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劍大會是江湖中各大鑄劍門派一同舉辦的,昇國曆任君主都喜弄劍,引得子民爭相效仿,所以便催生出了試劍大會。

大會每五年舉辦一次,會上集結了各門派最強的鑄劍師和近年來鑄造的好劍,供所有劍客試劍。

若有機緣,便會尋到合適的佩劍,所以試劍大會總是引得江湖人趨之若鶩,紛紛赴會,只為尋得一把好劍,鑄劍師也可藉此機會揚名立萬。

黃汝成說的未成之劍,何沅已經耗費了十年,十年前,他從雲天劍閣的藏典閣內翻到了一本破舊手札。

那手札沒有落款,不知是何人所著,前十幾頁記載了一些天方夜譚的鑄劍之法,看似可行,但實操起來確是極為困難,遠非人力可及,連師父也說,這書中所載不切實際,不可當真。

手札的後十幾頁,卻密密麻麻地記錄著劍鞘的製法,但是平日裡劍閣的弟子們鑽研鑄劍之法都來不及,誰又會有閒工夫琢磨劍鞘。

而且直到這本手札記錄的最後幾頁,關於劍鞘,也沒有寫出什麼特別的內容,著實是無趣,因此這本手札總是被扔在最不起眼的位置。

何沅起初翻到這本手札時,也是閒來無事,他不想被那些人人都看過的典籍束縛想法,於是特意去角落翻看不常見的典籍,這才無意中拿到這本無名手札。

起初他看得津津有味,驚歎於作者想法之奇妙,竟能杜撰出這麼多非同尋常的鑄劍技法,雖然現在看起來有些天馬行空,但是也許千百年後的人可以做到。

於是在何沅心裡,手札的作者是一個見多識廣、高瞻遠矚的奇人,所以何沅也耐著性子看完了劍鞘的記錄,但是看完卻並無特別的收穫,翻到了手札的最後,剩了幾頁空白。

然而旁人眼裡的空白紙張,在何沅眼裡,竟然能看到密密麻麻的字跡,這些字寫得如同螞蟻觸鬚般大小,記載著一把無名之劍的製法,字跡與前幾章截然不同,似乎並不是同一個人所著,尋常人根本看不到。

但是何沅打小就發現自已有這過人之處,眼睛能看到極小的東西,所以旁人眼裡無聊至極的手札,他卻看得津津有味。

何沅從小就知道自已的目力比別人好一點,因此他打磨出來的東西總是比別人精細,但是他從來不說,小時候還因此被人欺負嘲笑過,因為這個世道,只要跟別人不一樣,就會被當成怪物。

他第一次發現手札的秘密時,原本想分享給其他人,但是轉念一想,沒有第二個人能看到那些字,實難自證清白,所以何沅只好作罷,打算自已潛心鑽研做出點東西來。

手札的空白頁上記載的無名之劍,是一把無相劍,然而想要劍成,最困難的地方在於“無相”二字。

通常鑄劍師都喜歡根據材料或者劍主修煉的功夫來打造帶有五行之相的劍,若劍主五行屬風,那便打造帶有風相的劍,五行屬水,便打造帶有水相的劍,諸如此類。

所謂“無相”,是指這把劍本身有“相”,但是這“相”不帶有任何屬性,在很多鑄劍師眼裡,這種劍無異於雞肋,既然“無相”,何必又需有“相”,況且即便真有人這麼做,做出來的劍與凡鐵又有什麼分別?所以江湖上幾乎沒有人用無相之劍。

何沅第一次拿到這手札的時候才十二歲,年幼的他既已認定手札的作者是個了不起的人,自是相信無相之劍的存在肯定是有意義的,況且他一心想做跟別人不一樣的東西。

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何沅自以為拿到了寶貝秘籍,只要按照手札所述做下去,就一定能順利打造出無相劍,於是自那時起,何沅開啟了漫漫鑄劍路。

他十二歲決定鑄劍,十四歲出海尋鐵,十七歲回劍閣鑄劍直到現在。

鑄劍的五年間,他已失敗無數次,雖然有手札指引,但是屢屢失敗,打造出的劍與普通刀劍皆無區別。

鑄劍的成敗關鍵之處在於最後一步“成相”,按手札所述,需要給劍先注入土靈,木靈,待到二者相剋互消,再注入金靈、火靈,按照五行相剋之序,依次注入相剋的劍靈,等到劍靈完全互消,無相劍成。

然而手札中只提了注靈之法,並未講述鑄劍之法,不管何沅打造什麼樣的劍,只要注入第二種劍靈,就會立刻斷掉,在江湖中也從來沒聽說過一把劍可以注入兩種劍靈。

為了不讓劍斷掉,何沅十四歲那年,耗費三年時光千辛萬苦遠赴外海尋找隕鐵,尋鐵歸來後,他從隕鐵石中提煉出隕鐵,再混入精鐵反覆錘鍊,不斷地將劍身加固,不知耗費了多少礦石和靈引。

但即便如此,每一次的注靈均以失敗告終,何沅只留下了鍛造的第一把劍作為自已的佩劍,餘下斷劍均被回爐重造。

如今,何沅對於制劍早已爛熟於心,但是對於最後如何成“相”,他卻始終找不到答案,隕鐵也所剩無幾。

所以當前即便試劍大會臨近而劍未成,他也不得不暫時放下手札選擇外出遊歷,多漲漲見識,興許會帶來些靈感,畢竟現下已沒有多少材料和時間再允許他失敗了。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虛構重組

陷鶴情

不敢明目張膽的喜歡

西熹璽

他難眠

Svior時念

鉑你食言了

淺狐

錦雲遮

李子木啊

於槐樹下乘涼

風也會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