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陽的日子,國子監的學生按照教學計劃分散到雲陽縣衙和雲陽供銷的各處。寒雲則開始他的雲陽建設檢查工作。

第一站來到了城東外的貿易批發集市。

李春手拿圖紙迎了上來,看上去有點疲憊,臉上卻掛滿了笑容。

“見過縣令。”

本地的人見到寒雲還是習慣稱呼縣令。

“李先生還是要注意休息,工程早一天晚一天不要緊,別把你老的身體累壞了。”

寒雲看著李春疲憊的樣子有點過意不去,的確是給他的任務壓得太多了。

可,寒雲也沒法,大唐能操盤如此大工程的人,流落在民間的就沒幾個,大部分都被皇帝收攏到將作監或者工部去了。

“不累,老朽活了大半輩子,能親手修出這些,乃是老朽的福分。今日老朽帶縣令看看。”

李春拿著規劃圖紙,一邊走一邊介紹:

“集市的外圍圍牆,地面夯實已經完成。公輸恆那邊忙著生產房屋的組裝配件。莊子的場地不夠,他直接把人拉到了這裡。”

寒雲跟著李春走到一處空地,場地上上百人幹得熱火朝天。

一旁的空地上全是堆放好的原木。

大唐就這點好,砍伐小一點的原木沒人管。

你要是想砍伐那種一圍以上可以做大殿立柱的原木,就屬於將作監的管理範圍,未經將作監批准,大唐任何人都不能砍伐。

“這邊將原木做成木板,塗上漆。就等著李縣丞那邊出紅磚了。”

寒雲一聽,可以啊,李德謇把紅磚弄出來了。

寒雲提議將集市的房屋模組化生產,弄成磚木結構的房屋,每一間的跨度無需過大,大幅度減少了大原木的使用。

在寒雲看來,修出的房屋更像是後來的風俗民宿。既保留了大唐的風格,又有現代建築的一些便利。

包括房屋的採光、通風、排水都有嚴密的計算和設計。

“紅磚燒製成功了嗎?”

寒雲記得給了李德謇紅磚的燒製手冊,讓他先小批次試驗,成功了再大批次燒製。

“紅磚成了,目前正在工業區那邊擴建磚窯。別說,縣令給出的紅磚技術,比青磚產量高太多了。”

“目前的產量能保證雲陽建設所需就行,以後也會作為雲陽的特產銷往各地。”

李春心裡清楚,因為紅磚的燒製成功,不但房屋的成本大幅度降低,而且也減少了木材的使用,總體來說,房屋修建起來會更加的牢固和快速。

寒雲想起一件事,問道:“周邊各縣對我們拉工匠來沒什麼意見吧?”

“老朽倒是沒聽說有什麼意見。這些工匠在各縣幾乎沒什麼活做。要不是縣令給了這麼多的活,這些人都要回家種地去了。”

寒雲點了點頭,此時的貞觀百姓都不怎麼富裕,仗也打完了,李世民也窮,並未搞什麼大建設,加上鐵器的嚴管,那些木工、打鐵、泥工的人根本找不到活做。

寒雲又走了一陣,夯實的地面已經劃出一道道的白線,有不少的工人在做房屋地基。

已經能看出房屋區域,道路通道佈局,都和規劃一致。

有李春監工,寒雲省了很多事,他更多是解釋一些李春不太明白的建設要求。

比如為何要預留馬車停放的位置。

為何道路兩側要均勻立上木杆。

為何房屋都是前鋪後屋,鋪肆上都統一預留了牌匾的位置。

其他經過寒雲的解釋李春能理解,但是說到道路兩側的木杆是點燈時,李春只能搖了搖頭,立杆掛燈那不成了平康坊了嗎?

整個集市掛滿了紅燈籠也不像一回事。

寒雲不好給他解釋,是給以後太陽能路燈預留的位置,不光是集市,以後雲陽縣城也會如此。

當然寒雲想到的是先把批發貿易集市搞的高大上,才能吸引商家入駐,稅收才是源源不斷。

走了一圈,集市的工程進展順利,只要紅磚能供應上,年底前開業一點問題沒有。

坐著馬車,寒雲又趕到了工業區。

這裡就比集市偏僻許多。遠遠的,寒雲可以看見有黑煙升起,只能發出一聲感慨:

“工業和環境當真是兩難處。”

能看見最多的便是燒製紅磚的磚窯,在場地上也有燒製好的紅磚碼放整齊。

在這裡寒雲看見了李德謇和公輸恆,一個在研究水泥,一個在研究鍊鐵和鍛鋼。

這些專業的知識,說起來寒雲還沒有兩人懂,他只管負責提供適合大唐的技術,剩下的事也就無能為力了。

招呼兩人坐到一邊,寒雲這才問道:“幾樣急需的東西進展如何?”

李德謇指了指一旁碼放整齊的紅磚說道:

“紅磚供應沒問題。水泥根據技術手冊上的要求,需要公輸恆那邊的配合。”

公輸恆一聽,拍著胸膛說道:“只要石炭和鐵礦夠,你要多少鐵渣都行。”

寒雲開啟隨身的羊皮包,拿出一張礦脈圖,攤在地上。

“陛下同意雲陽供銷開採雍州的礦脈,這張是附近最適合開採的礦山,有石炭和鐵礦、石灰等。”

“具體的開採我會安排文信去辦理,預計一個月後,就有第一批運來。”

“期間只需要保證集市和雲陽建設的使用即可。”

“目前工業區缺人、缺原料,不急於盲目鋪開,石炭、鐵、磚、水泥各有一個工坊開工即可。”

寒雲說完,兩人點了點頭,此話有理。

大唐使用鋼鐵的地方,除了農具就是兵甲,遠不如後世那樣,各種建築需要大量的鋼鐵,就此一點,寒雲覺得一兩個工坊做著也就差不多了。

弄一堆鋼鐵出來現階段也是浪費。

大唐要進入鋼鐵時代,恐怕不是他這一代人能解決的。

聊了一陣,所有在建工程中,最簡單的就屬官道的拓寬和平整。

基本就是在原有的官道上改造,難點就是幾座橋樑的修建。

寒雲想來有李春的主持,無非就是時間的問題。

最後寒雲回到縣城,看了看松竹大劇院的修建程序。

此地的工匠全是來自長安,由松竹苑投資和修建,當然寒雲給出的優惠是免費給了一塊地,嗯,就是原來的老義倉用地。

寒雲只是大致說了大劇院的功能,柳慧便能找來人做出了施工設計。

這一點令寒雲十分敬佩。

說到這些純古建築,現代的設計拿過來不夠看。

回到縣衙,寒雲又從陳文信處拿到了全縣年後半年農業發展的資料。

掐著時間,雲陽的土豆和紅薯,正好能在霜災前收穫,完美躲開了關中的霜災。

到了這一刻,寒雲終於體會到縣令的辛苦,當真是萬事皆通才行,也終於知道古時一個優秀合格的縣令有多難找。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從縣令開始無敵

迪迦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