是相當佩服朱元璋的,畢竟他可不是一位要求太子勤政,自己倒是撒了歡的玩,正相反,朱元璋的勤政比起太子來,有過之而無不及。甚至就連太子也是耳濡目染,跟朱元璋學的。

只是身體的素質,畢竟有所區別,以至於,朱元璋雖然比太子操勞,太子卻先病了。

但是,朱至也對朱元璋一味將所有的權力攬在手中,因此根本不給手下的臣子丁點機會,這麼幹下去,那是一定要將自己累死,也未必能將國家治理好。

“身為臣子,原本就應該幫皇帝處理朝政,可如果皇帝信不過臣子,對臣子已經處理過的奏摺再重複批閱,這算不算是多此一舉?

“一旦察覺陛下對他們的不信任,朝中的這些文武大臣,難道還能對陛下盡心盡忠?長此以往,君不是君,臣不是臣,這樣的朝廷又變成了什麼樣子。

“皇奶奶給皇爺爺的建議,只是想要爺爺您多相信一些朝中的大臣,哪怕底下有不少貪官汙吏,也有更多真正為朝廷做事,為百姓做事,為大明,做事的人。一杆子把人全都打死,最後吃虧的人是爺爺您。”

馬皇后沒有真正說出口的話,此時此刻朱至代為說出,只希望朱元璋能聽進去,至少,不要再任性妄為。

“你們都不傻,分明清楚我為什麼信不過朝中的文武大臣,這都是他們自找的。

“自朕登基以來,朕殺了多少貪官汙吏,又滅了多少功勳貴族。可是你們也看見了,貪官汙吏,層出不窮。

“你才剛到雲南,雲南的那些人就迫不及待連你都要拉上船。”

朱元璋提起舊事,那叫一個憤怒,恨不得把這些貪官汙吏全部殺得一乾二淨。

得虧了朱至雖然愛錢卻不貪財,也沒有收受賄賂的意思,否則,朱元璋怕是第一個要拿朱至來震懾天下。

“那別的人呢,難道除我之外,就沒有別的人對賄賂也拒之千里之外?爺爺只記得那些貪官汙吏,就記不得那耿直清廉的官員,如道同。”朱至提起這樣一位人,瞬間讓朱元璋臉色一變。

一個盡忠職守,而且耿直清廉的官員,卻因為朱元璋一時憤怒,最後死於誣告之下。

“道同一事,原以為爺爺您應該會吸取教訓,爭取不會再讓同樣的一個官員再死於誣告之下,死於您的盛怒之下。可是您設立錦衣衛,難道不是給了錦衣衛莫大的權利,讓他們可以隨意緝拿朝臣,您這是在幹什麼?您是要把大明朝臣按在地上不斷的摩攃,讓他們顏面盡失?

“為官者誰不要個臉面?誰能接受君王將他們的尊嚴踏在地上,誰又能接受君王,寧可相信奸佞小人也不願意相信他們忠於報國。

“寒了天下臣子的心,也是寒了天下文人的心,皇爺爺考慮過以後大明的天下怎麼治?憑您和手裡的這些錦衣衛?”

對此,朱至輕笑出聲,道:“如果錦衣衛能夠幫爺爺治理天下,那您又何必再設錦衣衛監察百官,直接乾脆讓錦衣衛幫您治理天下就是。您那麼相信他們,他們肯定不會背叛您,不會做您不想讓他們做的事對不對?”

朱元璋的臉在這一刻黑的跟煤炭似的,畢竟朱至想出的這個辦法但凡能夠推行,朱元璋也就不愁了。

他竟然一向信不過朝中的這些文武大臣,一心一意要推行錦衣衛的政策,讓錦衣衛幫他監察百官,盯著天下當官的這些人。

那麼幹脆點,把朝中的這些文武大臣全都撤了,讓錦衣衛上去各司其職,豈不是更好?

“把你的嘴閉上,我不想再聽到你說一個字。”惱羞成怒的朱元璋對朱至喝斥一番。

朱至不在乎,要不是說到朱元璋的痛處,朱元璋能這麼生氣?

