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諾索斯,這個充滿神秘色彩的地方,曾經有一位卓越的雅典藝術家、雕塑家及建築師——代達羅斯。他以非凡的才華,為國王米諾斯修建了一座聞名遐邇的迷宮。這座迷宮錯綜複雜,通道縱橫交錯,一旦踏入其中,便難以找到出口。國王米諾斯為了懲罰他不忠的妻子帕西法伊,將她囚禁在這座迷宮之中。因為帕西法伊迷戀上了神物白牛,並生下了一個半人半牛的怪物——米諾陶羅斯。為了平息怪物的怒火,雅典人每隔七年都要獻上七個小夥子和七個姑娘作為祭品。

然而,在第三個七年來臨時,阿爾戈斯的兒子忒修斯挺身而出,決心挑戰這個可怕的怪物。他勇敢地闖入了迷宮,並與米諾陶羅斯展開了一場激戰。最終,忒修斯戰勝了怪物,並依靠米諾斯國王的女兒阿里阿德娜贈予的那條系在入口的線,成功地找到了返回的路徑。

雖然古希臘神話中描繪了這座迷宮的存在,但在歷史文獻中卻鮮有確鑿的證據來證明它的真實存在。當希臘人開始撰寫自已的歷史時,迷宮已經消失在了時間的長河中。然而,許多研究人員依然堅信,這座迷宮曾是世上的奇蹟之一。

那麼,我們如何得知這座迷宮究竟是一座怎樣的建築呢?答案得益於英國考古學家伊文思的傑出貢獻。他前往克里特島,尋找一種在牛津博物館的印章上見過的神秘象形文字。原本計劃只停留一週的伊文思,在散步時被凱夫拉山崗所吸引,這座山崗彷彿承載著古老的秘密。於是,他開始了長達近30年的發掘工作。

最終,伊文思的努力得到了回報。他發掘出的並非一座普通的城市,而是規模宏大的米諾斯王宮——克諾索斯迷宮。這一發現為我們揭示了迷宮的真實面貌,也讓我們得以窺見古代克里特文明的輝煌。

史學界普遍認為,克里特(或米諾斯)文明的核心在於宮殿。這些宮殿不僅是社會的中心,更是文明發展的重要支撐。如果沒有這些宮殿,克里特社會恐怕難以存續。根據許多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的研究,克里特島上的第一批宮殿大約出現在公元前3000~2000年之間。正是在這一時期,宮殿群的基本框架逐漸形成,它們主要圍繞一座大型北向南延伸的內院分佈。宮殿群的建造以中心院子為軸線展開,隨後在中心院的四周陸續修建了其他宮殿。這一建築格局不僅展示了古代克里特人的智慧與才華,也為我們揭示了那個神秘而輝煌的文明時代。

宮殿群的平面圖很可能最初在克諾索斯得以成形,這裡孕育了科學上享有盛名的最大、最複雜的建築綜合體。宮殿的修建並非按照預先設定的藍圖進行,而是由內而外逐漸展開。一些學者正是透過這一特點來解釋克諾索斯某些宮殿正面不規則的現象。這些錯落有致、層次分明的建築群體之間,透過臺階和走廊緊密相連,甚至有些臺階和走廊深入地下。宮殿內,部分房間採光充足,明亮通透,而另一些則隱藏在半明半暗之中,光影交錯,更增添了幾分神秘感。

米諾斯王宮歷經多次改建與擴建,最終建成了一座長150米、寬100米的宏偉建築。宮殿的主院兩側,廂房層疊而上,臺階高達四層樓之多。廂房內設有采光孔、小內院、走廊、大廳和起居室,佈局精巧,功能各異。

宮殿的其餘部分則透過各自的名稱、高度和建築特色加以區分。例如,西側的樓閣高達兩到三層,底層包括寬敞的倉庫、小型祭祀室以及裝飾華麗的居室;而東側的樓閣則深深嵌入山丘的斜坡之下,僅最上層朝向內院的部分露出地面。西側長廊更是別具一格,長長的柱廊朝向內院,營造出一種莊嚴而神聖的氛圍。

學者們將宮殿西側的大廳暫稱為“覲見廳”,因為這裡四周環繞著寶座和椅子,顯然是為朝廷重臣們準備的會晤之地。廳內還擺放著象徵權力的雙鉞,彰顯著王者的威嚴。通往頂層正門的樓梯上裝飾著精美的緣飾,上面繪有臣民列隊行進、獻上豐厚貢品的壁畫,展現出王宮的繁華與榮耀。

國王的內居室位於大殿下方,周圍環繞著狹窄而明亮的柱廊小院、寬敞的大廳以及豪華舒適的臥室。宮殿內部裝飾豐富多彩,建築手法多樣,創造出獨特的繪畫透視效果。寬大的窗戶和寬敞的大門使得四周景色盡收眼底,而柱廊則幾乎消除了內外界限,使室內與室外融為一體。陽光和新鮮空氣透過上層特製的窗戶、拱頂和門上的小孔灑入室內每一個角落,營造出宜人的居住環境。

克里特島的建築師們擅長在王宮內修建浴室,並鋪設排水和通風系統,以調節室內冷暖空氣供應,保持恆溫。為避免地震帶來的危害,他們建造了具有彈性的牆壁,並交替使用石頭和木磚作為建築材料。宮殿地上地下佈滿了無數通道、秘道、樓梯和走廊,錯綜複雜,宛如迷宮。至於房屋看似無序的排列,學者們認為這是由於地震以及公元前1380年火災後在原宮殿舊址上重新修建所致。

