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課程的啟示與收穫

1.觀看《讀書致貧》紀錄片有感

我並不認為中國的教育產業化導致了貧困,貧困的根源在於社會生產力水平的落後。相比於發達國家,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確實相對落後,如果我將社會資源比作成一塊蛋糕,那麼發達國家是蛋糕大,分的人又少,中國恰恰相反,所以會導致部分人分到的蛋糕少。然而中國現行的高考制度只不過是分蛋糕的一種規則(規則有很多,比如家庭背景、勞動付出等),哪怕中國像發達國家一樣因材施教,也會致使部分人貧困,比如一部分對籃球有天賦的人從小就是學習籃球,但由於籃球所佔的蛋糕只有這麼多,籃球水平相對落後的人分到的蛋糕也會很少,也就是貧困。不過說來幸運,中國目前還是透過高考來劃分層次,使我有幸能上這節課,看了這部紀錄片。

2.中美頂級企業家之間的對比

我記得老師在一節課提到了這個話題,併發出了一個疑問:是馬雲這樣的企業家還是馬斯克這樣的企業家值得讚揚?於是課後我去了解了一下,2019年,馬雲在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和馬斯克有一段對話,原本我以為兩人的交流會是一次史詩級的視覺盛宴,結果兩人全程尬聊,完全不在一個頻道上,被網友嘲諷為“雞同鴨講”。當馬斯克提到未來技術的時候,馬雲說人類有愛,當馬斯克說出自已對探索外星科技的看法後,馬雲卻表示“將100萬人送上火星是偉大的,但我們也要關心地球上的人們,我更感興趣的是地球,這裡正在發生的事情。”很明顯,在這次對話中,馬雲任何想要表達的東西,馬斯克都能聽懂,可他表達的東西,馬雲根本就不懂,也不想懂。不過有趣的是,兩個的對話影片在外網上接近3千萬的播放量,影片標題卻是《當馬斯克意識到中國的首富馬雲是個白痴》。可看完整個影片可以發現,馬雲和馬斯克的思想境界差了十萬八千里,馬斯克的內心裡裝的是星辰大海,馬雲想的是怎麼賺老百姓的錢。馬斯克用賺來的錢造火箭,而馬雲卻把手伸向了社群團購,和賣菜的商販們搶奪起了人民群眾的菜籃子。

作為一家網際網路科技公司不重視技術,而重視營銷策略,難道不是南轅北轍嗎?未來中美的競爭肯定是越來越激烈,而且一定不光是國家的競爭,也是中美頂級企業之間的競爭,我想如果中國頂級企業家不重視技術,馬雲的“馬家廚房”是比不過馬斯克的“馬家星艦計劃”的。

3.教育要使人更加全面,而不是狹隘和偏激

我記得老師在課上不止一次提到“安徽副教授被搶話筒”這個事件,還說評論區有高人,但我找了很久都沒有找到那條評論。當副教授說到“讀書是為了錢”的時候,一學生衝上去搶奪話筒說“我們是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個本沒錯,但我認為這個學生還應該知道除此之外更多的東西。然而可以從這個事件的背後發掘到更多的東西,中國的中小學愛國教育是否有所不足,或者說太足了以至於使得學生變得偏激。

教育的本質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而不是狹隘和偏激的個體。在教育過程中,不僅需要傳授知識,還需要引導學生形成開放、多元和平衡的思維方式。教育應該是一個多維度的過程,不僅僅關注愛國主義,還要關注其他方面的素養和價值觀。中國的中小學愛國教育在強調愛國主義時,有時可能會忽視了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維和全球視野的重要性。這種偏向可能導致學生過於偏激,只看到國家利益而忽視了個人成長和社會的多元性。

4.好的工作是自由的,有吸引力的

什麼是好的工作?上完這門課,我有了新的認識。老師講自已在“跨世紀公務員”與“大學老師”之間的抉擇,對我啟發很大。就如現在上學,只要當天有早八,那這一天基本都是在瞌睡中度過的。能夠相對自由的安排時間,一定是好工作的前提。還有近幾節課說到的“早上想上班,晚上想回家”,我認為也是好工作的前提,比如我現在上學就是“早上不想上課,晚上想回寢”。

