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專業人員盯著工地的建設情況,村民們就輕鬆多了,只需要埋頭苦幹就行。

農民嘛,別的沒有,就是能下力氣做苦工。

本來今年村裡就回來了好多中青年,都是些在外面打工賺錢少的,或者是在外幹得不開心的,都回來了。

主要是看到村裡種地的人,靠著岑星這棵大樹,真的在土裡刨出錢來了。於是也跟風回來種地。

這會兒,好多人都在家裡呢,家裡工地上請一些人幹活,自己也跟著幹一點。

有的特別困難的家庭,全靠家裡人,今天做一點明天做一點。

反正村裡有老闆們贊助的一些攪拌機之類的機器,輕鬆許多。

比如說拆房子。

花上一兩百,請臺小挖掘機,兩三下就把爛牆扒拉下來了。

挖機走了,家裡的大人小孩,慢慢把爛泥磚撿起,扔到三輪車斗裡,一小車一小車的把這些土塊拉到地裡。

村裡有些人家的地挺缺泥的,拆了的黃泥磚砸碎堆回去,還增加了土層厚度呢。

一間舊房子,慢慢做,一兩天也拉完了。再花一兩天清理一下地表的其他垃圾,就可以挖地基了。

接下來請建築師團隊給在地面上畫好挖地基的線,又花一兩百請挖機把地基坑挖好。

從村委登記領回需要的鋼筋,去別人家學習一兩天怎樣扎鋼筋,回來就在自己家這邊依樣畫葫蘆。

時不時還會有工程師來巡視,有弄錯的,還能及時得到糾正。

就是這樣,那些經濟情況不大好的人家,也能依靠自己的雙手建起新房子。

這種當然是非常極端的情況。

一般家庭,去年今年都賺到了些錢了,願意花錢僱施工隊。

附近村有好幾個施工隊,大工程做不了,建小樓房還是不錯的 。又有沈老闆請來的設計師團隊在旁邊監工。

所有的小樓同步施工,像流水線作業一樣,速度和效率是很高的。

眼看著,這房子就有了規模了。

…………

趁著這次村裡大搞基建的機會,村裡的做自媒體的人紛紛出手。

直播的有好幾個,每天舉著手機在自己家和鄰居的工地晃來晃去。

有做短影片的,把自己家受災,到拆房,到重建的一整個過程,搞成了系列作品。在各個平臺上投放。

這麼多人一起動手,來自同一個地區,又都是相似的內容,無意之間形成了一個自媒體矩陣,引起了非常多網友的注意。

有網友恍然間發現他們那地方是水果產區。

於是好多網友在他們的影片下面發評論,擔心他們那裡的果園被沖毀,會不會今年冬季,就沒有好吃便宜的桔子和柑橘了。

特別是春節的時候,要是沒有沙糖桔,那可是大事。

發影片的趕緊回覆,村裡的果園果樹都沒有受影響,還給他們拍了果園的影片為證。

說明到了秋冬時節,岑家村的水果一定如約上架。

受災的只是他們村的老村這邊,因為地勢低,而且泥磚房子年久失修,又被水泡了,所以才要重新修。

又有網友看到之前倒塌房子的影片,質疑岑家村怎麼這麼窮困落後,是扶貧工作沒做好嗎?居然還有這麼破舊的土房子在使用。

拍影片的小夥伴們,又得拍一期影片,把那些新村的樓房拍進影片裡去,向網友們說明岑家村有好房子。

那些破舊的土房子,危房,早已不再使用,咱們的扶貧工作還是有效果的,讓網友不要擔心。

現在的基建建設,是為了發展村裡的旅遊業,建設一些有地方特色的民宿,讓遊客有地方住。

剛好有網友來過岑家村參加過音樂節的,對岑家村印象非常好,對岑家村周邊的自然風光印象也非常深刻。

給網友們科普了一通,說是岑家村風景非常美,現在交通很方便,物價也很便宜,還有很多可以採摘水果的水果園,建議大家有機會可以去旅遊

就是他們去的時候住宿的條件差一點,只能住帳篷,民宿很少。不過如果經過這次大規模的基建之後,估計岑家村的接待能力有所上升,到時候過去玩肯定就更舒服了。

並說明自己是肯定還會去岑家村玩的。

這個網友的話引起很多人的好奇。

沈湘怡的團隊發現了這個宣傳機會。

趕緊蹭熱度,發了一波之前在露營地開音樂會的影片和照片出來。

沈湘怡又通知了李老闆。

李老闆也不是傻子,趕緊安排公關部門發了一波舊素材,屬於炒舊飯了。但效果還是不錯的,獲得了不少的流量,讓旗下的摳腳藝人也亮相了一波。

這兩人都覺得自己蹭岑家村的流量賺了。

…………

由於宣傳真的做得太好,網友們要求再次開辦音樂節的呼聲很高,李老闆和沈老闆打算趁著暑假還沒有結束,在八月下旬再開辦一次持續一週的音樂節。

聽到這個訊息的岑家村村委會坐不住了。

本以為今年夏天遭遇了颱風襲擊,夏季旅遊的紅利是吃不到了。

沒想到沈老闆他們居然還能拉來旅遊的客人。

那可不得了了,大家又可以賺上一筆了。

有了上一次的音樂節打樣,大家都知道應該怎麼搞了。

大家火速打掃衛生,準備迎客。

美食一條街搞起來。

周邊村鎮有什麼水果的,拉過來。

家裡有什麼做美食的手藝的,拉出來。

岑家村這次給場地上畫好了經營的區域,管理得更規範了,不再是亂糟糟的。

另外還有一個讓人意外的是,擺攤的不再只是岑家村的村民了,有好多企業也來申請攤位。

有賣飲料的,賣土特產的,賣零食的,甚至還有賣板材賣木地板的也來了。

小韋支書問那個賣木地板的老闆,他是怎麼想的。這傢伙說,就是他來參加個音樂節,順便拉公司員工過來團建,沒有表演的白天,讓員工輪流在攤點這裡宣傳宣傳,發展發展客戶,反正閒著也是閒著,要是撈到幾個客戶,也是白賺的。

好麼,這麼懂見縫插針,怪不得人家能做資本家。

音樂節還沒開始,村委這邊,已經收到了一大筆的攤位租賃費。

“怪不得都要搞旅遊節啊,這是真賺錢啊。”看著眼前的一幕,村長和村支書彷彿看到了一條金光大道。

言情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囤好物資卻穿到了七零年代

柺子李喜歡吃桃子

這本古言不對勁

小一的

炎帝從鬥羅開始

發糕熱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