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城喻品第七

爾時,五百萬億國土諸梵天王,與宮殿俱,各以衣裓,盛諸天華,共詣西方推尋是相。見大通智勝如來,處於道場菩提樹下,坐師子座,諸天、龍王、乾闥婆、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恭敬圍繞,及見十六王子請佛轉法輪。即時諸梵天王頭面禮佛,繞百千匝,即以天華而散佛上,其所散華如須彌山,並以供養佛菩提樹,其菩提樹高十由旬。華供養已,各以宮殿奉上彼佛,而作是言。唯見哀愍,饒益我等。所獻宮殿,願垂納受。

因為他在東方,所以是不是要到西方去啊?馬上西方的梵天王又要到東方去。

推尋是相:調查研究這個情況,前面的這些屬於天龍八部。

處於道場菩提樹下:對這個「菩提樹」,許多人非常執著。佛證金身法身,何處不是菩提樹?何處不是金剛臺?「菩提樹」就是表佛成就了,示現莊嚴相。

散華如須彌山:「散華」是表因,「須彌山」是表果,即因即果。這句話是講:你用什麼心,就得什麼果。

各以宮殿,奉上彼佛:天人的宮殿心裡想了就有了,不足為奇。你說佛需要那麼多宮殿幹什麼?「宮殿」是表心,以心來與佛道交感應,求佛慈悲傳法。

時諸梵天王。即於佛前一心同聲,以偈頌曰:

世尊甚希有,難可得值遇,具無量功德,能救護一切。天人之大師,哀愍於世間,十方諸眾生,普皆蒙饒益。我等所從來,五百萬億國,舍深禪定樂,為供養佛故。我等先世福,宮殿甚嚴飾,今以奉世尊,唯願哀納受。

爾時,諸梵天王偈贊佛已,各作是言:唯願世尊,轉於法輪,度脫眾生,開涅槃道。時,諸梵天王一心同聲,而說偈言:

世雄兩足尊,唯願演說法。以大慈悲力,度苦惱眾生。

你看這個「舍深禪定樂」,就知道天人是幹什麼了,天人就是坐禪定的,並不是電視上演的天天載歌載舞。天人修行也非常用功,禪定之樂勝過夫妻之樂一百萬倍。世間這一點點的快樂,算什麼東西啊?就是天上的這種禪定之樂,佛還把它說成是「三界火宅」。他雖然快樂,可他在快樂的同時就有擔心,生怕一旦失去。除了佛出世間宣講佛之正法,他認為來學佛能得到更大的福報,願意把這個禪定快樂舍下。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寧受地獄苦,得聞諸佛名。不受無量樂,而不聞佛名。在天上有無量的樂,但你聞不到佛名是最大的痛苦;在地獄裡受苦,你能聽到佛的名聲,比在天上受快樂卻聞不到佛名,都要福報大。《法華經》是如來全身,你見《法華經》之名、聽《法華經》之理,就是看到肉身佛、法身佛、報身佛,三佛全在。學《法華經》就是明白什麼是佛。你可不要以為就是那個肉身佛才是佛。你這樣執著的話,佛講你是走火入魔,是行邪法。

可現在就是有些人來質問我們:你明心見性了嗎?你看到佛在靈山會上說法了嗎?他用走火入魔的境界來質問。佛在《法華經》講得很清:能聽懂《法華經》就是見到我,就是見到舍利弗,就是見到比丘大眾。你能聽懂《法華經》就是見到了。我們讀懂了《法華經》是不是時時、事事、處處都是靈山會上佛菩薩在說法呀?要明白這個道理啊!兩千年前那個靈山會說法,鬼都能見到,有什麼了不起?他明心見性了嗎?

