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昭旗幟鮮明的表示反對,孫權不聽反覆跟張昭辯論,張昭越說越固執,孫權一下子性起拔出刀對張昭說:“東吳的官員入宮朝拜孤,出宮立即拜見先生,孤對待先生夠尊重的了。很多人對孤說先生怎麼怎麼不好孤都沒有理論,請先生自重別逼得孤做不得已的事情。”這話明顯是威嚇張昭。

張昭沒有說話,只是盯著孫權看了很久然後嘆息道:“老臣知道自己說的話陛下是不會聽從的,可老臣還是每每竭盡忠誠向陛下進言的原因是太后臨去世前是叫老臣到她老人家的床邊聆聽顧命的遺詔的啊。”說完,跪在地上嚎啕大哭,孫權也扔下刀哭了起來。

可哭歸哭,做歸做,還是派人去冊封公孫淵了。張昭氣的稱病不朝,孫權也生氣了,下令用土將張昭家的門封住,張昭反過來也將自己家裡邊的門封了起來。後來公孫淵斬殺了東吳的使者,證明張昭是對的。孫權幾次三番想向張昭求和,張昭不予以理睬,孫權親自來到張昭家來看望,張昭還是不出門說自己病的很嚴重。孫權一怒之下下令火燒張府,以此恐嚇張昭。張昭卻命緊閉大門由他去燒。孫權只好下令救火,然後呆呆地站在府門外。張昭的兩個兒子怕真的惹怒皇帝,強行扶著張昭出府見孫權,孫權將張昭帶回皇宮,深刻的表示錯誤,張昭這才勉強恢復上朝。

試想,早期的孫權會這樣對待張昭嗎?會這樣對待周瑜嗎?再加上後來孫權又重用呂壹這樣的酷吏,連丞相這樣的百官之首都可以隨便彈劾,弄得滿朝上下官員人心惶惶,又怎麼能保持輝煌?

由於劉單的橫空出世,孫權昏招頻出,被迫割讓了交州,損失了將近十萬大軍。東吳的國力嚴重下滑,但這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內部發生了激烈的衝突也就是儲位之爭讓東吳雪上加霜,開始走向覆滅。

孫權稱帝后冊立長子孫登為皇太子,對於這個太子孫權是十分喜愛的,也用心培養。孫登這個人很仁厚,在群臣中也很有威望,百姓們也十分喜愛這位儲君。孫登一直在陪都武昌鎮守,可惜三十三歲病故。臨死前,他給孫權上了一通很長的遺表,推心置腹的向孫權建議重用像陸遜、諸葛瑾這樣的人才,並且建議孫權冊立他的二弟孫和為太子。

孫登之死給孫權帶來很多打擊,他雖然冊立了孫和為太子,其實心裡更喜歡另一個兒子魯王孫霸,所以發生了矛盾。再加上孫權全公主這時粉墨登場,她因為和孫和的母親不和,於是經常在孫權的耳邊說孫和母子的壞話,久而久之孫權更加疏遠太子孫和。

儲君是一國的根本,於是朝臣們互相站隊,很多人支援太子孫和,比如當時已是丞相的陸遜;很多人支援魯王孫霸,比如孫權的女婿全琮。兩個陣營中的大臣們互相攻訐,搞得朝局十分混亂。為此,孫權幾次三番派遣使者去武昌責罵鎮守在那裡的陸遜,陸遜多次上表並請求到京城和孫權溝通,孫權始終不同意。結果是陸遜因此憂苦而死,享年六十三歲。

失去了陸遜,孫權等於是自斷臂膀,這對大漢攻取荊州極為有利。可是孫權還沒結束,他本來就生性多疑,加上兩兒子互相攻擊,一怒之下廢了孫和的太子之位,趕出京師。賜死魯王孫霸,因此被株連的人很多。

事後,孫權冊立小兒子孫亮為太子,總算略微平息了 點朝政的混亂。

最可惜的是陸遜,一個能力不在周瑜之下的名將竟然因此而死,實在可憐、可悲、可嘆。

《三國志》的作者陳壽評價孫權“有勾踐之奇,”這是指的孫權和勾踐一樣能忍辱負重也能殺害功臣。其實,勾踐所受的辱超過孫權百倍,孫權在三國時代是幸運兒。

言情小說相關閱讀More+

緣系開封

沐藍汐月

穿成惡婆婆後,我爆紅娛樂圈

阿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