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榮麾下只有數千人,且都是士氣消沉之軍,如何能敵李傕、郭汜之眾。

李傕領軍殺在最前,直接將徐榮軍沖垮,其本人更是殺至徐榮面前,徐榮已經知道局勢已去,手持長矛做出最後抵抗。

即便終要兵敗身亡,也要選擇戰死而倒。

眨眼間,徐榮及其親軍士卒,被李傕軍團團圍殺,徐榮被數根長矛刺穿,當場便死於混戰中。

“叛賊徐榮首級在此!”

李傕親手將徐榮首級割下,然後用長矛高高挑起空中,向著四周發出暴喝聲。

這個時候,西涼軍也陷入復仇之火,不但要斬殺徐榮本人,對於徐榮麾下的軍卒,也全部斬首不饒。

因為西涼軍人多勢眾,望眼處盡是西涼軍將士,便想逃跑都沒有可能。

不到一個時辰,數千人的徐榮軍,全軍覆沒於戰場。

而西涼軍並未停止腳步,繼續向著西面長安進兵,尤其是樊稠、郭汜二將,更是下令全速行進,最早抵達長安城之下。

此時,呂布也逃回長安城,麾下兵馬折損三成,且人人都是灰頭土臉。

如此一幕,令城中官民心驚膽戰,尤其是王允最是恐懼。

作為誅殺董卓的策劃者,王允心中非常的清楚,城外的董卓舊部兵馬,絕對不可能饒他王允,其家眷也都難以倖免。

王允不擅長軍事,立刻傳召城中諸將,如皇甫嵩、呂布、崔烈、王欣等將,以及太常種拂、太僕魯旭、大鴻臚周奐、司隸校尉黃琬等好友,商討如何抵禦城外的西涼軍。

“涼州韓遂、馬騰,素與董卓之軍仇怨,可派使者赦免其罪,再承諾財寶金錢為利,請其發兵夾攻董卓餘孽。”司隸校尉黃琬提議道。

韓遂、馬騰也是西涼軍,但跟董卓卻非一系,董卓乃西涼的朝廷正軍,馬騰、韓遂卻是叛軍。

皇甫嵩反對道:“韓遂、馬騰久叛國家,不可多信!”

王允雖知皇甫嵩言之有理,但如今這個局勢別無他法,只能選擇採納黃琬的提議,又令呂布、皇甫嵩守衛長安城門。

就這樣,王允等人商定策略,眾人立刻各行其事。

然而,王允共同商議的文武,竟然不包括太尉周忠、司空楊彪,這卻令朝堂不少官員感到憤怒。

已然到了如此局面,王允竟然還只顧親近之人,對於周忠、楊彪等朝中重臣,仍然是不肯信任相待。

周忠、楊彪雖然不明確發聲,但二人及所代表的勢力,對於王允的不滿程度,也達到了最高閾值。

故而,在王允安排各處城防時,周忠、楊彪所代表的勢力,卻是各自都陽奉陰違。

這令王允對二人也更加不滿,甚至私下對親信提言,說等解決西涼軍之後,便要像對待趙謙一樣,也將二人羅罪下獄。

……

……

下邽城。

張繡留下兩千步軍守城,自已率領萬人精銳兵馬,也終於向著長安城進發。

兩日後,張繡便抵達長安城下,各部西涼軍也都抵達,將長安城徹底包圍。

李傕、郭汜、張濟、張繡、樊稠、李蒙、王方、董越、賈詡、宋果……

數十名董卓舊部將領,齊聚在李傕的大帳中,商討著圍攻長安之事。

而在場眾將之中,也各自分成了四派,分別為李傕、郭汜、樊稠和張濟張繡叔侄。

其中,李傕掌握兵馬最多,還有最精銳的飛熊軍,乃是四派中最有實力的。

故而,李傕常以統帥自居,多次給各將分配將令。

郭汜、樊稠等將雖然不服,奈何實力的確不如人,便也只能暫時忍氣吞聲。

張繡對此倒不甚介意,現在不是爭權的時候。

“長安城堅糧足,諸位可有破城妙策?”李傕向著眾將問道。

眾將面面相覷,並沒有太多良策。

“如此,便只有強攻而已!”

李傕繼續說道:“本將進攻東門,樊稠進攻西門,郭汜進攻南門,張濟進攻北門,可有異議?”

眾將也沒有異議。

當即,十萬餘眾分作四部,對著長安四面圍攻。

對於張繡而言,他也是首次攻打堅城,雖然心知攻城之戰,必然會多有損失,但是卻未因此憐惜。

因為張繡很清楚,如果打不下長安城,那麼一切都白搭。

當即,張繡軍也緊鑼密鼓,一面伐木打造攻城器械,一面向長安挖掘坑道。

李傕、郭汜、樊稠等將,也都沒有划水摸魚,同樣指揮兵馬攻城。

大軍四面圍攻,十日輪番攻城,且皆是猛攻。

這十日,每日攻城的時候,都有上千人傷亡,但一切都有意義。

西涼軍數次攻上城頭,雖然最終都被守軍擋住,但長安守軍的頹糜姿態,依舊被眾將所察覺。

長安城內人心不齊,遲早可以攻下長安。

終於。

此日夜間,有一人從長安東城牆,順著吊籃離開城池,並帶著密信求見李傕。

“在下楊亦,為中郎將董承麾下,願助將軍奪取東門!”此人見到李傕後,立刻向李傕拜言道,並奉上董承的書信。

董承乃董太后的族侄,隨著董卓入洛掌控朝廷,董承曾暫時歸服麾下。

而隨著王允掌控朝廷,董承又迅速切割董卓派系,繼而轉投聽命於王允。

不過,董承真正屬於的派系,乃是楊彪代表的一股勢力。

隨著這十天的攻防,楊彪、周忠的勢力也意識到,長安城遲早要被攻破,再加上王允目中無人。

於是,他們可不願跟從王允陪葬,甚至想借此同西涼軍合作,既要剷除王允的一干勢力,也要重新掌控漢室朝堂。

對此,李傕自然極為願意,他也需要聯合重臣,才能在攻破長安後,獲得最為巨大的利益。

甚至,成為董公第二,也並不是問題。

當即,李傕答應彼此聯手,裡應外合殺入城中。

就在李傕暗聯楊彪、董承之時,北門也有一人攜信偷摸出城,前來張繡的軍營求見。

此人乃侍中趙溫的親信,而趙溫則是趙謙的弟弟。

原來,趙溫也是來聯絡張繡,願意作為內應開北門,配合張繡軍奪取長安。

“叟兵都尉賈龍,深受家主之恩,可領兩千叟兵,幫助將軍奪城!”信使向張繡說明道,“後日夜裡,以三根火把為號,便會開啟北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愛你我沒錯

依夢

重生之如果我是甄嬛傳裡的她

我叫飛飛魚

愛吃紅豆麵的小羊的新書

愛吃紅豆麵的小羊

女尊大人饒了我吧

予安公子

病嬌師尊師姐都不對勁

特別不變態

綺麗風雲:探尋華夏巾幗傳奇

琢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