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位年僅19歲的大學生,洋溢著青春的活力與善良,她的自信和陽光彷彿有著感染力,總能輕而易舉地照亮周圍人的心情。然而,命運在一次意外的轉折中殘酷地奪走了她的生命。警方在調查中鎖定了一名嫌疑人,他的被捕似乎為這起悲劇劃上了句號。人們普遍堅信,這個人就是罪犯。

但是程序出現了令人扼腕的轉折:缺乏決定性的證據,嫌疑人最終被當庭釋放。眾目睽睽之下,兇手彷彿獲得了自由,這無疑是對正義的嘲諷。在無奈與憤怒交織的情感推動下,他的父母決定親自揭開真相。他們化身成了不屈不撓的神探,誓言為女兒討回公道。

經過五年的艱苦調查和耐心追蹤,他們終於蒐集到了充分的證據,將兇手再次送上法庭。這一次,他們滿懷希望,期待著正義的勝利。那麼,這一次,結局又將如何呢?人們都在密切關注,期望能看到一個公正的答案。

位於美國德克薩斯州中心南部的聖安東尼奧市,是一座承載著豐富歷史底蘊的城市,人口數量僅次於休斯頓,位居全州第二。這座城市以其源遠流長的歷史和文化遺蹟著稱,尤其是聖安東尼奧河兩岸綠樹成蔭的河濱步道,更是吸引著世界各地的遊客前來觀光遊覽。聖安東尼奧的歷史可追溯至數百年前,城市的脈搏中跳動著多元文化交融的節奏。這裡不僅有西班牙殖民時期的建築遺產,還有德國移民帶來的歐洲風情。漫步在這座城市中,你可以看到風格多樣的建築,感受到它獨特的藝術氣息。

聖安東尼奧河是這座城市的靈魂,河岸兩側的步道猶如綠色的絲帶,串聯起城市的各個角落。河水清澈見底,岸邊植被茂盛,步道的沿途設有休閒座椅和露天咖啡館,是市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每年,眾多遊客慕名而來,或散步、或騎車、或慢跑,在這片綠意盎然中感受生活的寧靜與愉悅。

此外,聖安東尼奧的歷史古蹟也是其魅力的一部分,如阿拉莫(Alamo)等著名地標,不僅展示了這座城市的歷史烙印,更成為了美國獨立精神的象徵。這裡的博物館、藝術畫廊和表演場所,亦為遊客提供了深入瞭解這座城市的機會。總之聖安東尼奧以其獨特的歷史背景、美麗的風光和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成為德克薩斯州乃至整個美國的一個重要旅遊目的地,每年吸引著成千上萬的遊客前來探索這座城市的無窮魅力。今天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

凱莉,這位洋溢著青春魅力的19歲女孩,正踏上她學術旅程的頂峰,身處聖安東尼奧的知名學府:三一大學深造。她出生於1998年8月26日,德州韋伯斯特一個充滿知識氛圍的中產家庭。母親艾莉森,一位深具影響力的女性,憑藉自然科學的雙重學位,不僅築起了自已的商業帝國,還孕育了凱莉;而父親塔裡克,作為企業界的高層管理者,同樣為家中共享的繁榮作出了不可或缺的貢獻。

凱莉不僅僅是繼承了父母那愉悅人心的性格,她還以出眾的智慧證明了家族的智商遺傳。在父母滿懷愛與期望的懷抱中,她如同一朵盛開的花朵,精心培育,自由成長。他們的心肝寶貝,這個家中的獨生女,被給予最寬廣的天地去探索和夢想。無論是沉浸於徒步的寧靜,還是賓士在馬背上的自由,凱莉總能追尋到屬於自已的快樂時光。

她的童年時光,猶如一幅溫柔的畫卷,記錄著無數次對動物的救助,對映出她善良的本性。凱莉的身影,在志願團體中活躍,她的眼中閃爍著對生命互幫互助的堅定信念。年輕的她,心中早已規劃好了未來的公益之路,即使面臨生命的轉折點,她也願將自身的禮物,器官捐獻,留給世間最需要的人,作為一份最珍貴的遺產。