越是真理越簡單,我們見到蘋果都叫見佛,簡單不簡單吶?就是太簡單了。時時、事事、處處無非道場,無非諸佛法身真常,一定要刻骨銘心明白這個道理。明白「如來藏」道理之前看到泥巴瓦塊,跟明白「如來藏」道理之後看到泥巴瓦塊一樣不一樣?不一樣啊!同樣的境界就在於你用心不同。同樣受持比丘戒、比丘尼戒可以分出阿羅漢、辟支佛、菩薩的境界,是不是?只在於他用心的不同。你即使在外面打工,明心見性前後,打工的價值一樣不一樣?你就是當老闆,在明心見性前後對員工的看法一樣不一樣?過去是我的員工,現在是我的祖宗、是我的佛,就是我。到最後老闆變成為員工在打工,是不是?我在這裡奮鬥,雖然賺了你們的錢,我的目的是為了供養更多的眾生、弘揚佛法,就是不一樣。沒有哪一件事不在道中,只看你會不會用心。明心見性前後你回去看到小外甥抱起來一樣不一樣?這個時候你就知道這個東西: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知道嗎?你跟他逗著好玩,就是在開始給他傳法了。

唯願世尊轉於法輪,度脫眾生,開涅槃道:這個「開」是不是講「涅槃道」當下就在?世雄兩足尊,唯願演說法:「兩足尊」,對應為如來十號的「明行足」。「兩足尊」就是智慧和福報圓滿。

爾時,大通智勝如來,默然許之。又諸比丘。東南方五百萬億國土諸大梵王,各自見宮殿光明照曜,昔所未有。歡喜踴躍,生希有心。即各相詣,共議此事。時彼眾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曰大悲,為諸梵眾而說偈言:

是事何因緣,而現如此相?

我等諸宮殿,光明昔未有。

為大德天生?為佛出世間?

未曾見此相,當共一心求。

過千萬億土,尋光共推之,

多是佛出世,度脫苦眾生。

默然許之:以心來溝通。

爾時五百萬億諸梵天王與宮殿俱,各以衣裓,盛諸天華,共詣西北方推尋是相。見大通智勝如來處於道場菩提樹下,坐師子座,諸天龍王、乾闥婆、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恭敬圍繞,及見十六王子請佛轉法輪。時諸梵天王,頭面禮佛,繞百千匝,即以天華而散佛上。所散之華如須彌山,並以供養佛菩提樹。華供養已,各以宮殿奉上彼佛,而作是言:唯見哀愍,饒益我等,所獻宮殿,願垂納受。

繞百千匝:是表以心供佛,反反覆覆地生出歡喜心。如果真繞百千匝的話,那好了,這個法會不要開了……下面幾方的天王,經文都大同小異。

所獻宮殿,願垂納受:按照方便義也很殊勝。我送東西給你,還要感恩你,請你慈悲接受。要明白,我們以自已的錢﹑財﹑物以及體力來供養三寶,是三寶提供給我們種福田的機會。供養了以後,還要懂得感恩。誰會用這個心,誰得大福報。同樣的錢財供養,你用心不一樣,你所得的功德、福報千差萬別。

爾時,諸梵天王即於佛前,一心同聲以偈頌曰:

聖主天中王,迦陵頻伽聲,

哀愍眾生者,我等今敬禮。

世尊甚希有,久遠乃一現,

一百八十劫,空過無有佛。

三惡道充滿,諸天眾減少,

今佛出於世,為眾生作眼。

世間所歸趣,救護於一切,

為眾生之父,哀愍饒益者。

我等宿福慶,今得值世尊。

爾時諸梵天王偈贊佛已,各作是言:唯願世尊哀愍一切,轉於法輪,度脫眾生。時諸梵天王,一心同聲而說偈言:

大聖轉法輪,顯示諸法相,

度苦惱眾生,令得大歡喜。

眾生聞此法,得道若生天,

諸惡道減少,忍善者增益。

迦陵頻伽:是一種仙鳥,「迦陵在殼,聲壓群鳥」。以此比喻佛妙音說法。我們也要學會把聲音變得有那麼點「迦陵頻伽」的味,好話好講。有些人可不懂事了,好話都不懂得好講。我們是修行人吶!一言一行都要懂得讓別人生歡喜心。身教重於言教,包括對畜生,它都有心電感應。有形眾生、無形眾生、高等動物、低等動物,我們時時都在度化他們。「依報隨著正報轉」,你心裡不柔和、不平等,你再怎麼裝,人家都感到噁心。

一百八十劫,空過無有佛:一劫少說幾十億年,多說百億、千億、萬億年。我們娑婆世界一劫就有一尊佛,要懂得珍惜我們的福報啊!