“既然爺爺不想聽我說話,那我告辭了。”朱至早就想一走了之了,朱元璋非要把她留下,非要聽她說話,她要是不說反而成了罪過。

可是既然朱元璋讓她放開的說話,她就得暢所欲言,把馬皇后心裡的委屈顧忌,以及天下朝臣心中的委屈都說出來。

“滾!”朱元璋問不到自己想聽的話,朱至又像是打定了主意不肯告訴他。偏還拿著錦衣衛的事,不斷的刺激著朱元璋,朱元璋哪裡還能忍得住,一聲令下讓朱至滾。

朱至乾脆利落的福福身,轉身頭也不回地走了。

可是出了門口朱至忽然又轉過頭來,探出小腦袋,同朱元璋道:“我還等著爺爺的處置呢。我跟舅公他們做生意這事您是說同意了不假,但現在情況有變,要不您再考慮考慮這生意讓不讓我們做。”

換句話來說,朱至很清楚的知道朱元璋對她拉上涼國公、西平侯、信國公他們做生意這件事有所不滿,之前沒把話挑明瞭,那是覺得不是時候,可如今朱元璋竟然要弄出錦衣衛來,那麼朱至很樂意讓錦衣衛親自盯著。

“你還想對我指手畫腳了?”朱元璋一聽更是氣急了。

“我只是想告訴皇爺爺,我竟然敢做事就不怕誰盯著。您要是擔心我結黨營私,想安排人,時時刻刻的盯著我,倒不如大大方方的,別藏頭露尾的讓別人看了我們家的笑話。”朱至真心實意的建議,希望朱元璋大方一些。

真要是誰都信不過,乾脆利落的把話說清楚,好讓滿天下的人都有數多好啊。

偏偏朱元璋非要藏著掖著,愣是沒敢把這句話說出口。

弄出個錦衣衛來,滿天下的人誰還不清楚,他這個當皇帝的不滿意滿朝的文武大臣,所以想著辦法折騰他們。

“你再不走,信不信我讓人把你吊起來打?”朱元璋額頭的青筋不斷的跳動,已經在暴怒的邊緣,朱至要是再敢說話刺激他,朱元璋絕對能下令把朱至吊起來打。

“孫女告退。”識時務者為俊傑,該說的話朱至都已經說完了,哪能再留著等朱元璋揍她。

一會溜灰兒朱至已經不見了人,可朱元璋想著朱至的一番話,再一次抄起案上的茶杯,狠狠的往地上砸。

朱至雖然走遠了,可這砸杯子的聲音多麼響亮,她還是能聽得見的。

生氣了是吧?這才哪跟哪呢。

想他朱元璋到了今時今日,獨斷專行也算是空前絕後了,連宰相都容不下的人,一心只為了大權在握。

可是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呀,怎麼可能把全天下的事一個人解決了?

朱元璋有這個心大可以自己摻和,絕不該讓太子也跟著一道累死累活。

朱至也是為了自家父親的身體著想。

君與臣,本就該相輔相成不是的嗎?

哪能像防賊一樣的防著朝臣?

就因為貪官殺不盡滅不絕,所以就認為滿朝的文武大臣一樣都是貪官,何其不可取?

該說的話朱至已經說完了,回了東宮碰見太子,太子瞧她風.塵僕僕的趕回來,都不用問,已然猜到她從哪到哪去了。

“又把你爺爺惹生氣了吧。”太子只是陳述一個事實,並沒有想從朱至嘴裡得到答案的意思。他算是看明白了,朱至這回回來鐵了心要把朱元璋氣得夠嗆。

朱至理直氣壯的道:“都是爺爺自找的。”

太子原本不想動怒,聽著這話終究還是站了起來過去扒拉住朱至的肩膀道:“那是你爺爺,跟你爺爺說話不許沒大沒小。”

馬皇后的事,雖說朱至在朱元璋的面前有心想要捅到太子的耳朵裡,但在調養中的太子,哪裡再適合為馬皇后的身體憂心。

“聽清楚沒有?”朱至沒有回答,太子卻沒有因此而放棄,反而再一次催促。

不想讓太子聽到某些事的朱至,只能老老實實的點頭答應。

“錦衣衛都出來了,你跟涼國公他們行商的事緩一緩。”太子更是想到了另一件事,提醒朱至暫時放一放,不許幹。

“說出去的話,潑出去的水,沒有收回來的道理。爺爺不喜歡的事多了去了,難道因為他不喜歡,我連掙錢都不行了。

“爺爺不就是擔心我結黨營私嗎?我今天都跟他說了,讓他派一個錦衣衛盯著我,一步不離。我要是有一丁點這個意思,他要怎麼處置我,悉聽尊便。”