在每一個認識她的人眼中,凱莉都是那般心地善良、活力四射、熱情洋溢,彷彿是生命中一股清新的風,輕拂著每一個角落,讓世界因她而更加生動。

在2016年,18歲的凱莉順利從德克薩斯州陲小鎮利格城的高中畢業,並獲得獎學金,前往距離家鄉200公里外的三一大學深造,專攻新聞傳播領域。大學時光裡,她以其樂觀開朗的個性,總是洋溢著自信、陽光與歡樂。她積極參與校園體育活動,並在眾多同學的支援下,成為了學校啦啦隊的領軍人物,這一職位在學校中享有極高的聲譽和影響力。

同年,凱莉的家庭遭遇了變故,父母選擇了分手。儘管她隨母親艾莉森生活,但她與父親的關係依舊親密無間,每日電話溝通,保持著堅實的情感紐帶。不久,母親再婚,新的繼父勞倫斯進入了他們的生活。他不僅是美國宇航局的一名傑出高階工程師,還成功經營著自已的公司,才華橫溢。這一新成員的加入,並沒有影響凱莉家庭和睦的氛圍,反而增添了更多溫馨與和諧。

然而,生活總是充滿了不可預知的轉折。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無情地擊碎了這個家庭的寧靜與幸福,讓所有的美好瞬間轉化為烏有。

2017年10月30日凌晨4點鐘,一聲急促的電話鈴聲劃破了寧靜,將沉睡中的艾莉森和勞倫斯從溫暖夢鄉中驚醒。電話那頭,一個殘酷的訊息如晴天霹靂:他們親愛的女兒凱莉生命垂危,正掙扎在生死線上,緊急搶救於醫院之中。二人時間彷彿凝固,大腦一片空白,他們立刻行動起來,爭分奪秒地啟動汽車,風馳電掣般趕往了醫院,一路狂奔至重症病房。推開門的瞬間,他們眼前的景象如同一幅慘烈的畫卷,凱莉靜靜躺在病床上,一動不動,身上交織著無數管線,面罩下呼吸機的節奏沉悶而微弱。儀器上跳躍的數字如同催命的符咒,預示著女兒生命的脆弱。醫生沉重的語氣進一步敲擊著他們的心:“凱莉的狀況極為危險,她的生命正在飛速流逝。”

話音未落,醫生又帶來了一個更加沉重的打擊——凱莉已經腦死亡。這個訊息如同晴天霹靂,讓二人的世界瞬間崩塌。他們無法接受這個事實:那個曾經活力四射、笑容燦爛的女兒,如今已悄然離世。悲痛之餘,凱莉生前的一個願望突然在他們的腦海中迴響——萬一有朝一日她遭遇不幸,希望能將自已的器官捐獻出去,為他人帶來生命的希望。在無盡的悲痛中,他們決定尊重女兒的遺願,將她的器官捐獻給了等待奇蹟的陌生人。艾莉森和勞倫斯始終無法理解的是,女兒前一天還好好的,怎麼就突然遭遇了這樣的意外。

不久之後,警方掌握了這起事件的大致來龍去脈。將凱莉緊急送往醫院的,乃是她的男友馬克。馬克比凱莉年長三歲,身形魁梧,曾在高中時代擔任棒球明星,居住在休斯頓。雖非三葉大學的學生,但由於在該校有一些故交,因此常來學校訪友。後來,他邂逅了凱莉,經過一番熱烈的追求,終於贏得了她的愛情。兩人常常作為一對情侶出現在三葉大學的校園中。

面對警方的詢問,馬克如此描述了事件經過:10月29日,他和凱莉一同前往聖安東尼奧參加音樂節。音樂節上,他們暢飲一番,還服用了刺激藥物。下午4點左右,他們因為凱莉仍與前男友保持聯絡而發生了爭執。馬克表示,凱莉似乎對前男友餘情未了。爭執中,他開車帶凱莉離開,並在一個停車場與她和解。情緒高漲的他們在車上親密接觸,馬克在興奮中掐住了她的脖子,他解釋稱這是為了增加情趣,並非出於傷害。親密行為結束後,他們閒聊了五六分鐘,凱莉突然表示身體不適,然後就暈倒了。馬克猜測,這可能是刺激藥物的副作用。他覺得問題不大,便開車返回休斯頓。然而,途中他發現凱莉已經沒有了呼吸。他慌亂不已,嘗試了各種急救措施,均無效。直到晚上10點半,他才趕到盧陵的一家醫院求救。

