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齊國還在與匈奴右賢王談判之時,威脅晉國北方的匈奴儲君——左賢王,不理會其父的戰略部署,執意與親信密謀制定進攻晉國的計劃。

晉國北疆橫亙著玄武山脈,山勢大都十分陡峭,只有兩處地勢稍平坦,這裡也成了匈奴時常南下的入口。

晉國在這兩處分別修建了辛禾城與關朧城兩座要塞。

鎮守關朧城的是當朝宰相的胞弟——冉侯王允實,鎮守辛禾城的是巍侯曹勳,雙方麾下各有一萬部隊駐守。

冉侯王允實出生晉國大門閥——黎陽王氏,為天下文壇名門,朝中諸多重臣皆師從其家族。

因為有了這份名望,胞弟王允實又手握重兵,加上自已還是當今太子的舅舅,所以朝廷中眾多大臣都投到宰相王允賦的門下。

巍侯曹勳為晉國軍事貴族——辛禾曹氏,祖上世代鎮守北疆,在當地已有極高的名望與極廣的人脈。

晉帝馮成敬為了同時制衡這兩大門閥,將原本擔任京城北衙禁軍將領的王允實調去鎮守關朧城。

王允實雖出身文壇世家,但從小喜歡舞刀弄槍,家族中也有人希望能夠在軍中培植已方勢力,於是運用家族在朝中的影響力,將他安排到了京都的北衙禁軍中鍛鍊,很快便從一個基層武官被提升為驍師,隨後被提升為驍軍,調到了關朧城,沒幾年時間又升任驍統,全權負責關朧城的防務。

六年前匈奴十萬主力南下,王允實沉著指揮,始終將他們抵擋在關朧城外,隨後晉軍主力趕到,成功擊退匈奴。

經此一役,奠定了在軍中的威望,所以現在晉國北疆王氏能與當地的曹氏分庭抗禮。

匈奴左賢王麾下可供調動的共有三萬騎兵,但其中只有一萬是他的直屬部隊。

由於近幾年他的父親寵幸新的閼氏,愛屋及烏,也常將和她生的年幼的兒子帶在身邊。

時間一長,左賢王恐自已地位不保,因此他已不滿足於僅僅在入秋前向南邊的農耕政權索要一些錢糧過冬,而是想要開啟向南的通道,在軍事上做出一番成就,即使得不到父親的青睞,也會獲得其他小部落首領和將領們的支援,從而鞏固自已的地位。

左賢王與親信商議,定在子時與丑時之交行動,將偷襲目標選在相對更近一些的辛禾城,在其他晉軍增援前,一舉拿下該城,作為進入晉國腹地的橋頭堡。

曹勳麾下有共一萬人,分四個師,要塞常備大炮十五門,這是對付北方遊牧騎兵最強勁的優勢兵器,左賢王也是為了儘量規避晉軍的強項,故選擇夜晚進攻。

匈奴軍為達到出其不意的效果,長途奔襲到離晉國邊境只有五十里之後,騎兵全部下馬,牽著馬匹步行,待逼近關朧城還剩二十里時,下令全軍原地休息,等待上峰的命令。

曹勳早在兩個月前就已經接到匈奴右賢王部南下到齊國邊境的報告,期間一直在加強邊境的偵查,但整整兩個月並未發現有任何可能南下的跡象後,便稍稍放鬆起來,畢竟六年前的戰爭,也令匈奴損失不小,覺得他們還在休養生息期間,不敢再次南下。

匈奴軍隊在休息期間,左賢王也派出了小分隊,將晉軍在外圍遊弋的為數不多的斥候盡數擊殺。接近子時末,匈奴部隊開始進軍,但仍步行前進,悄悄逼近辛禾城。

距離不足十里時,左賢王命令部隊全體上馬,隨著衝鋒令的發出,匈奴部隊開始了謀劃已久的夜襲。

晉軍在倉促中應戰,由於未能及時發現敵軍,且被近距離偷襲,城防的火炮幾乎派不上用處,只能靠著士兵肉搏應戰,而大部分士兵都是從睡夢中驚醒,連盔甲都還未來得及穿戴,便上了戰場。

雖然由於準備不足,開戰伊始便落於下風,但憑著頑強的意志與堅固的城防,牢牢地將敵軍頂在了城外。

為了鼓舞士氣,巍侯曹勳親自上前線,臨陣指揮。

統帥的親臨戰場,讓將士們計程車氣一度沸騰,形勢開始有些迴轉。

“城上的那人是不是曹勳?”左賢王藉助戰場依稀的火光,遠遠地看到了曹勳的身影。

“是的,左賢王,那的確是曹勳。”

左:“告訴戰士們,誰能斬下他的人頭,我定重賞!”