好的工作,可以被定義為一個能夠給予個體滿足感、自由和意義的職業。這種工作不僅僅是為了生計,更是一種生活方式,能夠讓人每天早上期待上班,晚上期待回家,實現個人夢想和抱負。當一個人能夠在工作中找到這些元素時,他們就會體驗到真正的職業滿足感,而不僅僅是在工作崗位上度過一天。

二、我的職業生涯規劃

1.引言

作為一名交通運輸工程學院交通運輸系的大三學生,我認真考慮過我的職業發展,深信我在鐵路列車執行圖最佳化方面可以做出一定的貢獻。

2.自我評估

我是一個性格內向的人,不太擅長大量交流,但我擁有堅定的決心和專注的品質。我能夠久坐冷板凳,投入時間和精力深入研究問題,而且我對數學和物理有著濃厚的興趣和紮實的基礎。這些特質使我非常適合從事科研工作,結合我所學的專業知識,我認為從事有關鐵路列車執行圖最佳化方面的工作最為適合。

3.交通運輸行業現狀

鐵路運輸一直是我心中的熱情所在。鐵路系統在現代社會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但面臨著許多挑戰,如效率提升、成本控制、可持續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問題。鐵路列車執行圖最佳化是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之一,透過合理的列車排程和時刻表設計,可以提高鐵路系統的執行效率、降低成本,並減少對環境的影響。然而,這是一個複雜的問題,需要深入的研究和創新的解決方案。

4.設定職業目標

在深入瞭解行業現狀後,我決定將我的職業目標明確為成為一名鐵路列車執行圖最佳化專家。我的職業目標包括:

① 參與國內外鐵路運輸專案,為提高鐵路系統的執行效率和可持續性提供創新的解決方案。

② 深入研究列車執行圖最佳化領域,發表高水平的研究論文,為學術界和業界提供有價值的見解。

③ 建立自已的團隊或研究小組,培養新一代鐵路執行圖最佳化專家,共同推動行業的發展。

5.如何行動

為了實現這些職業目標,我將採取以下行動:

① 首先,在大三、大四拿下好的績點,爭取能夠保研,以期能夠提升自我價值

② 在本科階段深化數學和物理知識,特別是運籌學和最佳化領域,以提高我的技術能力。

③ 大四實習期積極參與行業實踐,爭取實習和工作機會,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專案中。

④ 在研究生階段尋求導師或合作伙伴,共同開展研究專案,解決鐵路列車執行圖最佳化問題。

⑤ 在研究生階段參加國內外相關研討會和學術會議,積累經驗,建立國際化的學術網路。

⑥ 不斷關注行業動態,瞭解最新的技術和趨勢,保持自已在領域內的前沿地位。

總結而言,我對鐵路列車執行圖最佳化領域充滿熱情,認為自已具備必要的特質和潛力。我希望能夠為鐵路運輸系統的改進和最佳化做出貢獻,並將我的職業生涯奉獻給這個領域。

三、創新人才是如何產生的?為什麼中國教育難以產生創新人才?

創新人才的產生是一個複雜的過程,通常涉及多個因素的相互作用。以下是一些關鍵因素:

①教育環境:創新人才通常在鼓勵創造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的教育環境中培養出來。這種環境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探索未知領域,並挑戰現有觀念。

②文化因素:文化背景對創新能力的培養也有重要影響。一種鼓勵冒險、容忍失敗並重視原創性的文化環境,更有可能孕育出創新人才。

③資源和機會:資源的可用性,如資金、研究設施和與領域專家的合作機會,對於創新人才的發展至關重要。

至於為什麼中國教育難以產生創新人才,這個問題較為複雜,涉及教育體系、文化和社會價值觀等多個方面。我認為一些可能的原因包括:

①應試教育模式:中國的教育體系在很大程度上是以考試為中心的。這種模式可能限制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批判性思維的發展,因為重點主要放在記憶和重複知識上,而不是鼓勵創新和探索。

②文化壓力:在中國傳統文化背景下,遵守傳統和尊重權威可能被看重於個人創新和冒險。這可能導致學生在追求創新時感到受限。

③資源分配:儘管中國在教育和研究方面的投資日益增加,但資源分配仍存在不平衡,這限制了創新人才在特定領域或地區的發展。

④教育體制的靈活性:教育體系的靈活性和對新想法的開放程度也是影響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因素。體制的僵化可能阻礙創新思維的培養。

需要強調的是,這些因素並不是固定不變的,中國在培養創新人才方面也在不斷努力和進步。近年來中國加大了對高等教育和科研的投資,努力改革教育體系,以促進創新能力的發展。

四、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在哪裡?如何應對?