警方聽聞了馬克的敘述,也諮詢了醫護人員,但醫護人員所知有限,僅知道馬克將凱莉送到了盧陵的一家鄉村小醫院。醫護人員見病情嚴重,便將凱莉轉至大醫院,然而終究未能挽救她的生命。

假設馬克所言為真,凱莉之死似乎是突然而意外的。目前,關於她是因為飲酒、興奮劑或其他原因導致死亡尚無定論。而在警方詢問馬克之後,此事似乎便告一段落。實際上,認識凱莉的人都覺得此事背後必有隱情。作為啦啦隊隊長的她,平時注重運動和健身,身體狀況極佳,因此,她的離世令人感到非常不解。

當時,在三一大學的校園裡,關於凱莉死因的猜測甚囂塵上。有人認為馬克就是兇手,因為他性格暴戾,有著極強的控制慾,簡直就是個問題學生。還有人說,他甚至涉及販賣違禁品,大家都不歡迎他再來三一大學。然而,這些都只是傳言,缺乏實質性的證據。再加上警方在這件事上並未有任何動作,人們對於真相的好奇和困惑也愈發強烈。於是,凱莉的突然離世成了學校裡一個難以解開的謎團。直到三個月後,一份報告的公開才使得案件迎來了重大突破。

2018年2月,凱莉的屍檢報告終於揭開了它那令人不寒而慄的秘密。報告中明確地指出,當凱莉被送往醫院時,她的身上佈滿了淤血,尤其是手臂、大腿和胸口。更令人震驚的是,在她的頭部和麵部也發現了多處的鈍器傷,甚至有一根肋骨骨折。而導致她死亡的,是腦部的出血。這一切,都將案件的性質,從一場意外轉變為了一樁謀殺案。

而嫌疑人的身份,也隨之水落石出,他就是馬克。2018年2月28日,警方將他逮捕,並以謀殺罪名對他提起了訴訟。雖然馬克成為了唯一的嫌疑人,幾乎可以被認定為真兇,但是要將他定罪,卻並非易事。因為整個事件的過程,沒有目擊者,沒有證據,沒有證人。而且凱莉的器官已經捐獻,想要從她身上找到更多的線索,幾乎是不可能的。

然而,警方並沒有因此而放棄,他們全力以赴,尋找線索,而這一找,就是近兩年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裡,馬克已經被保釋出獄,他的生活過得瀟灑自在。當然他也早已找到了一位出色的辯護律師來幫助他。

在2019年的12月,也就是凱莉不幸離世兩載之後,司法程式終於啟動,法庭對這起案件進行了審理。調查人員積攢了豐富的間接證據,以下是這些證據的詳細描述:

首先,凱莉遺體上從頭到腳的瘀傷以及頭部和麵部的鈍器傷痕,這些傷痕與馬克所辯解的激烈情事中的粗糙行為相差甚遠。法醫蘇珊博士對此進行分析,指出這樣的傷痕反映出凱莉遭受了毆打。

其次,案件現場的一名目擊者——凱莉的前男友杰特——提供了關鍵證詞。他回憶起音樂節當天,親眼目睹馬克與凱莉發生劇烈爭執,馬克甚至用臂膀勒住了凱莉的脖子,強行帶走了她。

再次,凱莉的室友也站出來指證馬克性格暴躁,有著極強的控制慾,且曾在凱莉生前一個月餘的某次聚會上對她施暴。那天,馬克粗魯地推倒凱莉,在聚會結束後,從凱莉的宿舍裡傳出的響動甚至引起了學校警察的注意。他們發現陽臺的玻璃門破碎,凱莉的衣服散落一地,事情的真相不言而喻。馬克的暴力行為還擴充套件到公共場合,他曾公然砸毀凱莉的膝上型電腦,導致三一大學禁止他進入校園,這進一步堅定了凱莉分手的決心。

還有目擊者醫護人員萊恩也是除馬克外最早發現凱莉狀況的人。他回憶道,那天他在盧陵的醫院附近駕車時,看到馬克在車內求助。當他開啟車門時,驚見凱莉昏迷不醒,下半身衣衫不整,身上佈滿瘀傷。萊恩醫生嘗試了心肺復甦,但未能喚醒凱莉,隨後她被送往醫院進行搶救。他描述馬克的車內狀況混亂,彷彿經歷了激烈的爭執。

此外,最初詢問馬克的警察出庭作證,特別指出在詢問過程中,馬克的手部呈現異常的紅色,尤其是在關節處,看起來像是剛剛進行過激烈的肉搏。警方認為這正是他攻擊凱莉的直接證據。