朱至早料到隨著錦衣衛一整出來,太子的態度也會有所改變。可是,坦坦蕩蕩的人怕什麼錦衣衛。

朱至反正已經開了那個口,不過是想幫襯著自家人日子好過些,也免得他們想不開,犯了朱元璋的忌諱。朱元璋要是連這點都容不下,愛怎麼對她就怎麼對她。

太子擰緊了眉頭道:“你如今是翅膀硬了,誰的話都不聽了是不是?”

對此,朱至得解釋,“爹爹,您不能不講理。爺爺給文武百官定的俸祿,您就捫心自問,也不過就是能夠勉強的養家餬口罷了,真要是家裡多上幾口人,讓他們吃什麼用什麼?吃不飽穿不暖的當官,真行!”

太子解釋道:“天下久經戰亂,誰人不苦,何況他們身為朝廷命官更應該作為表率。”

“難道說大明勵精圖治十數年,竟然還跟十幾年前一樣。”太子這冠冕堂皇的理由,朱至要是不瞭解的人,還真能讓他忽悠過去了。可惜對錢的事兒,朱至一向敏銳。

太子真沒辦法睜著眼睛說瞎話,否定朱至的發現。

“再說句不好聽的話,咱們人口多少?每月支出國庫幾何?拿了國庫當自家的錢用,想過別人服不服氣?”朱至更得說一句實話,太子差點要把她的嘴捂起來。

不過,朱至已然先一步把嘴捂上。太子亦無奈。

但,有些事別人會極力否認,太子沒那麼厚的臉皮。

要說從前的皇家支出,完全是靠皇莊皇田支撐著,私產收入多,皇家的日子也就好過得多,要是沒本事治好私產的人,日子自然而然也就難過了。

輪到朱元璋建立大明,朱元璋完全要貫徹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這一點。乾脆拿了國庫納為私有。皇家一應供需都從國庫直接撥。

把國庫變成私庫,這事對皇帝來說當然是好事,可對天下人來說卻一點都不好。

現如今朱元璋才多少兒子,將來繁衍下去,大明王朝會出多少皇子皇孫?每一個都得國庫供養,試問這對國庫來說又將是多麼重的負擔。

朱至搖了搖頭,真心實意地奉勸道:“將來爹要是真能繼承皇爺爺的皇位,還是得分清楚的好,別拿國庫來養咱們朱家的子孫。我們家的人有出息的還好,要是整天只會打著朱家的名號耀武揚威的人,老百姓得多恨我們。”

太子額頭的青筋在不斷跳動。捫心自問,誰不想錢可以盡花,或許朱元璋的初衷並不是想將國庫歸為己用,可是繼任之君呢,誰又敢保證後面的皇帝一定會把國庫的錢用在刀刃上?對皇權有所約束,對天下人來說反倒是一件好事。

“這番話你只許跟我說,從今往後絕不許再提。尤其不許在你皇爺爺面前提起半句。”太子不能說朱至說的不在理,但這種事情既然是朱元璋開了先例,顯然朱元璋也不過是希望能在用錢的時候,可以不用經過任何人的允許花錢,這也是對皇權至高無上的昭示。

總的來說,朱元璋作為一個帝王,想要讓大明天下的子民牢牢的記住,普天之下,莫非王者。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誰要是對朱元璋的政策有所不滿,別的小事也就罷了,涉及錢財的事兒,誰要是敢跟朱元璋提錢的事兒,朱元璋第一個跟他急,就算是親孫女也不例外。

太子得為女兒著想,萬萬不能讓朱至自己作死。

朱至相當乾脆的回答太子道:“我又不傻,這種話我能當著皇爺爺的面說嗎?不過今天我跟奶奶出門,奶奶跟我提了一件事兒。我覺得為了能讓奶奶高興,爹爹不如配合一二。”

太子馬上挑起了眉頭,現如今的太子對朱至所有的提議都打起十二分的警惕,生怕下一刻朱至又說出什麼驚世駭俗的話。

“先說來聽聽,我再考慮。”太子本著聽完再決定的原則,絕不受朱至的蠱惑。

“爹爹,您這番模樣讓我很是傷心,我成了什麼毒蛇猛獸了,我給您出的主意還能把您往火坑裡推?”朱至捂著胸口,倍受打擊的瞅著太子親爹,有這麼防著自己女兒的嗎?