我等宿福慶,今得值世尊:要遇佛與佛法,沒有過去的福報是不可能的事情,不要白白在這個人間走一遭。

忍善者增益:要學會修忍辱。忍之為德,是諸功德所不能比的。凡事忍一忍就是海闊天空,你當下得大自在。為一點點雞毛蒜皮的事情你不忍,有可能釀成殺生之禍。古今中外,屢見不鮮。

爾時大通智勝如來默然許之。又諸比丘,南方五百萬億國土諸大梵王,各自見宮殿,光明照曜,昔所未有。歡喜踴躍,生希有心,即各相詣,共議此事。以何因緣,我等宮殿,有此光曜?時彼眾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曰妙法,為諸梵眾,而說偈言:

我等諸宮殿,光明甚威曜。

此非無因緣,是相宜求之。

過於百千劫,未曾見是相。

為大德天生?為佛出世間?

前面是「一百八十劫」,這裡是「過於百千劫」。

爾時五百萬億諸梵天王,與宮殿俱,各以衣裓,盛諸天華,共詣北方推尋是相。見大通智勝如來處於道場菩提樹下,坐師子座,諸天、龍王、乾闥婆、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恭敬圍繞,及見十六王子,請佛轉法輪。時諸梵天王頭面禮佛,繞百千匝,即以天華而散佛上。所散之華如須彌山,並以供養佛菩提樹。華供養已,各以宮殿奉上彼佛,而作是言:唯見哀愍,饒益我等,所獻宮殿,願垂納受。

爾時諸梵天王,即於佛前,一心同聲,以偈頌曰:

世尊甚難見,破諸煩惱者,

過百三十劫,今乃得一見。

諸飢渴眾生,以法雨充滿,

昔所未曾見,無量智慧者。

如優曇缽華,今日乃值遇。

我等諸宮殿,蒙光故嚴飾。

世尊大慈愍,唯願垂納受。

爾時諸梵天王偈贊佛已,各作是言:

唯願世尊,轉於法輪,令一切世間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皆獲安隱而得度脫。時諸梵天王,一心同聲以偈頌曰:

唯願天人尊,轉無上法輪,

擊於大法鼓,而吹大法螺,

普雨大法雨,度無量眾生,

我等鹹歸請,當演深遠音。

爾時大通智勝如來默然許之。西南方乃至下方,亦復如是。爾時,上方五百萬億國土諸大梵王,皆悉自睹,所止宮殿,光明威曜,昔所未有。歡喜踴躍,生希有心,即各相詣,共議此事:以何因緣,我等宮殿有斯光明?時彼眾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曰屍棄,為諸梵眾而說偈言:

今以何因緣,我等諸宮殿,

威德光明曜,嚴飾未曾有,

如是之妙相,昔所未聞見,

為大德天生?為佛出世間?

爾時五百萬億諸梵天王,與宮殿俱,各以衣裓,盛諸天華,共詣下方,推尋是相。見大通智勝如來,處於道場菩提樹下,坐師子座,諸天、龍王、乾闥婆、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恭敬圍繞。及見十六王子請佛轉法輪。時諸梵天王,頭面禮佛,繞百千匝,即以天華而散佛上。所散之華如須彌山,並以供養佛菩提樹。華供養已,各以宮殿奉上彼佛,而作是言:唯見哀愍,饒益我等,所獻宮殿,願垂納受。

這裡有一個妙法:都是「以天華而散佛」和「菩提樹」。「以天華而散佛」表本體,樹表智慧,就是我們要智慧來修身。以宮殿供養佛,就是以心來供養佛。越是真理越簡單,就是「如來藏」心地法門。這個心地法門就是「一修一切修」。《法華經》在這裡反反覆覆用同樣的文字講,體現出佛的良苦用心。如果說簡單點,就是東方天供養「亦復如是」,西方天「亦復如是」、南方天「亦復如是」,就體會不出這個味道。

時諸梵天王,即於佛前,一心同聲以偈頌曰:

善哉見諸佛,救世之聖尊,

能於三界獄,勉出諸眾生。

普智天人尊,哀愍群萌類,

能開甘露門,廣度於一切。

於昔無量劫,空過無有佛,

世尊未出時,十方常暗暝。

三惡道增長,阿修羅亦盛,

諸天眾轉減,死多墮惡道。

不從佛聞法,常行不善事,

色力及智慧,斯等皆減少。

罪業因緣故,失樂及樂想,

住於邪見法,不識善儀則。

不蒙佛所化,常墮於惡道。

佛為世間眼,久遠時乃出,

哀愍諸眾生,故現於世間。

超出成正覺,我等甚欣慶,

及餘一切眾,喜嘆未曾有。

我等諸宮殿,蒙光故嚴飾,

今以奉世尊,唯垂哀納受。

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

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

爾時五百萬億諸梵天王偈贊佛已,各白佛言:唯願世尊,轉於法輪,多所安隱,多所度脫。時諸梵天王而說偈言:

世尊轉法輪,擊甘露法鼓,

度苦惱眾生,開示涅槃道。

唯願受我請,以大微妙音,

哀愍而敷演,無量劫習法。

天堂上也未必都是安定。「阿修羅」在欲界天、有色界天都有;無色界沒有聽說。這類眾生好戰,也時不時在天上挑起戰爭。總地來講,他比人間福報要大。天人福報盡了以後,大多掉到惡道裡去。為什麼?他福報享盡了也不會修福啊!

不從佛聞法,常行不善事,色力及智慧,斯等皆減少:一切的功德都從佛法來。想發財,你用錢財來供養三寶;想健康長壽,你不要殺生,用體力為眾生服務;想升官,想有智慧,你要聽經聞法。我們今生今世一切的福報也好,苦痛也好,都是前世定下來。前世福報已定,來世就靠今生。聽經聞法開智慧,以道受樂,生生世世得大福報,大智慧。

罪業因緣故,失樂及樂想。住於邪見法,不識善儀則:不學佛不聞法的人,只會增加罪業罪報,只會使邪知邪見越來越頑固。「不識善儀則」:「善儀則」就是善知識,老師站在你前面,都不認識。

佛為世間眼,久遠時乃出,哀愍諸眾生,故現於世間。超出成正覺,我等甚欣慶:佛出世間作「世間眼」,沒有佛法來指引,我們都是睜眼瞎,看什麼東西都是邪知邪見。「超出成正覺」,佛在世不染世,叫作「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佛出世是「同塵」,「超出成正覺」是「和光」。也就是說佛在世間出世間現一切相,他都是住於「無住大涅槃」。

我等諸宮殿,蒙光故嚴飾:「蒙光」,蒙大通智勝佛吉祥加持這個法力。

今以奉世尊,惟垂哀納受:「垂哀」:以上對下叫「慈恩垂哀」,就是以慈悲心把手伸下來,接引眾生。

惟願受我請,以大微妙音,哀愍而敷演,無量劫習法:「敷演」,就是開示「無量劫習法」。

爾時大通智勝如來,受十方諸梵天王及十六王子請,即時三轉十二行法輪,若沙門、婆羅門,若天、魔、梵及餘世間所不能轉,謂是苦,是苦集,是苦滅,是苦滅道。及廣說十二因緣法,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名色滅則六入滅,六入滅則觸滅,觸滅則受滅,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死憂悲苦惱滅。佛於天人大眾之中說是法時,六百萬億那由他人,以不受一切法故,而於諸漏,心得解脫,皆得深妙禪定,三明、六通,具八解脫。第二第三第四說法時,千萬億恆河沙那由他等眾生,亦以不受一切法故,而於諸漏,心得解脫。從是已後,諸聲聞眾,無量無邊,不可稱數。

這個「三轉十二行法輪」,是佛在傳小乘法時期,對修聲聞法求證阿羅漢果位的修行人所傳的法門。小乘法的根本的修行次第是「四聖諦」法門,也就是「苦、集、滅、道」。那麼四個法門各轉三次叫「十二行法輪」。