最後,在搜查馬克的車輛時,警方發現了手槍和違禁品。值得一提的是,馬克在2015年就曾因持有違禁品被捕。雖然這些證據不能直接將他定罪,但至少說明他是個有問題的個體。

上述所羅列的證據,將作為法庭審判馬克是否犯罪的至關重要資料。隨著司法程式的推進,公眾期待著一場公正的判決,期望能為不幸的凱莉討回公道。根據這些線索,警方推理出凱莉的遇害經過:由於和馬克的感情破裂,凱莉正嘗試和前男友複合,這激起了馬克的憤怒。在音樂節上,兩人再度發生爭執,情緒失控的馬克將女友強行塞入車內帶離,並在扭打過程中將她毆打致死,之後又假裝要將她送往醫院。這一推理,看似合理,融合了眾多間接證人的證詞。

然而,辯方立刻展開了強有力的反擊,讓檢方措手不及。馬克的辯護律師約翰首先直接反駁了法醫的結論,指出凱莉身上的傷痕不一定是由馬克造成的,也可能是在心肺復甦和醫院搶救過程中因注射藥物造成的,甚至可能是器官捐獻手術後的結果。他還提出:比如肋骨骨折可能是心肺復甦的副作用。約翰還請來了一位經驗豐富的老法醫威廉,威廉透過分析凱莉的頭部X光片指出,頭骨中的鋸齒狀痕跡表明凱莉可能是跌倒後腦出血而不一定是被毆打致死。

接下來,約翰對警方證人,凱莉的前男友杰特發起了攻擊。他調查了杰特案發當天的手機定位,發現杰特並未如他所述在音樂會上,而是在音樂會附近的道路上的某個時間點,當他進入音樂會現場時已經是晚上7:39,而那時凱莉和馬克已經離開。根據馬克的手機定位,大約在7:39時,他已經距離音樂會16公里。這一發現至關重要,表明杰特當天可能並未目睹馬克和凱莉的爭吵,也就是說他在說謊。果不其然,在約翰的強烈追問下,杰特承認了他作了偽證,並承認自已也有問題,正面臨訴訟。

儘管辯方展開了猛烈的反擊,馬克仍然堅稱自已無罪。如今,壓力轉移到了陪審團身上。

在經過近十小時的激烈辯論後,陪審團仍無法達成一致意見。最終,法官宣佈被告馬克無罪,他隨即被釋放。對於這一結果,警方表示極度失望,而那些關心受害者凱莉的家人、朋友和同學亦感到難以接受。在他們眼中,馬克就是那個奪走凱莉生命的兇手。然而,正義的天平似乎並未因此傾斜。

儘管如此,案件並未畫上句號。警方和凱莉的家人並未放棄,他們開始為可能的二次審判做準備。在這期間,辯方也不甘示弱,辯護律師約翰堅稱依據第五修正案的“雙重危險原則”,禁止對已經被判無罪的人進行第二次審判。他認為檢方在初次審判中的不實陳述已使其失去了信譽,不應再進行再審。

儘管法院對警方在第一次審判中的證人證詞處理表示不滿,但最終還是同意了再審。因為所有人都明白,這起命案不容忽視。然而,警方的心情並不輕鬆,因為他們深知在第一次審判中已經使用了所有可能的證據,二次審判要想找到新的證據談何容易。

在這關鍵的時刻,凱莉的母親和繼父站了出來。他們決定親自調查,儘管他們並非法律專業人士,但作為高階知識分子,他們透過仔細研究,終於發現了一個關鍵的線索。凱莉的繼父勞倫斯在屍檢照片中發現凱莉的右耳上方有一個圓形傷痕,很明顯是受到了某種圓形硬物的重擊。而她的左側耳朵附近則有瘀傷。勞倫斯開始推測,可能是某種圓形兇器導致了這樣的傷害。

經過一番思考,結合他們在車內的觀察,勞倫斯突然想到了一種可能:汽車的車門鎖。他趕緊調查,發現馬克當時駕駛的賓士車正好使用這種鎖。他推測,當時馬克和凱莉在車內發生爭吵,馬克猛烈地擊打凱莉的左側耳部,導致左側瘀傷。而凱莉右耳上側則直接撞向車窗上的車門鎖,留下了明顯的圓形傷痕。這個位置的脆弱性可能導致了她最終的腦出血。

