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上次遇刺以及這次劉理早夭,劉單產生了一個念頭,自已是不是該冊立皇太子了?如果冊立了太子,即使自已真的遭遇不測大漢也不至於無人繼承皇位而引發朝政分裂。

可還是那個問題,立誰呢?

劉單現在又六個皇子,他個人最喜愛的乃是皇五子劉諶,這當然跟他是穿越過來的人有關,歷史上劉禪的七個兒子只有劉諶是最有骨氣的,以死殉社稷。

可按照漢家的制度立儲是應該立嫡長子的,從這個角度來說則應當冊立皇長子劉璿,他既是長子又是皇后之子自然也是嫡子了。

自已當初一衝動讓劉璿做了星彩的兒子,現在可尷尬了。劉單畢竟不是聖人,他怎麼能甘心讓不是自已親生的兒子繼承皇位呢?這可是他自已拼死拼活建立的大漢基業!

但是這麼多年了,劉單從客觀事實上確實待劉璿如親子,已經建立了深厚的父子情誼,他也不忍心去傷害劉璿,作為帝王宮闈秘事也不宜輕易公之於眾。

這也就是為什麼劉璿今年已經十七歲了劉單每次外出都仍然讓皇弟弘農王劉永監國而不是任用劉璿,關於這點劉永也不理解,多次向劉單請辭並且舉薦劉璿監國,劉單總是以劉璿年齡還小作為理由推託。

小嗎?這個理由太牽強了,劉單十七歲不就已經繼承皇位了嗎?

可劉璿畢竟十七歲了,長大了。

如果自已乾綱獨斷一意孤行不冊立劉璿為太子而是讓他去做藩王呢?

估計按照他的威望朝臣們還是會服從的,但非議肯定會有,劉璿也一定會怨恨自已。

真的是難啊。

又聯想到孫權。

孫權年輕時何嘗不是一位明主?手下人才濟濟,取得了很大的勝利,將東吳的版圖開拓到了歷史巔峰。

想當初東吳的實際開創者孫策臨終前在選擇接班人的時候幾乎所有人都認為孫策會選擇像自已的孫翊,可孫策偏偏選擇的是不像自已的二弟孫權。其間的原因除了孫權年齡較長之外,在於孫策相信孫權能守住他開創的基業。

孫策曾經跟孫權說,如果論決戰於沙場行軍打仗爭奪天下,弟弟你不如哥哥我;可如果要開創賢明開放的政治環境,讓整個江東穩定繁榮我不如弟弟你。

也許在孫策心目中已經不指望繼承者能繼續開疆拓土甚至統一天下了,他僅僅指望繼承者能守禦好自已好不容易開創的江東基業就行了,所以他對留給孫權的託孤重臣張昭也是如此交代的。

歷史證明孫策的選擇是正確的,孫權是名優秀的守成之君,打退並戰勝了不可一世的曹操,打退了小覷自已的劉備,成功的保住了江東基業,甚至開疆拓土奪取了大部分荊州和交州的全境。這時的江東基業是何等的強盛,江東之主孫權也是非常的英明。

歲月是無情的,它無情的使孫權從一位明君逐漸變成了昏君。

孫權自十八歲繼位到現在四十年了,大權在握日久他已經習慣了獨斷專行,再加上強敵曹操、劉備先後去世,孫權已經不是當初的孫權了。試想當初的孫權是如何信用周瑜,而後來的他是如何的懷疑並逼死陸遜的。

從這一角度來說周瑜是幸運的,陸遜是可悲的。

自孫權開始變化,江東基業實質上也開始走下坡路。

橫空出世的劉單其實一開始並沒有將東吳當做頭號敵人,他原本還是想堅持諸葛亮“聯吳抗曹”的政策的,可孫權自已作死,幾次三番挑釁劉單這才使劉單下定決心與東吳交戰。

當然了,即使孫權不和劉單為敵,志在一統的劉單最終還是會進攻江東的,孫權的作死只是更加促成了這一過程,加快了劉單的步伐和軍事速度。

言情小說相關閱讀More+

顯眼包天師營業,手插兜創飛三界

錢兜裝滿

[民國]舊時煙雨遇丹青

玊辭

香水假面

雲夢有點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