一者,示轉法輪:此是「苦」,逼迫性;此是「集」,招感性;此是「滅」,可證性;此是「道」,可修性。佛講了「三苦八苦」怎樣使得我們受塵勞之苦;然後講「集」,「集」就是苦報之因,講出「身見邊見」,從見惑、思惑、五利使與五鈍使這些角度幫助我們分析;然後再講「道」,無非是三十七道品等等,在《阿彌陀經》就有二十五道品——七菩提分、八正道分、五根、五力,那麼還有「四正勤、四如意足、四念處」十二個道品,共三十七個道品:然後再講「滅諦」,能證得「一分人我空」,解脫分段生死,這是第一轉法輪。

二者,勸轉法輪:反覆勸告、反覆宣講、反覆動員。「此是苦,你應知」,對於那些麻木不仁的人再三強調:你要明白呀!你就是在苦中啊!死到臨頭你還不知道反悔呀?幾十年的壽命剎那間就沒有了。我們所遇到的是無量千萬億年的地獄、惡鬼、畜生之苦,不能麻木不仁吶!所以「此是苦,你應知」。「此是集,你應斷」——你要趕快看破放下,不要麻木不仁。沒有兩全其美,只有權衡利弊。順治皇帝江山都不要,放下了;唐朝龐居士把萬貫家財扔到海里,打草鞋為生。有智慧的人丟下的東西卻被沒有智慧的人拼命地搶奪。得千萬還想得千億,這山望著那山高。

三者,證轉法輪:往往佛是示現神通來表法。「此是苦,我已知;此是集,我已斷;此是滅,我已證;此是道,我已修」。如果講「苦集滅道」這四諦,師父不敢吹大牛;講「法華大法」,我敢,這個「大牛」,「大白牛」是也。「此是苦,我已知」,不僅是我知,大家統統知,「一知一切知」。「此是集,我已斷」,「集」就是苦因,苦是無明為因,「法華三昧」統統包含。「此是滅,我已證」——我們講這個法多年來,講到哪裡,成就到哪裡。「此是道,我已修」——「圓頓大法」心地法門,「一見一切見,一知一切知,一修一切修,一滅一切滅」,祖師大德眾口一詞。心地法門在見道位所見到的「真如」與證道位證到的「真如」無二無別。開、示、悟、入,「即開即示即悟即入」,這就是「華開蓮現」,不歷修證。

若沙門、婆羅門,若天、魔、梵及餘世間所不能轉:佛法之理,唯佛能「轉」。那麼佛「轉」了以後,弟子們可以繼承如來家業。世出世間,天也好,人也好,歷代的宗教家、哲學家、思想家都在探討宇宙人生的真理,可是誰都講不明白,只有佛出世間才開示明白。

「十二因緣法」呢,就是證辟支佛果位的緣覺修行人,或者叫獨覺修行人所修行的法門。那麼這十二因緣法呀,憑緣覺人之利根,在沒有佛或佛法的時代,以他們的宿命通和修行的功德,透過觀察天地宇宙自然現象,結合在過去世中的善根,他能繼續成就。這些人如果遇到諸佛出世或者菩薩傳法,他們也會走出深山叢林,在佛法座下來修行。

十二因緣法:也就是把三世因果報應分為十二個方面、三個階段來說明眾生六道輪迴的來龍去脈,也是對「苦、集、滅、道」的細說、深說。

無明緣行:這裡是講小乘法,不能按照《楞嚴經》深說「三細無明、生相無明」。在這裡的「無明」已經進入「枝末無明」,也就是「發業無明」,或「造業無明」。在造業之前就存在於我們心中的那些很粗糙的無明妄想,由它作為這「十二因緣」的靈魂,它始終起指導支配作用。它是「等流果、異熟果」。怎麼「異熟果」呢?在過去世中造的業在今生今世來受報。有些人他不理解:我一生從未作惡,怎麼受惡報呢?這是「隔世而報」,都是你自已造的因,自作自受。這個相當於「集諦」,是受苦之因。

「緣行」,因為無明而形成了我們的造業。也可以解釋為「行緣於無明」,「行」就是我們所做種種善惡無計。「無計」,有些業非善非惡,屬於中性。比如走路,也是一種業,也要受報。我們生生世世也都有「善惡無計之業」啊。這個「行」屬於「集諦」,是來世受身之因。