有了這個思路,勞倫斯馬上開始進行3D建模,嘗試還原他心中的設想。從模型來看,他的推斷完全正確。然而,他知道僅有建模還不足以成為證據,他需要更確鑿的證據。

於是,他想到了馬克的賓士車。但馬克可能出於心虛,在2018年就把車賣了。不過勞倫斯並未因此放棄,他找到了車的新主人,並買回了這輛車。為了驗證他的推測,他找來兩名與凱莉和馬克身材相仿的志願者,還請了一位私家偵探進行演示。結果,志願者的右耳上側出現的傷痕位置、大小等與凱莉身上的傷痕一模一樣。

儘管這個證據可能因時間過去太久,車子多次轉手而無法被法庭接受,但在民間,大多數人都已經將馬克當成了兇手。根據當時的一項網路調查,75%的人認為馬克有罪。而此時的馬克,卻仍然過著瀟灑的生活,沒有絲毫悔意,甚至還到處吹噓自已在法庭上擊敗了對手,證明了自已的清白。他的氣焰異常囂張,讓人不禁為正義的缺失感到惋惜。

時光飛逝,轉眼間我們已邁入2023年的5月23日。距離凱莉不幸離世,已經過去了五個寒暑。人們翹首以盼的第二次審判終於拉開了序幕。本次審判中,警方顯得更為老練,不再僅僅指控單一的謀殺罪,還增加了包括嚴重襲擊過失罪等在內的多項罪名。並且,此次審判排除了一名上次撒謊的證人傑特,避免辯方再次利用該點進行反駁。同時,警方增加了一名研究家庭暴力的專家傑克,他提供了有力的證詞,指出馬克有明顯的家庭暴力傾向,一旦他憤怒,很容易對凱莉施以暴力,而他的肌肉發達,動手時無法控制力度,極易導致悲劇發生。

為了應對可能起到關鍵作用的辯方老法醫威廉,警方也請來了一位資深且備受尊敬的法醫。然而,在醫審環節,辯方竟然放棄了這一點。此外,凱莉繼父的演示影片和車門鎖的疑點也起到了關鍵作用。雖然陪審團成員並未觀看這些影片,但從描述中,他們已經心中有數。最終,12名陪審團成員經過一番商議,一致裁定馬克謀殺罪名成立,嚴重襲擊罪名也成立。在德州,後者可被判處2年到20年的監禁,而馬克被判處最高刑期,即20年。

儘管馬克已被成功送進監獄,但對於凱莉的父母來說,事情並不能就此畫上句號。他們認為,像馬克這樣的罪犯還有很多,這些人就像不定時炸彈,總有一天會傷害到身邊的人。他們希望如果能有一個針對凱莉這種情形的警報系統,人們在發現異常時能及時報警,或許能挽救更多人的生命。當時,在德州乃至美國,已有許多警報系統,如針對兒童綁架的安珀警報、針對65歲以上或患有阿爾茨海默病人失蹤的銀色警報、針對患有智力障礙人士失蹤的瀕危失蹤人員警報,以及針對退役或再服役軍人的迷彩警報等。然而,凱莉的情況並不符合這些警報系統的範疇。對於18歲到64歲成年人莫名失蹤以及遭遇威脅的情況,顯然沒有警報系統能囊括此類。因此,凱莉的母親艾莉森聯合其他人士,在德州促成了一個新的警報系統。該系統縮小了安珀警報和銀色警報之間的差距,旨在幫助執法部門找到失蹤、被綁架、有生命危脅或受傷危險的成年人。

不僅如此,凱莉森和丈夫還聯合他人成立了一個以凱莉名字命名的組織——“凱莉的召喚”。在其官方網站上,我們可以看到這樣的一句話:“凱莉覺得自已是被召喚去幫助他人。”為了紀念她,我們將這份熱情和執著永遠持續下去。這個組織致力於防止類似悲劇的發生,併為失蹤和受到威脅的成年人提供幫助。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兒童睡前小故事原創

北省的元陽丹

80年代,我帶著姐姐當富婆

七點沖喜

美人老矣:樂千秋身份變成了毒醫

沐青雅

小師叔她又犯病啦?

桃小悸

雙星輝映:穿越重生的無限舞臺

文韻織夢者

漫步諸天的社恐

楓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