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正又拿起聖旨宣道:“陛下有旨,御史費禕聽旨。”

費禕出班跪在地上聽旨。

“聖旨,大漢皇帝令:御史費禕多有才學,經丞相推薦,命升任幷州刺史,賜爵都亭侯,主管幷州政務全權處理賑濟災民及善後事宜。欽此。建興十六年十月廿八日。”

“臣領旨謝陛下隆恩。”費禕接旨。

“文偉,此次幷州之任乃是重要使命,望你不負丞相和朕的重託,一定要辦好此事。要知道百姓才是我們的根本啊,不能讓百姓們沒地方住,沒飯吃。”

費禕目光堅定地道:“臣必不負陛下和丞相大人的重託。”

“如此朕就在京師等待你的佳音了。還有一事,朕業已光復了荊州理當告成於先帝靈前。幼常,此事你安排辦理吧。”

禮部尚書馬謖出班應道:“臣領旨,待選擇佳期後臣親自前往惠陵向先帝彙報我大漢光復荊州故土之事。”

劉單笑道:“你是荊州人士,由你前往告祭於先帝靈前實乃最佳人選。”

眾人又商議了些瑣事,劉單宣佈退朝,起身拿起張正遞過來的佩劍然後在眾臣的山呼聲中走出大政殿。

劉單乘坐龍輦返回勤政殿。

回到勤政殿更換完衣服後,劉單問張正:“朕聽說扶風王最近身體不好?”

張正道:“是的,已經派遣御醫前往診治。”

“無大礙吧?”

“御醫只說是需要靜養,應該沒有大礙。”

“朕今日還有政務要處理,明日朕去看望。”說完,繼續處理政務。

次日,劉單擺駕前往弘農王府看望幼弟劉理。

來到劉理寢室,劉理看到皇兄來了本想下榻行禮,劉單忙將他扶在榻上道:“你身體不適還是躺在榻上休息吧。”

劉理弱聲道:“請皇兄恕臣不恭了。”

劉單看劉理面色蒼白恐怕並非病得不輕,當時醫療水平低下,所以對於所謂御醫的診斷劉單不會輕易相信。

劉單問道:“怎麼才幾個月不見賢弟怎麼病成這樣?”

劉理勉強笑道:“人有旦夕禍福,可能是小弟的天命已到,只可惜不能再追隨在皇兄身邊效命疆場了。”

“不會的,你是朕的弟弟,朕不會讓你有事的。你不過才二十來歲,正是青春年華豈能輕易離開人世?對了,朕即刻下令讓神醫張仲景之子張東進京為賢弟診治,他的醫術十分高超,朕相信他一定能治好你的病,賢弟不要擔心。”

“多謝皇兄關懷,有皇兄這樣的兄長是臣弟的福氣。現在在皇兄的治理下我大漢即將一統天下,臣弟到那裡一定好好向父皇稟報,相信父皇一定會十分欣慰的。”

劉單聞言十分傷心,忍著熱淚道:“朕不許你說這種喪氣話,你還要和朕一起征戰沙場呢。”轉頭對張正道:“你快點去傳朕詔命,讓張東火速回京。再傳命戶部準備好一切藥材等張東到後立即趕到弘農王府為弘農王診治。”

張正諾諾連聲,飛快跑出王府宣旨。

劉單對劉理道:“你好好休息吧,朕先走了。”

劉理道:“皇兄慢走。”

劉單看著劉理,心中十分不忍,轉身對弘農王府的從人道:“爾等要悉心照料弘農王,等弘農王病好了朕一定予以重賞。”

說完,又看了看劉理,這才擺駕回宮。

未料,張東還沒趕到,弘農王府傳來噩耗,弘農王劉理病逝。

劉單聞訊十分悲痛,下詔舉國默哀舉朝為弘農王服喪。

劉單親臨弘農王府和扶風王劉永一起為劉理守靈。

在劉理靈前,劉單回憶和劉理一同上陣殺敵的往事心中難過不已。

劉單下詔諡劉理為“悼王,”讓其子劉胤繼承扶風王的爵位。又下詔命在惠陵之側選擇吉壤為劉理建造墳塋,讓他長眠於父皇身邊。

言情小說相關閱讀More+

慢穿每天都在崩潰邊緣的煞白甜

偏坐金鞍調白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