左賢王將麾下的一萬兵馬全部投入戰鬥,進行猛攻,而曹勳在前線的只有五千人,另外五千在後方休整,接到匈奴入侵的訊息,部隊火速趕往前線,這其中就有曹勳的幾個兒子所在的部隊。但是兵力的不足以及準備的不充分隨著匈奴攻勢的加劇而愈加凸顯出來。

經過一夜廝殺,晉軍損失近千人,為防止戰線全線崩塌,曹勳決定將部隊從外城撤向內城,再作部署。

攻下外城的左賢王,並不急於追擊,準備在原地休整後,再一舉拿下全城。

而恰巧此時,匈奴左賢王駐地的剩餘部隊追著他的行軍路線追來。

因為之前左賢王的突然失蹤,讓其他將領害怕單于責罰,因此未將情況報告給他,並想盡快將左賢王尋找回來,於是兩萬人馬追著他的足跡一路追來。

這支部隊到了辛禾城外數里處,發現外城已經被左賢王攻陷,又驚又喜之餘,趕緊找到他了解情況,而左賢王也趁機命令他們加入他的部隊,準備一舉拿下該城。

只要攻克此城,就等於開啟了向南的通道,諸匈奴將領不僅不會受到單于責罰,而且還可以依照軍功獲得豐厚的戰利品,在此心理的影響下,原本只是來尋找左賢王的匈奴將領們,紛紛同意加入戰鬥,去奪取近在眼前的勝利與獎賞。

晉軍方面,曹勳成功的將全部部隊撤出戰場,退守到內城進行重整。

隨著最後一批部隊安全撤到內城,曹勳總算暫時安心下來,但很快又傳來一個噩耗:匈奴方面有大批援軍趕到,預計規模不小於一萬人。

這個訊息對全軍士氣是個不小的打擊,有的將領開始私下議論是不是要暫時退出辛禾城,待援軍到達後再殺回來。

曹勳表面默不作聲,心中卻也十分糾結,一來辛禾城是曹氏的根據地,一旦撤退,在當地的威望定是蕩然無存;二來關朧城的王允實一直盯著自已,如果有什麼失利,必定會以此為由進行彈劾,屆時在政治上也會處於十分被動的局面。

天矇矇亮的時候,從後方馳援的五千兵馬趕到了內城與曹勳匯合。

他的幾個兒子都在這支部隊中,其中長子曹盛是這支五千人部隊的長官——驍軍,二子曹商、三子曹擴為各領一個師的驍師,四子曹深,五子曹淵,六子曹舜,七子曹適的軍銜皆為驍騎,每人各統五百士兵。

“將軍,現在的形勢如何。”與曹勳會師後,曹盛首先向其瞭解當前的態勢。

勳:“匈奴已經攻佔了外城,現在還有上萬援軍趕到,我們必須做好準備,抵禦他們的進攻。”

“將軍,請問援軍是剛到不久嗎?”曹商聽聞後追問道。

“沒錯。”曹勳看了他一眼,知道自已的這個足智多謀的二子或許能想出對策。

商:“將軍,我們應該趁敵人援軍立足未穩之際,以小股部隊迂迴偷襲,待敵人注意力吸引過去之時,再將主力從正面強攻,可一舉擊潰。”

曹勳思考了一會兒,覺得目前也無更好的對策,與其被動防禦,不如主動出擊,於是便同意了此方案。

人選方面,他首先考慮四子曹深和五子曹淵,此二人一母雙胞,彼此間的協同作戰無論是進攻亦或是防守都近乎完美,相比普通的二人配合能展現出更高的戰鬥力,在歷次戰鬥中,二人都以相互間的出色配合圓滿完成任務,因此定為此次佯動作戰的首選。

曹深、曹淵按照計劃,各自帶著麾下五百士兵,趁著天色微蒙的霧氣,從內城南門向匈奴左賢王所在的外城區段迂迴。

而此時,有了兩萬部隊加強的左賢王,立即發出了攻城的命令,外城的匈奴大軍紛紛撲向內城,辛禾城內城攻防戰一觸即發。

聽到戰鬥聲音的曹深、曹淵並沒有立即回城救援,而是繼續向外城北門悄悄進軍。

面對強敵的猛攻,曹勳一面指揮部隊頑強防守,一面派出傳令兵去尋求支援。

在外城繳獲的十幾門火炮被匈奴繳獲後,由於部隊裡沒有懂得操作的技術兵,只能讓閒置在一邊。

但這並不妨礙三萬匈奴大軍進攻內城的步伐。

看著眼前的一番“盛景”,志得意滿的左賢王感覺勝利已是唾手可得之物,只要他跺跺腳,整個晉國都將為之顫抖。

左賢王將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攻陷內城上,根本沒注意到一支晉軍部隊已經摸到了他的腳下。

