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運輸行業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的經驗與策略研究

---以日本為例

摘要:為了積極響應二十大的號召,加快推動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等調整最佳化,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交通運輸行業綠色低碳轉型極為重要。此課程報告採用資料收集、分析、整合的方法,總結借鑑國際先進經驗及有效做法,提出我國交通運輸行業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的政治措施建議。

關鍵詞:交通運輸 綠色低碳轉型 日本 經驗

(一)綠色交通的定義及綠色交通如何助力低碳轉型:

綠色交通是指為了減輕交通擁擠、降低環境汙染、促進社會公平、節省建設維護費用而發展低汙染、有利於城市環境的多元化城市交通運輸系統。綠色交通是可持續、可協調的交通,它包括幾方面的協調:一是,交通與環境(生態環境、心理環境)的協調;二是,交通與未來發展的協調,即交通要適應於未來的發展;三是,交通與社會的協調,交通要以人為本,為人類提供安全的交通;四是,交通與資源的協調,即以最少的資源維持交通的需求。交通運輸是碳排放的重點領域之一,要全面推進交通運輸綠色低碳轉型,加快形成綠色低碳交通運輸方式。以交通運輸全面綠色低碳轉型為引領,以提升交通運輸裝備能效利用水平為基礎,以最佳化交通運輸用能結構、提高交通運輸組織效率為關鍵,全力推進交通運輸碳達峰碳中和各項工作。

(二)日本在交通運輸行業綠色低碳轉型的案例及經驗:

1、形成了多模式、多層次的綠色交通系統:

(1)日本整合傳統和新型綠色交通方式,形成了多模式的綠色交通系統。在日本城市的交通戰略規劃或出行計劃中,通常對各類綠色交通方式進行全面的功能界定,包括具有城市特色的水運、個人代步的電動腳踏車和清潔能源的小汽車,並明確指出各類綠色交通方式之間可相互替代和銜接。同時,循序漸進地建立慢行交通和地面公交專用的“綠色長廊”,在有限的道路空間設定優先順序和慢行交通訊號燈以實現機動及非機動型綠色交通方式的協調共存,引導城市構建兩兩之間可任意替代與銜接的“走、騎、搭”綠色出行方式,對應形成“大運量公共交通+高品質慢行交通+低碳清潔個性供給交通”的多模式系統,滿足居民多樣化的出行目的。

(2)考慮了不同城市空間尺度和出行目的,形成契合城市空間形態和出行特徵的多層次綠色交通網路。20世紀中期,日本的城市軌道交通線路向邊緣延伸,滿足了居民中、長距離的出行需要,然而地下交通的快速發展使地面公交呈現萎縮趨勢,從而推動日本東京等大城市開始致力於公交線網的最佳化,調整冗餘的公交站點以形成骨幹公交走廊,並在骨幹線路上劃分出便於軌道交通和普通公交線路換乘的銜接站點。20世紀末,隨著慢行交通理念的推廣,透過在銜接站點周邊設定高密度的腳踏車停車區域,滿足了中、短距離出行者的零距離換乘需求。至此,由公共交通構成的主線路、支線路和由慢行交通構成的輔助線路連線了“門到門”的距離,實現了綠色交通服務的精細化轉變。總體而言,日本的多層次綠色交通系統顧及了居民長、中、短距離的出行需求,具有“便捷銜接點+分級結構線網+精細化服務”的特徵。

2、土地利用和城市綠色交通一體化規劃與開發

土地利用與交通系統之間具有密切的互動反饋關係,充分考慮綠色交通系統(尤其是公共交通系統)與用地規劃之間的銜接整合是日本部分城市綠色交通發展的成功經驗。宏觀層面,日本土地利用與公共交通的動態互動可劃分為3種型別:

(1)公共交通引導城市用地發展。公共交通的建設加速土地利用形式的轉換,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率,促進和引導用地向高收益的型別轉變,這種方式在日本大城市中有體現,如東京。