在清理克諾索斯迷宮舊址的過程中,伊文思及其助手驚奇地發現,迷宮牆上佈滿了精美的壁畫。這些壁畫不僅技藝高超,更引發了研究者們一系列新的疑問。例如,畫中那些梳妝檯上姿態優雅的仕女們究竟源自何方?她們梳著獨特的髮型,紅唇豔麗,笑容嬌媚,被研究者們親切地稱為“巴黎女子”、“美婦人”或“宮廷貴婦”。儘管這些稱呼十分貼切,但她們的真實身份可能只是神婆、弄蛇女巫或是女神。她們的身材苗條,穿著蔚藍色或鮮紅色的蓬鬆鍾式裙,袒胸露背,髮型別緻,珍珠繞發。那保養得極好的裸臂、小巧的鷹鉤鼻和櫻桃小嘴邊的微笑,都讓人過目難忘。

克里特花瓶和宮殿簷壁上也雕刻著大量裝飾圖案,色彩鮮豔,歷久彌新。在一幅壁畫中,幾個克里特人正在表演鬥牛,他們勇敢地抓住牛的雙角,在奔跑的牛背上翻跟頭。這究竟是運動還是祭祀儀式?伊文思曾試圖解開這一謎題,但即便向西班牙鬥牛士請教,也未能得到明確的答案。因為抓住奔跑中的牛角並在牛作之字形奔跑時翻越其背,對人類來說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然而,這卻是克里特居民鍾愛的遊戲。

在克諾索斯迷宮的“金鑾殿”牆上,還畫著神秘的獅身鷹首怪獸。這些長著獅身、鷹翅和鷹頭的動物,在盛開的百合花映襯下,顯得並不恐怖,反而更像生活在天堂花園裡的居民,更像是手工藝品。它們擁有長長的天鵝般的脖子,獅尾高高翹起,尾部裝飾著精美的渦形圖紋,甚至給人一種可以與它們在草原上玩耍的錯覺。看來,關於怪物牛米諾陶羅斯的傳說並非空穴來風。

克諾索斯迷宮的牆上還雕刻著無數浮雕,甚至在石制和金制的餐具上也能看到牛的圖案。這些牛有的正在友好地戲耍圓球,有的則在狂怒中奔跑,而與之相伴的克里特鬥牛士則難以分辨是在與之玩耍還是在與之搏鬥。牛的圖騰崇拜在島上曾經盛行一時,但遺憾的是,學者們至今仍未能明確那裡的宗教信仰究竟是何模樣。在米諾斯的建築中,考古學家們尚未發現任何關於宗教的遺蹟,甚至連稍微沾邊的寺廟也未曾找到。這實在令人費解,因為在地中海東部及西部地區與克里特毗鄰的地方,如馬耳他島,此類建築相當普遍。經過對大量事實和考古發掘成果的深入比對,學者們推測,在克諾索斯建築中,宮殿或許已經取代了實際上並不存在的寺廟。伊文思本人也持此觀點,他認為克諾索斯迷宮是一座聖所,是“祭司王”的住所。在這裡,祭司王作為女神的活化身和她的兒子,與女神進行直接交流。因此,王宮便成為了神聖的女神與祭司王的總寺廟,這也就解釋了為何沒有其他形式的寺廟存在。

克里特島宮殿群坐落於一個特殊的位置,這本身就彰顯了其神聖不可侵犯的地位。在米諾斯人的信仰體系中,自然風光的每一處細節都蘊含著深厚的宗教象徵意義。他們視每一處景緻為偉大女神——土地母親——存在的無可辯駁的證明,而宮殿群便坐落於這位女神的懷抱之中。宮殿內各式各樣的浮雕,描繪了宗教禮儀及儀式場景,進一步印證了其神聖性。其中,鬥牛士的行進場面、反覆出現的米諾斯鬥牛術等元素尤為突出。

學者們深入研究後認為,這些浮雕與它們所表現的真實事件之間存在著某種奇妙的聯絡。這些浮雕可能不僅僅是藝術表現,更是用來鞏固和加強宗教儀式神秘效果的重要工具。整個宮廷的生活方式都充滿了宗教儀式的氛圍,且嚴格遵循著教規禮儀。這種生活方式在埃及宮廷、赫梯國以及地中海地區的其他國家中同樣存在,顯示了米諾斯宮的神性本質。

宮殿的牆壁和屋頂上裝飾著各種神性標誌,進一步體現了其神聖性。在宮殿的許多房間內,都可以看到雙頭斧、獻牛角、八角形盾牌等圖案。尤其是雙頭斧,其希臘語名稱為“拉波里斯”,學者們據此推斷,“迷宮”一詞可能正是由此而來,最初用來指代“雙斧屋”——即米諾斯王宮。

“拉波里斯”作為克里特居民宗教圖騰的一個重要符號,其存在並非偶然。在據說是宙斯誕生地的洞窟中,人們發現了與宮殿內相似的斧子圖案。克諾索斯迷宮的內院用石磚鋪砌而成,其中可能有一個或多個柱廊,甚至可能建有上層迴廊。這裡曾是米諾斯鬥牛表演的場所,作為一年一度宗教儀式慶典中的重頭戲,它承載著祈求土地豐收和維持世界和諧與平衡的重任。

那麼,神秘的克諾索斯迷宮真的曾是諸神的場所嗎?米諾斯王宮是否真的存在過?這些問題我們尚無法回答,只能期待未來考古發掘能夠帶來更多揭示真相的線索。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人在柯學,做幕後黑手

喜歡白暨豚的彭鶴年

狹長的智利

夏蟲蟲語冰

都市修仙之蛟鱗後人傳

風過兩重山

穿越後,意外拐走了女主

蘑君

記憶,往事從前

拾嵐

崩壞之我在後文明重生

騎芽娜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