行緣識:「識」就是「阿賴耶識」。所有的萬法都共一個「阿賴耶識」,共一個種子倉庫。不管來世做什麼,都離不開「阿賴耶識」這個倉庫。決定你來生來世怎樣受報的,是在你這個時空點活動力最強、對你影響最深、你最執著的那個東西。那個東西呢,就是根據你各個方面種種的習氣來匯合起來的情況——你是貪、嗔、痴、慢、疑,還是慈悲、忍辱、行善、積德,正反各方面的這些最現行、執著最深的善惡和無計,來給你算總賬。來世不管是在天、在人、在鬼、在畜,它總同時有善報和惡報。

抓住當下最重要!如果無量劫來已經決定了你受報——比如來世做一頭豬,你能抓住當下,就能因此而扭轉無量劫以來的命運;乃至最後斷氣那一剎那,那一個念你能抓住,都能大功告成。「八識田中強者牽」,你把「如來藏」道理明白了,其它一切的業報統統讓位。為什麼要勸大家放下一切呀?天大的事情都放下。人家連皇帝都不要當,我們一天到晚在家裡不就是領導姥姥、姥爺、丈夫、兒女。那個說相聲的人講,領導鍋碗瓢盆這麼點官有什麼捨不得啊?所以講這個「識」,也叫我們的心地,也叫我們的心田,跟土地一樣,裡面許多寶藏可以開發。

識緣名色:「名色」就是受報的種子,就是阿賴耶識裡影響力最大的一個末那識。這個時候已經成為我們第七識,投胎。最初它僅僅是像牛奶那樣的一滴液體。所謂「名色」,名義上是一個色法,它還沒有「皮肉筋骨」,但是它已經有了殊勝意義上的「皮肉筋骨」,也就是「四種極微:色、香、味、觸」,是勝義四大。也可以解釋為,「名」是「受想行識」這四種意識心,屬於心法;「色」是「地水火風」四大,叫「名色」。

從「阿賴耶識」到成就為「名色」,這個之間有「中陰身」,非常重要。一般人死之後,往生佛土的人沒有中陰身,下地獄的人也沒有中陰身,昇天要看情況,色界禪定以上的沒有,欲界以下的還是有的。那麼我們現在在人道,就著重於人道來講,所以一般地「中陰身」期間對於人道的、鬼道的、畜生道的眾生有實際意義。中陰身一般是四十九天,但是也有例外——有些第一個七天,第二個七天,逢「七」就走,這是帶有計劃性;也有的不逢「七」就走;還有的中陰身可以延續幾年,乃至幾千年、幾萬年。這個取決於各人的執著心。

首先講那些不正常的投胎。比如透過助念往生的,他不用逢「七」,可以說走就走;也有的把天堂誤以為是極樂世界;也有的把魔道來的誤以為是接引——因為妖魔鬼怪、冤親債主也能變現阿彌陀佛的殊勝之相;也有的在中陰身期間,由於冤親債主太多,到處被追殺,這個時候他就狂奔,如果鑽到草堆裡,好了,變成一條蟲子;也有的在中陰身期間,由於生前貪吃,聞到一股香味後一念貪心就是一隻小爬蟲,叫「溼生」。

明心見性之人,他反而感到很好玩,專門來考察考察:小爬蟲怎麼來的?地獄道怎麼回事?他來看一看,然後到極樂世界報個到,再來娑婆度眾生。是不是很自在?即使阿彌陀佛來了,你還考察一下真假:若是真的,講講「如來藏」的道理,看看對不對;若是假的,你一提「如來藏」,他馬上就沒有影兒了。其實你並不需要誰接,你一念想極樂世界就走了。

在實際的中陰身投胎之前那一剎那,一秒都不用——整個盡虛空遍法界漆黑一團。這個時候呢,在按照計劃中,你要投胎的未來的父母之處自然露出一團亮光。在中陰身期間,沒有速度、距離可言。即使太陽系、銀河系之外的無量恆河沙數銀河系之外的一團光,一念就到,這個心一起步就是超光速。那麼什麼時候去呢?就是在未來父母過夫妻生活的時候。已破除男女之慾之人,他不會受這種干擾。他一看就是:哎呀!到欲界投胎。他眼睛一閉,「阿彌陀佛」一聲就走了。