(2)公共交通系統順應城市,以低密度、分散化的土地利用模式帶動公共交通的發展,如北海道。

(3)公共交通系統與城市土地利用互動發展,多存在於強中心、多中心佈局的城市(如東京城市帶),反映為土地利用、交通需求和公共交通系統的動態迴圈發展。

3、“推拉制”與智慧化需求管理出行

需求管理是調控非必要私人交通需求、鼓勵公共交通和非機動化出行的管理手段。日本部分城市關於綠色交通的出行需求管理政策主要為“推拉制”(“推”即同時限制私人小汽車的擁有和使用,降低其吸引力,可歸納為靜態和動態兩種類別: 靜態性管理策略透過對交通源的調整來減少小汽車交通發生量; 動態性管理策略在特定的時間和路徑上對小汽車的使用進行限制,誘導小汽車出行者採用綠色交通方式。例如,源於新加坡的交通擁堵收費政策已在東京等多個日本城市得到推廣和使用,該政策取得成效的主要原因在於能夠依據小汽車聚集的時空特徵進行波動收費,並藉助成熟的技術進行智慧化管理。 “拉”即採用增加基礎設施、改善物質空間出行環境、進行財政補貼及動態調整價格等方式提升綠色交通出行的吸引力。同時,出行即服務理念下的綠色交通出行一體化平臺既彌補了多種綠色交通方式“組合出行”的需求鏈在銜接上的不便,又體現了日本出行需求管理手段向智慧化、資訊化的重要轉變。總體來說,出行需求管理的“推拉制”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絡,依託於大資料、雲平臺等計算機技術協同發揮作用)。

4、日本的“生態駕駛”推廣

(1)教育和培訓:為了提高公眾對於生態駕駛的認知,政府會組織一些教育和培訓工作。日本推出了“生態駕駛十法”,包括出行前、行駛中和日常汽車保養等,並在各種國際會議和交流會上進行宣傳推廣。

日本“生態駕駛十法”的具體內容

(2)利用市場激勵手段

日本政府會利用市場的激勵手段來推廣生態駕駛,如貨車的生態駕駛管理體系。透過政府或者基金會的資助,在貨車上安裝對於生態駕駛的駕駛行為可以記錄、評估和監測的車載裝置,然後對貨車司機的駕駛行為進行總結和相應的指導,並提供生態駕駛的培訓課程。根據日本國土交通省的統計,貨車生態駕駛管理體系可使油耗平均下降%。生態駕駛除了提高燃油效率,還減少了道路交通的事故發生。日本11家交通公司1310輛貨車經過一年的生態駕駛計劃的實施,減少了49%的交通事故發生。日本由國土交通省設立了一個促進委員會專門來推廣生態駕駛的機構。

5.透過政策、法律進行收費

日本嚴格控制停車位,大部分政府部門和企業不會為員工提供內部車位。日本中心區按分鐘收取停車費,通常為每15分鐘150—400日元,而固定泊位的月租金則高達2萬~4萬日元。

日本停車收費示例

(三)國外低碳交通發展經驗總結

1、起步早,對氣候的治理非常重視,進而關注到氣體排放,並逐步發展到對交通低碳化的管控,這種分階段一步一步發展的策略,為低碳交通的發展奠定很好的基礎,使低碳交通在發展時具備了很好的政策法律環境以及輿論環境。日本對交通的治理從交通擁堵開始,但這個國家普遍在交通擁堵發生前就已經制定了有效的方案,抑制了交通擁堵的發生或即便發生擁堵也不會很嚴重。

2、有相關立法保障。日本有嚴格的立法體系,在低碳交通發展時,也有相對性的法律制度確保相關政策的有效實施。而且在交通違規行為或不利於低碳交通發展的行為出現時,相關部門能夠確保嚴格按照條例執行。

3、政府主導,協同發展。日本在進行低碳交通發展規劃時,幾乎都與城市規劃相結合,在進行交通規劃的同時,城市的多中心區域、商區、學區、住宅區以及主要交通樞紐有效結合,避免了重複建設,也提高了低碳城市的發展效率。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在引導公眾乘坐公共交通、軌道交通時,都配有非常方便人性化的設施或服務。