曹深、曹淵兩人繞道辛禾城外圍,成功避開了左賢王護衛們的警戒,從近距離突擊他所在的外城北門。

由於匈奴主力都在全力攻城,左賢王周圍只剩下兩千護衛。

曹深、曹淵兩人身先士卒,手中的雁翎刀不斷砍殺匈奴士兵。

由於缺乏準備,左賢王的護衛隊一度陷入慌亂,而他本人一開始也很驚慌失措,但很快發現這支奇兵數量並不多,於是組織周圍的護衛隊進行迎擊,同時去向主力部隊呼援。

雙方的戰鬥十分激烈,曹深、曹淵二人還未進攻時就認出了左賢王,戰鬥伊始就朝著他的方向殺去。

外城的戰鬥雖然兩邊人數差了一倍,但是曹深與曹淵憑藉自身高強的武力以及彼此間完美的戰鬥配合,讓他們離左賢王越來越逼近。

眼看有人已經殺到了跟前,左賢王再也坐不住了,立即命令部下保護他向著主力部隊所在的內城撤退。看到目標已在前方,曹深與曹淵知道如果讓他逃走,或許再也沒有下一次機會,於是兄弟兩人十分默契的避開眼前的敵軍,全力向著目標跑去,而他們身後的將士也明白了兩位將領的意圖,紛紛衝上去迎擊想要纏住兩人的匈奴士兵。

這時,左賢王身邊最得力的護衛將領見狀,拔出彎刀和十幾名士兵一起衝了上去。

曹氏兄弟以熟練的戰鬥技巧相繼將衝上來計程車兵砍倒,匈奴將領親眼見識了兩人的武藝也十分震驚,但為了掩護主帥撤離,他不能退縮,揮舞著彎刀前去迎擊。

兄弟二人一左一右,兩路攻勢不斷,匈奴將領只有招架之功毫無還手之力,並且很快多處被砍傷,而他身邊計程車兵也被後面衝上來的晉軍相繼擊殺。

眼看大勢已去,匈奴將領毫不遲疑的扭頭就跑,哪知曹淵早已料到他會這般,利用城牆的城垛,飛身一躍再一個猛蹬,攔住了他的去路,還未反應過來,被一刀削首。

而曹深也不理會餘下的敵人,從另一側快步向左賢王追去。

左賢王萬萬沒想到手下最得力的護衛竟然這麼快就被敵軍解決,更想不到敵將的體力如此了得,經過一番慘烈的廝殺,還能飛速追上他。

身邊僅有的兩名護衛回身抵擋,但都被曹深一刀斃命。

左賢王本能的感到死期將至,但他仍不願束手就擒,拔出隨身的彎刀,回身一劈。

饒是曹深反應及時,只有左邊的肩甲被砍出一道淺淺的口子。

畢竟是草原民族的儲君,也是自幼習武,面對緊追而來的敵將絲毫不懼,雙方你來我往互相攻守,一時難分伯仲。

兩人還在廝殺之時,曹淵從後方緊追而至,一刀砍傷左賢王的雙腿,他跪倒在地,難以站立,口中卻仍怒吼著心中的不甘。

曹淵未給他更多的機會,從背後抓住他的頭髮,將他的頭顱一刀砍下......

前線的匈奴主力正在全力攻城,在後方指揮的幾名將領聽到了來自外城的躁動。

回頭一看那邊已經打成一片,趕緊帶兵回援。

剛走到一半就看到晉軍舉著左賢王的頭顱,而這支部隊的兩名將領,正是與他們交手過數次的曹深、曹淵。

隨著主帥的陣亡,外城的匈奴軍頓時亂作一團,各自逃命。

而馳援的匈奴將領見狀,知道這樣一來必定士氣大挫,敗局已定,為避免被內外夾擊,趕緊召集麾下部隊,從辛禾城東西兩門撤退。

隨著戰鬥的勝利,曹勳大喜,趕緊命人寫捷報上報朝廷。

而曹深、曹淵兩人的威名也再一次在匈奴人的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記。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歲歲逢君

江花如藍

霄爺,你家小朋友馬甲捂不住了

張張不是小張啊

穿越系統修煉第一人

花莫愁

你如明月照耀我

憶錦月

都有異能,就我修仙?

張言成

原神:寫輪眼文化革命史

天島的沙瑪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