那麼淫心未除之人,他就湊熱鬧去了——作為第三者進去了。一念妄想融入父精母血之中。所以胎生的眾生要具備父緣、母緣和已緣這三種因素,再加上你的妄想。你沒有這個妄想,當下就解脫。為什麼佛規定:你真想了生死嗎?不可以有男女生活。在家修行也可以,男女生活要斷除。這當然是對修小乘法的人而言。修大乘之人,可以帶業往生,但是也要節制。你果真在夢中、定中都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就能帶業往生,否則也難免欲界之苦。當然了,在佛座下做龍天護法,都有可能。

名色產生以後,在第二個七天有了黃豆大,然後在第四個七天小老鼠大,然後慢慢地每隔七天一個變化,在《佛說入胎經》講得很清楚,與現代醫學透過超聲儀器對十月懷胎進行檢查的結果無二無別。想一想,幾千年前連電都沒有,哪有儀器啊?佛是什麼人吶?如果是男胎,他肚臍眼一定跟母親的肚臍眼保持相反的方向;如果是女胎,則是保持同一方向。兒女到底是什麼啊?祖師大德講,人如果有慧眼,有天眼,要醜得無地自容。

名色緣六入:「六入」就是指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為什麼不叫「根」而叫「入」?因為它既能進入塵世間去造業,又可以從塵世間進入心裡世界,它有雙重性。到了「六入」啊,起初階段可說為神經細胞、神經纖維;再發展呢,為「浮塵六入」,也就是有了皮肉筋骨。

六入緣觸:「六入」一旦形成,就會與外界產生接觸。有些法師解釋為在子宮這個階段,有的解釋在出世以後幾個月。我們知道在孃胎內與出胎後都涉及到「入、觸、受」這種情況就行了。

觸緣受:接觸以後就會有感受,此時產生五種俱生意識。那麼「受」了以後呢?

受緣愛:「愛」,有愛必有恨,這就進入了「想陰」階段,他就可以打妄想了。講到這裡,再把前面的十個因緣作大概分類。

在十二因緣中,把前面的「無明」與「行」劃分為「能引」,「引」什麼?能引未來的生死。把「識、名色、六入、觸、受」這五項劃分為「所引子」,怎麼「所引子」呢?是由「無明」和「行」造業以後所引起來的這種果報。

下面: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愛、取、有」這三個可劃分為「能生子」——第二世的「愛、取、有」即已孕育了第三世的果報,叫「能生子」。有了愛憎之心,就必有取捨之心,叫「愛緣取」,取與舍都是我們的分別心。「取緣有」,造了惡因的當下就已經孕育了來世的果報,這叫「有」。這種果報就已經儲存在我們種子倉庫裡——「發業無明」隨時可以爆發,只要機緣成熟。所以這個「愛、取、有」是屬於來世的,屬於「集諦」。前面的「名色、六入、觸、受」屬於「苦諦」。

「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這裡就涉及到「生、死」這兩個緣。這兩個緣就是第三世的「所生子」,屬於「苦諦」。