4、靈活使用經濟槓桿。日本靈活運用了經濟槓桿的作用。日本運用經濟槓桿提高了私家車的使用成本,對當地低碳交通的發展效果顯著。

(四)對我國交通運輸行業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的啟示

1、選取典型城市,分批實現交通發展低碳化

我國城市經濟發展不平衡。交通擁堵、交通汙染和交通能源消耗雖然是我國交通運輸業在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但不同城市地區的發展情況有所不同。除此之外,我國低碳交通發展尚處於探索階段,如果等待國家透過總結試點城市的經驗,進而再試點,再論證,再頒佈低碳交通發展戰略規劃,屆時我國的交通問題將會又發生新的變化。本著早發現問題、早治理問題、早降減碳排放的原則,我國在低碳交通發展過程中,可以對不同城市進行分批處理。

2、從國家層面引導低碳交通、低碳城市和低碳經濟協同發展

日本低碳交通的發展經驗表明,低碳交通發展規劃與城市發展規劃、低碳經濟發展規劃密切相關。我國不能單獨發展低碳交通而忽略了低碳交通與城市發展、

低碳經濟發展的關係。因此,我國政府部門應該從國家層面頒佈相關的協同發展規劃或指導思想,以便各級部門在對各自地區進行低碳交通發展規劃時能夠全面長遠考慮,避免重複建設、無效建設以及建設浪費等現象的發生。例如,目前在我國擬建立京津冀大都市圈的背景下,可以加強京津冀各地之間綜合交通統建設待京津冀協同發展整體思路明確後,河北省各個城市可根據規劃設計具體的城市發展和低碳交通發展方案,該方案應該具有較強的應用性,方案制定後在未來中長期發展中都不應該發生變化。

3、利用高科技手段,實現交通智慧化管理

我國與低碳交通相關的技術領域、新能源的研發應用並不佔有優勢,在如何降減不合格氣體排放方面亦缺少創新。就目前情況看,除了繼續保持對上述問題的研發外,我國應重視智慧交通的發展。透過引進先進的智慧交通裝置,實時握路面交通狀況,更好地對交通擁堵情況進行疏散。從日本的先進經驗看,智慧交通系統是解決交通擁堵的主要技術手段。例如,建設交通誘導系統,動態為駕駛員提供避開交通擁擠、交通事故的最優行駛路線,改善交通控制系統,將現有的固定配時方式改進為全感應式,進一步規範交叉口執行秩序等。

4、改善出行環境,加強低碳出行宣傳

倡匯出行者低碳出行,要從兩方面進行:一方面改善出行環境,另一方面要加大低碳出行的宣傳力度。國外倡導公交出行、軌道交通出行時,都配有完善的乘車、換車環境。例如,國內在下雨天乘公交車會有很多不便,但境外基本都有直通公交站點的避雨路線。例如,新加坡、日本的房屋前都有雨達,行人甚至可以不用帶雨傘,直接到達公交站點而不被雨淋。在低碳宣傳方面,要大力宣傳培養居民從自我做起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透過公益廣告、宣傳片、宣傳語、公益活動等方式改變居民現有的出行方式,真正讓廣大民眾做到身體力行,低碳出行。

5、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和制度體系建設

我國政府已經意識到我國現有的法律法規沒有辦法應對日益多變的社會現象,因此,也正在積極修改1919年出臺的《環境保護法》,在修改完善該法律的同時,可以借鑑歐美國家的《清潔空氣法》,將與低碳交通相關的內容編排進去以便對低碳交通的監管或相關措施的實施提供必要的法律依據。除此之外,也可以從國家層面制定《低碳交通發展戰略》或《交通出行規劃》等制度,為各地實施低碳交通提供指導方向。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全家反派,聽我心聲後逆天改命

半半夢

開局劍尊救了妮可羅賓

沐雲星

在夏天遇見風

南方花貫

茅山出師後,我在凡間除魔衛道

執骨

殤情神劍

美熙小姐

sans專賣店

猴子教教主一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