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是一個普遍性的問題,其原因多樣且複雜。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①經濟環境:經濟增長放緩或衰退期間,企業減少招聘,導致就業機會減少。此外,技術進步導致某些工作崗位的需求減少,也是影響大學生就業的一個因素。

②教育與市場需求不匹配:大學教育與勞動市場需求之間的脫節是導致大學生就業難的重要原因之一。教育體系可能沒有及時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導致畢業生的技能和知識無法滿足僱主的要求。

③就業市場競爭加劇: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擁有大學學歷的人數增加,導致就業市場的競爭更加激烈。

④就業觀念和期望值問題:當前大學生對就業的期望可能與實際市場情況不符,這可能包括對工作性質、薪酬和晉升機會的不切實際期望。

⑤職業指導和支援服務不足:在一些高校,有效的職業指導和就業支援服務可能不足,這使得學生在求職過程中缺乏必要的指導和支援。

應對這一問題,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①加強職業教育與培訓:高校應加強與企業的合作,瞭解市場需求,調整課程設定,使之更加符合市場需求。

②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透過實習、專案合作等方式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提升其就業競爭力。

③提供更多職業規劃和就業指導服務:高校應提供更多的職業規劃和就業指導服務,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市場需求,制定符合自已興趣和專長的職業發展路徑。

④激勵創業和自主就業:鼓勵和支援大學生創業,為他們提供必要的資源和指導,可以作為就業的一個重要渠道。

⑤政府政策支援:政府可以透過制定有利於就業的政策,比如減稅、提供就業補貼等,來刺激企業招聘和創造就業機會。

⑥培養終身學習意識:鼓勵大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不斷提升自已的技能和知識,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勞動市場。

總之,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包括教育體系的改革、政府政策的支援以及社會對就業觀念的調整。透過這些綜合措施,可以逐步緩解大學生的就業難題。

五、如何理解“激勵”與“溝通”在管理中的重要性?

在管理學中,“激勵”與“溝通”被視為組織成功的關鍵要素。它們在促進員工的工作滿意度、提高團隊效率以及實現組織目標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以下是我對這兩個概念的深入理解:

1.激勵的重要性

動力理論:激勵理論,如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赫茲伯格的雙因素理論、和麥克利蘭的成就動機理論,都強調了滿足員工個人需求的重要性。這些理論指出,員工的滿足感是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的關鍵。

員工績效與參與度:有效的激勵機制能夠提高員工的工作績效和參與度。透過承認和獎勵員工的貢獻,可以提高他們的工作滿意度和忠誠度。

目標設定與實現:激勵可以幫助員工明確目標,提高完成任務的積極性和效率。普遍應用的SMART(具體、可衡量、可達成、相關、時限)目標設定原則就是一個例子。

2.溝通的重要性

資訊流動與透明度:有效的溝通確保資訊在組織內部及時、準確地流動。這對於提高透明度、構建信任以及確保所有員工對組織的目標和策略有清晰的理解至關重要。

衝突解決與團隊協作:良好的溝通技能有助於解決團隊內部的衝突,促進團隊成員之間的協作。這對於維護團隊的穩定性和提高團隊效率非常重要。

組織變革與適應:在組織變革過程中,有效的溝通可以幫助員工理解和適應變化,減少不確定性和抵抗感,促進組織的順利轉型。

3.結合激勵與溝通

在現代管理實踐中,激勵與溝通往往是相互關聯的。例如,透明的溝通可以增強激勵策略的有效性,因為員工更容易理解和認同他們的工作目標及其對組織的重要性。同樣,有效的激勵可以促進更開放和誠實的溝通,因為員工感到更被尊重和價值。

激勵與溝通在管理學中的重要性不僅體現在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和滿意度上,還體現在促進組織的整體健康和長期成功上。一個具有高度激勵和良好溝通文化的組織更有可能擁有高效率、高適應性和高員工忠誠度,這些都是現代組織成功的關鍵因素。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廢棄工廠之時空裂縫

冬滅

後宮的懿症被安陵容治好了

麥麥統治世界

當我穿越提瓦特大陸

小降

流光煙影

暗號是神馬呢

權力巔峰:從縣委秘書到省委書記

一拾二畫

萬界流放者柯南

懲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