這十二因緣概括了三世因果輪迴,可以把它說為「生相」,也可叫作「生門」。這也是對「苦集滅道」這四聖諦中「集諦」和「苦諦」的展開說明。

對於小乘人來講,明白十二因緣就知道了過來的道路,但也沒有涉及到明心見性,是佛作為方便說,依此修行可以出分段生死。

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名色滅則六入滅,六入滅則觸滅,觸滅則受滅,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死憂悲苦惱滅:這是「滅門」,比較好懂。比如說我們知道了從家裡到這裡的來路,現在回去,輕車駕熟。這十二因緣從哪個問題解決,你都能成就。比如「取緣有」,我們每個人都能取。明白這個道理,現在不取,就保持一個清淨心。所以辟支佛利根就利在這裡。他明白以後往山洞裡一鑽,不成功便成仁,他不「取」——眼睛不往外看,耳朵不往外聽,不吃不喝,他修禪定功夫。真正膽大的人,他沒有禪定功夫也能成就。不就是這一條命嗎?不要還不行?有禪定功夫的人,他可以修幾百年、幾千年、幾萬年,總有水落石出之日;但是修不好,要走火入魔,變成山精鬼怪。法門是能成就,關鍵是你能不能成就?百千萬億分之一。講一句公道話:佛講的無量的方便法門,沒有哪一個不能成就,總有個水落石出之日,但是遙遙無期。修小乘法特別強調要有不可思議的頑固意志力;它又比外道法好修——外道法想修昇天,吃泥巴瓦塊,吞雲吐霧,更難修。

所以我們要感恩大法啊!祖師大德看到外道修行、看到小乘人這種經歷,感慨萬分!這些菩薩呀,如果明白「一心三藏」,剎那常住!「剎那」,一剎那就能「常住」,因為他們這個意志力太驚人了。你想想看,吃爛泥巴,甚至還叫人家把這兩條腿掛起來,甚至求人家把自已殺掉。他已經斷除了身見,明白嗎?他知道這個命不重要。我們這些懶東西,能遇到大乘法呀,真是便宜佔光了!應該怎樣感恩吶?

那「十二因緣」通大通小,如果明白「如來藏」之後,你可以按照十二因緣法去閉關。但是我們一般地不主張這樣,好不容易明白了「如來藏」的道理,不要馬上就走,因為要教化眾生。

佛於天人大眾之中說是法時,六百萬億那由他人,以不受一切法故,而於諸漏,心得解脫,皆得深妙禪定,三明六通,具八解脫:「八解脫」是凡夫的「四禪八定」。「三明、六通」無非是證阿羅漢果位,因為「六通」中有「漏盡通」,「三明」中有「漏盡明」。「深妙禪定」是指在因地的功夫,「三明六通,具八解脫」是在果地的功德。這裡也有個次第的。「以不受一切法故,而於諸漏,心得解脫」:「心得解脫」首先是見道。下面,「深妙禪定」是修道,「三明六通,具八解脫」是證道。當下證果的眾生是無量無邊的。小乘人解脫也可以從聽經聞法中解決。「說是法時」,一目瞭然。

第二、第三、第四說法時,千萬億恆河沙那由他等眾生,亦以不受一切法故,而於諸漏,心得解脫:每時之間相隔恐怕也要幾十萬大劫,甚至更多。有些人聽經聞法當場解決,有些人要經過多生多世反覆修證。是不是強調上根機之人當下解脫,中下等根機之人是聽法以後修證解脫?後者不聽法的話能不能解脫啊?更不能。正因為你是中下等根機,所以更需要聽法。要會用心吶!往往有些人講:聽經聞法是你們的事,我們只能一句佛號。真正對眾生負責,不管你願意不願意聽,我都把大法講出來。因為有第七識,他能明白,能種下這個種子。即使今生不能成就,你「第二、第三、第四說法時」也能成就。

你就明白你今天帶一個人來聽一堂課,明天帶一個人來聽十分鐘,你的功德有多大,明白嗎?你把他帶這來聽十分鐘,他最晚在彌勒三會的時候成就。那麼這個成就的人,他將來又可以帶十個八個——不止是帶十個八個,有的帶千個萬個,都是你的功德。

前面是「六百萬億那由他」,後面的是「千萬億恆河沙」——一個恆河沙就有無量個「百千萬億那由他」。要接走多少多少人啊!有些同修擔心:「眾生無邊誓願度」,到底能不能度盡?能度盡。他煩惱無盡,我智慧無量!他眾生無邊,我智慧是無盡!水來土掩,兵來將擋,哪有度不盡的道理?但是到底什麼時候,我也不知道。我只告訴你有度盡之時,到時候就度盡。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人在柯學,做幕後黑手

喜歡白暨豚的彭鶴年

狹長的智利

夏蟲蟲語冰

都市修仙之蛟鱗後人傳

風過兩重山

穿越後,意外拐走了女主

蘑君

記憶,往事從前

拾嵐

崩壞之我在後文明重生

騎芽娜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