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第二個黃金週一起來的還有一道詔書。派午林任回謝使出使西夏。

蘇軾還送過來更炸裂的一個訊息,這詔令是後宮太后提的。

又是後宮,午林百思不得其解。

午林只對太皇太后有所瞭解,對高太后知之甚少。

太皇太后,仁宗時期的第二任皇后。

仁宗是個顏控,喜歡明豔動人的張美人。第一任皇后死後。仁宗堅持要立張美人為皇后,朝中大臣不允。

稱張美人出身太低,大臣們為仁宗選了德才兼備,具有大家風範的曹皇后。

24歲的仁宗任性,在洞房花燭夜,拜完堂後沒有留下,直接去了張美人的宮中過夜。

以此表達對大臣的不滿。以後故事也並沒有什麼反轉,仁宗不喜曹皇后。曹皇后一生無子無女。

得不到寵愛的曹皇后專心搞事業,她在宮殿做肉脯,釀酒,養蠶,織布,讀書,練字。

她善飛白,寫的一手好字。

後來有一次,宮中發生內侍叛亂,曹皇后臨危不亂,指揮得當,事情得到平息。

讓人大跌眼鏡的是,仁宗卻以張美人冒險前來為由,想立張美人為後。

卻妄加揣測曹皇后是自導自演叛亂。欲廢后。

後因無憑無證,又受到重臣阻止,才不了了之。

自此宋仁宗還有兩次欲廢后,都沒有得逞。

並且,宋仁宗在曹皇后還在世時,張貴妃死後,也就是那個曾經的張美人死後,堅持以皇后的封號,皇后的禮儀下葬,也就是大家議論不休的生死兩皇后。

即使如此,曹皇后依然不悲不喜,把自已的事業搞得有聲有色。

活過了仁宗,英宗,活到了神宗時期,成了太皇太后。

如果當時曹皇后沉浸在愛而不得的痛苦中,估計也活不了這麼久。

三任皇帝都曾詢問曹皇后政事,曹皇后都有獨到見解。

然而只是說出見解,卻並不堅持,也不幹政。

包括這次新法,太皇太后其實也是反對新法的。那也只是提出自已的看法,卻並不干涉皇帝執政。

傳說曹皇后的弟弟,就是曹國舅,也就是八仙之一的那個曹國舅。

想到此,午林突然產生了一種奇怪的想法。曹國舅這可是仙人吶,能不能把自已打發回去?午林內心又升騰起了一絲希望。

致於高太后,午林不熟。

只知道是太皇太后的外甥女。反對新法。跟隨太皇太后多年,神宗死後不到三個月,聽從司馬光建議,下詔廢除新法。避開子三年不改父志的孝訓。

這道讓午林出使西夏的詔令確實是高太后提的,趙頊沒覺得有何不妥,就同意了。

高太后對午林上躥下跳,鼓吹新法,頗為不喜。

特別是午林一紙賭約,捂住了所有反對者的聲音。讓高太后的不滿達到頂點。

反對新法的大臣滕甫,明白高太后的心思。

給高太后出了一計,讓午林出使西夏。送高太后回謝西夏梁太后的信。

而信中卻是斥責,辱罵梁太后,一如王勃罵武則天。

目的就是惹怒性情狠厲,喜怒無常的梁太后,殺了使者午林,這一計叫借刀殺人。

至於那封信。再派使者送一封真正的回信即可。

高太后同意了這一計策。於是才有了午林出使西夏。

而午林對此一無所知,午林還在一心為大宋著想,覺得出使西夏雖然大材小用,既然用了就要用的風生水起,不能浪費了折騰西夏的機會。

躊躇滿志的午林,在為出使西夏做準備。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亡國公主的復仇路

M璃兒

詩歌與皇后

小胡先生的

斗羅大陸之鳳吟記

無憂忘我

落於歸

聊音

綜漫:穿梭救贖之旅

她的輕語

躺在南總懷裡撒個嬌

小說搜刮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