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4年

一位藍眼金髮的中年女士不遠萬里,滿懷理想,來到東方國度:她要在這裡創辦女學,幫助華人女孩們。

然而阻礙遠遠比她想象得還要大。

白膚色的她與周圍的黑髮黃皮格格不入,沒有人願意相信她。

其次,在這裡,女孩子只要懂得“三從四德”就可以了,識不識字並不重要。

甚至在某段時間裡,大街小巷繪聲繪色地流傳這樣一個說法:“金髮的西方巫婆騙父母把孩子去她那裡,挖出他們的眼睛,好送給她那些朋友們。”

“艾爾德賽夫人,他們又拒絕我們了。”她的學生沮喪道。

“夫人,我們為什麼要幫助這些人呢?他們根本不懂得教育!尤其是那些女孩子!”小助手忍不住抱怨。

艾爾德賽沒有回答小助手的問題,問道:“你這一路看到了什麼?”

小助手掰著手指頭數著:“因為家中貧困被賣掉的女孩子,幹著重活卻每天吃不飽的女孩子,為了弟弟彩禮被迫嫁給老頭的女孩子,被迫纏足的女孩子……”

她越說聲音越小,最後完全噤聲。

“所以你明白了嗎?我們要做的就是幫助那些女孩子走出矇昧、無知、黑暗的世界,親眼見證光芒。”

“我明白了,艾爾德賽夫人。”

經過不懈努力,第一所女學堂在寧波正式創辦。

此後,女學如雨後春筍般相爭冒出。

東漢

鄧綏嘆了口氣,座下的班昭不明所以。

女學出現不是很好嗎?

鄧綏:“華夏的第一所女學竟是由一個異國人創辦,何其諷刺。”

泱泱大國竟無一人。

班昭啞然。

灰色布裙、齊耳短髮朝氣蓬勃的女學生手捧書籍、三三兩兩走在一起,朝校門口的先生彎腰問好,自信大方地邁入校園。

“經正女學”四個墨色大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越來越多的女子走出閨閣。她們不再是“xx的女兒、夫人、母親”,她們只是自已。

粉雕玉琢的小女孩扯著父親的褲腳,撒嬌道:“阿爹阿孃,囡囡也想上學讀書。”

她的父母樂呵呵笑道:“傻孩子,那是後世,現在哪有女子學堂?”

話雖如此,但是聘請一位先生教書識字倒是可以的。

明事理識大體,以後也不容易被窮酸小子騙走 。

【因處在新舊交替的過渡時期,不同思想交流碰撞,孕育了一大批優秀的文學家和思想家,為華夏留下了燦若繁星的寶貴思想和文學遺產。】

魯迅、辜鴻銘、錢穆、胡適、章太炎、陳寅恪、黃季剛、馮友蘭……每一個在自已的領域內都是響噹噹的大師級人物。他們在報刊、雜誌上暢所欲言,各抒已見。

【但這種繁榮文化只屬於讀書人和上流人士的宴會,廣大老百姓是被排除在外的。】

天幕放出一張表格。

可以清楚看到民國時每年小學畢業生才50萬,接受過初小教育能識字的也不過100萬,全國億人口中有4億多都是文盲,文盲率達到90%,而農村的文盲率更高達95%以上。

【所以建國後,國家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掃除文盲,幫助老百姓識字。】

隨著中央號召各地“推行識字教育,逐步減少文盲”,一場全國掃盲運動轟烈烈如火如荼地展開。

一支支青年掃盲隊建立,奔赴各地。

各種淺顯易懂的文字教材層出不窮。

牆頭上隨處可見的醒目無比的掃盲標語。

“衝上文化山,活捉1500字!”

“知識改變命運,掃盲點亮未來。”

……

許多從清末存活下來的纏足婦女在村幹部的勸說下拾起書本。

這是她們人生中第一次接觸到知識。

*

山東省莒南縣高家柳溝村,是一個僅有300多戶人家的小山村。

“村裡不識字的人太多了,掃盲不好開展啊。”一名幹部苦惱道。

“我有一個主意,可以成立農民夜校,晚上來上課,也不會耽誤生產。”

那名幹部思索一番,覺得這個方法十分可行,點頭同意。

於是他們挨家挨戶地敲門通知,“鄉親們,我們給大家組織了掃盲班,以後咱白天下地勞動,晚上集中輔導上課。”

有村民弱弱問道:“要錢嗎?”

村幹部爽朗大笑,“免費不要錢!”

就這樣,經過兩個半月的學習,從最初全村只有9個人識字,到現在的有100多個青壯年學會超過200個漢字,19人當上了記工員,92人能夠記自已的工賬。。

高家柳溝村的做法得到教員的大力稱讚,並很快推廣到全國農村。

【等到1964年我國開始第二次人口普查,同時對國民的文化素質進行一次全面的調查。結果顯示15歲以上人口的文盲率,已經由建國初期的80%下降到了52%,1億多人摘除文盲的帽子!】

“天幕是在說我們這些泥腿子也能識字嗎?”一位農民僵硬轉頭,撞了一下同樣呆滯的同伴。

他的同伴啞著嗓子回答:“是、是的。”

識字、讀書,是他們想都不敢想的。

天底下的王侯將相和讀書人全都沉默了。

他們十分清楚教育的重要性,不然也不會每年花費大量財力物力在教育上。

但是要全天下人都能識字,他們顯然是不可能做到的。

【除此之外,建國初期國家還進行了一次高等院校大調整,其中南京大學、浙江大學、廈門大學、武漢大學和中山大學五所高校成為調整的重點物件,並稱為1952年院系調整的“五大母校”。】

天幕上放出五所大學的調整前和調整後的變化。

眾人發現“南京大學”被拆分出的學校特別多。

天幕也剛好講到南京大學。

【我們來重點說說南京大學。】

【南京大學在民國時期在全國乃至亞洲可謂是鼎鼎有名,舊稱為國立中央大學,擁有理、工、醫、農、文、法、師範7個學院、43個系科、26個研究所。其院系之多、學科之全、學生之眾,居於全國高校之首,亞洲第一!】

【1952年國家大規模調整了全國高等學校的院系設定,把中華民國時期效仿英美構建的高校體系改成蘇聯式的高校體系。

南京大學保留文理學院,與金陵大學的文理學院合併,組建新的學校,校名不變,也就是如今的南京大學。其工學院主體獨立為南京工學院,後改名為東南大學;工學院的水利系和兄弟院校組建為如今的河海大學,工學院的航空工程系與交通大學、浙江大學的航空系合併,組建為西北工業大學;師範學院獨立為今天的南京師範大學,農學院和金陵大學農學院組建為南京農業大學,農學院森林系與金陵大學農學院森林系合併,組成南京林業大學……總計分出13個學校。】

天下人瞠目結舌。“我滴乖乖,一個學校還能分出這麼多啊?”

【同時將外國傳教士創辦的教會學校一併掃除。

像是燕京大學的文科和理科併入北京大學,工科併入清華大學;輔仁大學主要院系併入北師大,經濟系併入中國人大;聖約翰大學各院系分別併入復旦、交通大學、同濟、華師大等等……】

嬴政十分理解這樣的做法,就像他統一六國後會嚴格控制其他六國的思想文化,該燒的燒,該埋的埋。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亂世綠林傳

易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