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靈帝光和七年,184年,天災、人禍加上邊陲戰爭,走投無路的窮苦百姓紛紛揭竿而起,在太平道教主張角的領導下發動了\"黃巾起義\",成為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農民起義。

張角,鉅鹿(今河北寧晉)人,不知從哪得到本《太平經》,經過一段時間的潛心研究,略有小成,於是就和他的兩個弟弟張寶、張梁一起創立了太平道。(演義中為南華老仙授張角《太平要術》三卷)

張角自稱\"大賢良師\",張寶、張梁自稱\"大醫\",他們打著治病救人的旗號,十餘年間發展了幾十萬教徒。當然了,這些教徒主要是窮苦的百姓,也有少數的官商。

為便於管理,張角將全國設為三十六方,各方首領稱為\"渠帥\"。眼看時機成熟,張角喊出了\"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號,準備發動起義,他讓起義軍頭扎黃巾,故又稱黃巾起義。

起義還未開始就不順利,一個叫馬元義的一方渠帥,因為叛徒告密被朝廷捕捉後,車裂於洛陽。另外捕捉的還有一千餘人,眼看事情要敗露,張角連夜通知提前起義。

張角自稱\"天公將軍\",張寶自稱\"地公將軍\",張梁自稱\"人公將軍\"。起義軍轟轟烈烈,所到之處官軍皆望風而逃,三個月內就攻佔了鉅鹿、廣陽、廣宗、下曲陽、南陽等大片土地。

劉宏這才慌了,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懼,他慌忙派中郎將盧植、皇甫嵩、朱儁等帶兵進行圍剿,但是用兵就要花錢,國庫空虛,劉宏也不想掏自已的腰包,怎麼辦呢?

太常劉焉①向靈帝建議道:\"將部分刺史改為州牧,由宗室或重臣擔任,讓其擁有地方軍、政之權,以便加強地方政權的實力,更易控制地方,有效進剿黃巾殘部。\"

沒有更好的辦法,劉宏也只好同意了。於是各地州府招兵買馬,豪強地主也紛紛起兵,配合官軍鎮壓起義,這就開啟了三國亂世的序幕。

由於黃巾領導人張角等缺乏長遠的政治眼光和軍事戰略頭腦,又沒有統一的領導和指揮,隊伍又缺乏有素的軍事訓練和培養,兵力分散,基本處於各自為戰狀態,很快黃巾軍就被東漢兵力逐個分割包圍,潁川、陳國、汝南、東郡和南陽的黃巾軍相繼失敗。

不久,黃巾領導人張角在冀州病死,張梁亦在廣宗(今河北廣宗縣)和皇甫嵩交戰中戰死,3萬多黃巾軍被殺,5萬多人投河而死,張角被剖棺戮屍。隨即張寶也於下曲陽(今河北晉縣西北)兵敗陣亡,起義十個月的黃巾軍在官府豪強的鎮壓下失敗了。

後期,黃巾餘部仍在全國各地堅持鬥爭,規模最大的要數冀州境內張燕領導的黑山軍,據說有百萬之眾。官渡之戰後,張燕領導的黑山軍投降了曹操,張燕被封為安國亭侯,食邑五百戶,黃巾算是徹底覆滅。

註釋:

①劉焉:漢室宗親,漢景帝之子魯恭王劉餘後裔,後為益州牧,割據一方。

三國點:黃巾主要領導人的結局

\"天公將軍\"張角:黃巾軍領袖,起義7個月後病死於冀州(今河北衡水西南),後被破棺戮屍,運回京師;

\"地公將軍\"張寶:被皇甫嵩打敗於下曲陽(今河北晉縣西北),陣亡;

\"人公將軍\"張梁:被皇甫嵩打敗於廣宗(今河北廣宗縣),陣亡;

馬元義:黃巾大方首領,起事前被告密,被捕於洛陽,遭車裂;

波才:黃巾軍高階將領,長社之戰被皇甫嵩與曹操打敗,黃巾東線摧毀;

彭脫:黃巾軍渠帥,被皇甫嵩、朱儁在豫州汝南郡西華縣擊破大敗;

管亥:青州黃巾軍渠帥,圍北海相孔融于都昌,被劉備救援擊退;(演義中被關羽數十合斬殺)

張曼成:南陽黃巾軍渠帥,被南陽太守秦頡斬殺;

趙弘:張曼成部將,繼任為帥,被朱儁剿滅;

韓忠:張曼成部將,趙弘被剿滅後,韓忠領導餘部被朱儁擊敗而投降,後被南陽太守秦頡所殺;

劉闢:汝南黃巾軍將領,曹袁官渡之戰時,劉闢與劉備併力略許下,後為曹仁所敗。

張燕:黃巾後期黑山軍首領,官渡之戰時投降曹操,被任命為平北將軍,封安國亭侯。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天作有雨人作有禍別做靜靜的待著

使用者36882082

徐三爺,你的夫人王小姐好像變了

F寶

夢穿異世

餘季葉

我向往的一生

河裡螃蟹

最好的我們,不止於盛夏

搗蛋熱乾麵

桂南邊陲靈異錄

唄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