太子乾咳一聲掩飾尷尬,畢竟這麼防著自家的女兒,確實有點說不過去。

好在朱至也沒有要跟太子親爹計較的意思,嗔怪一聲還是言歸正傳。

“奶奶今天看到兩個跳鳳陽花鼓的小姑娘,想起了攻入應天時,為了讓我們順利進攻應天,拿下應天犧牲的幾個用美人計的小姑娘。奶奶說到將來要是她死了,怕是再也沒有人記得那幾個小姑娘了,很是傷感。”

朱至大概把事情的經過道來,然後眨巴眨巴眼睛瞅著太子。

太子挑挑眉頭道:“你的訊息倒是靈通。”

突然被親爹這麼誇讚一聲,朱至很不好意思的道:“這麼大的事兒,皇爺爺和您都沒打算瞞著,我又怎麼可能不知道?”

眨巴眨巴眼睛,朱至瞅著太子,等著太子的下文。

“將這些已經死去的人扯入朝堂的紛爭之中,你確定這是一件好事?”太子心中有所顧忌,哪怕已經猜到朱至的打算,還得要提醒朱至一句。

“朝廷的爭議又不是我惹起的,分明是如今諸多文臣處處指責武將,道武將粗俗不堪,難擔大任。朝中吵了好些天了,皇爺爺和您肯定也聽煩了。笑話,天下大亂,須武將們衝鋒陷陣的時候,他們怎麼不說武將粗俗了?”朱至翻了個白眼,出言嘲諷。

太子糾正道:“就算天下大亂,無數武將在前衝鋒陷陣,他們照樣嫌棄武將粗俗。”

有些情況還是太子比較有發言權,朱至就不硬槓了。

“爹爹跟我說句實話,您到底是站在武臣這一邊,還是站在文臣這一邊?”朱至心中充滿了疑惑,不討一句真話,接下來的事她也不知該怎麼辦才好。

話音落下,卻被太子敲了一記腦門,“文臣治國,武將平定天下,為何要二擇其一。”

聽到這話,朱至眼睛閃閃發亮,“爹的意思是說,誰有理您站在誰那一邊?”

太子搖搖頭,“文臣武將的爭鬥從來不講理,而且如果講理,一定會是文臣佔據上風。”

額,太子又說了一句大實話,朱至細細一品的確是那麼個道理。天下間的人,最擅長耍嘴皮子的人非文人莫屬,讓文人跟武將吵架,武將能吵得過文臣才有鬼。

別管誰有道理,誰沒道理,經過文人的嘴,最後都會變成文人有道理。

“朝堂之上講究的是平衡,絕不允許一家獨大,倘若任由文臣欺壓武將,長此以往,朝中無將可用,待到他人進犯,誰能領兵出征?誰能保衛我大明江山?”太子用不著跟朱至繞彎子,其中的利害關係,太子心知肚明。

也正是因為如此,太子斷然不會允許文臣欺壓武將。

“朝上由著他們吵一吵鬧一鬧。”太子眼中閃過凌利,同時叮囑朱至一聲,暫時不許輕舉妄動。

朱至眨了眨眼睛,馬上詢問:“因為錦衣衛的事兒,皇爺爺有意吸引文臣的注意力?”

太子一滯,半響說不上話來,朱至一看也就明白了,自己猜的沒錯。

“可惜皇爺爺怎麼也沒有想到,最後反對最激烈的人竟然會是皇奶奶。”朱至感慨一聲,朱元璋哪怕已經想到了轉移注意力的方法,卻沒有料到反對最激烈的人竟然會是馬皇后。

“這裡頭沒有你什麼事兒吧?”太子終究還是將視線落在朱至的身上,越想越是覺得朱至很有可能在裡頭攪動風雲。

“有我什麼事?”朱至那叫一個無辜。

(本章完)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末世將臨,開局發現自己有條龍

昨日書生

越界突襲

魅陽小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