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優異的學習成績,他們在其他方面同樣取得不菲榮譽。

棒球場上,來自一群黑髮黃皮的男孩擊敗眾多本土球隊,贏得冠軍。

划船比賽中,由華人留學生組成的耶魯划船隊擊敗哈佛隊。

他們是大文豪馬克·吐溫的朋友,受到M國總統的接見。

他們在自由的文化下恣意生長,之前的拘束不安已消失。

但幼童的這份變化在某些人看來卻是大逆不道、倒反天罡的。

“此多數青年之學生……其一切言行舉止,受美人之同化而漸改故態。……況彼等既離去中國而來此,終日飽吸自由空氣……跳躑馳騁,不復安行矩步。”

這是清廷一名負責留美幼童在其給朝廷的回報對孩子們的描述。

【只能說清政府打的一手好算盤,既想要西方先進的生產技術,又不願兒童接受新式思想的薰陶,只保持封建落後的文化,一心一意為清政府、為皇帝服務。顯然是不可能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幼童們當中有的不願穿中式服裝,經常一身美式打扮。

尤其是那根拖在腦後的粗長的黑辮子,不僅麻煩,還常遭人白眼。

不少幼童索性把辮子剪掉,見清廷長官時再戴上假辮子偽裝。

他們開始對“君王”、“朝廷”產生質疑,心中埋下自由、平等的種子。

【一場中西方的思想碰撞就此展開,最終以所有幼童悽慘遣返回國收場。】

勒令回國的訊息傳到大洋彼岸,所有兒童、教授他們的外國師長和朋友都大為震撼。

耶魯大學校長聯合其他具有影響力的友人,致信清廷總理衙門, 指出撤回留學生的做法是極其不明智的。

但清政府一意孤行。

1881年9月。

晴天高照,萬里無雲,天朗氣清。

但在兒童們心中,一層陰雲始終籠罩在他們心間。

今天是回國的日子。

與臨行前萬眾期待的目光截然不同,他們被忌憚、懷疑包圍。

抵達故土後,沒有鮮花鋪路、沒有鼓舞激勵,像犯人一樣被關在了一所學堂裡。

“只有睡覺,似乎讓死亡結束一切痛苦和折磨。”

【原本清政府希望這批兒童能為其所用,結果卻把他們隨意打發到無關的崗位。】

精修工程的派去教英語,專修文學的在戶部記賬……

【儘管如此,他們仍舊不願自暴自棄,經過努力,取得了可觀的成就。】

據統計,留美幼童中從事工礦、鐵路、電報30人,其中工礦負責人9人,工程師6人,鐵路局長3人;從事教育事業有5人,其中清華大學校長1人、北洋大學校長1人;從事外交行政24人,其中領事以上12人,外交部部長1人、副部長1人,駐外大使1人,國務院總理1人;從事商業7人;進入海軍者20人,其中14人為海軍將領……

除早亡、不歸和埋沒故里外,大都在不同的崗位上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他們當中,有人設計出華夏第一條鐵路,有人在戰爭中拋灑熱血、保家衛國,有人終身為教育事業奮鬥前行,培養國家人才……】

隨著天幕話音落下,一張張黑白照片緩緩浮現,旁邊標記著他們的名字、生卒年,有的特意寫明死因。

詹天佑,唐國安,蔡廷幹,容揆……

天底下所有人為這群“救國”的孩童表示最崇高的敬意。

劉徹鄙夷道:“朕看那個什麼清政府是快要完了,居然把復國的重擔壓在一群孩子身上。”

大人呢?

都死光了?

【清末至民初這一時期,各種各樣的思想衝擊、重構國人的思想,尤其是西方男女平等的觀念漸入人心,一些教育人士提倡招收女學生。】

女學生。

多麼遙遠、陌生的詞。

許多女子痴痴地望著天幕。

整潔如明鏡的寬闊教室裡,稚嫩的孩童穿戴統一的藍白服裝、繫著紅領巾,有男有女,整齊劃一、鏗鏘有力地大聲朗讀文章。

伴隨高昂的音樂,一群活力蓬勃的學生整齊排隊,舒展四肢。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兵王重生,我竟是王府七傻子

易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