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安搖了搖腦袋,說:“你的想法太美好了——前提是那些人真能被感化的話。”

“推行郡縣制度那時就不會那麼坎坷。”

“更不會發生。”

“刺殺蒙毅和李信的事。”

他直接提出了反對意見。

對於那些六國殘存勢力,

就不能手下留情。

扶蘇眉頭緊鎖,說:“掌櫃的,照你這麼說,”

“非得透過血腥手段,事情才能解決嗎?”

“能和平處理好的事,”

“為何非得用極端方法呢?”

他有些困惑不解。

難道除了暴力鎮壓,別無他法?

教化真的毫無作用?

嬴政、李斯、馮去疾、王賁和王翦五個人都沒出聲,

靜靜地聽著兩人的爭論。

這是一場可能決定大秦國未來走向的辯論。

趙安抿了口酒,淡淡道:“所謂的教化,”

“是用來教導那些願意歸順我大秦,”

“且已成為大秦一員的人。”

“而對於那些居心叵測,”

“時刻圖謀顛覆我大秦的逆賊,”

“教化不過是空談。”

“唯有手中的利劍,才能發揮最大的效用。”

他說話時,手指比作利劍,空中虛劃了一下。

在他看來,必須先用雷霆手腕,清除所有不願臣服者,

剩下的再慢慢透過教化融入大秦。

否則,那些不服從者背後搞破壞,

教化根本無法實施。

扶蘇仍不贊同趙安的觀點,追問:“一味地屠殺,採取暴力手段,”

“豈不是加劇了秦人和六國百姓間的矛盾?”

“這樣一來,只會事態更糟,”

“讓原本緊張的局面徹底爆發,”

“戰火四起,又有多少無辜的人要受連累?”

“加上邊關問題,”

“內外交困,我大秦如何應對?”

他這一問,話題陡然放大,

從六國殘餘勢力,

一下擴充套件到全天下的格局,

乃至大秦根基是否穩固,

好不容易統一的江山,是否會面臨傾覆危機。

嬴政等人也開始思考扶蘇提出的這一問題,

這已不是單一計策或區域性利益,而是關乎整個國家。

即便深思,他們依然保持沉默,

都等待趙安如何回應。

趙安揮了揮手:“你這個問題,乍聽似乎有關聯,”

“但細究之下,完全是兩碼事。”

“首先,你說的各處戰火,”

“我已說過解決辦法——收繳天下的武器。”

“沒了兵器,他們再怎麼鬧騰,”

“只要我大秦鐵騎一到,瞬間就能平息烽火。”

“過去我們能做到,現在一樣可以!”

“至於你說的無辜之人,”

“任何膽敢捲入此事的,都該受到懲罰。”

“沒有一個是清白的!”

趙安瞬間面露寒意,

身上散發出不可抵擋的氣勢,

周圍的王翦、李斯等人不由感到一陣寒意,

下意識地動了動身子。

這些朝中重臣心中一凜,

除了王翦早有疑慮,略顯驚訝,

其餘李斯、馮去疾和王賁三人,

紛紛瞪大眼睛,

目光中滿是震驚。

他們難以置信,這種震撼的氣勢和霸道的話語出自趙安之口。

在他們認知中,

只有皇帝才具備這樣的氣度。

這位年輕的掌櫃,究竟是何方神聖?

三人心中不禁生出一絲疑惑。

嬴政最是鎮定,

但面色也稍有波動。

“真沒想到,這位掌櫃竟說出這番話,”

“還有剛才那股氣勢,”

“與寡人有些相似。”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難道這位掌櫃真與阿房有關?”

嬴政心中疑雲再起,

他從未放棄對趙安的調查,

然而每次傳來的情報都沒用,

不僅找不到趙安的父親,

就連母親也無從查起。

這讓嬴政十分困惑。

正當幾人心中雜念紛飛時,

趙安又開口,把眾人的思緒拉回正軌。

“再說你提到的邊關,”

“據我所知,蒙恬將軍已率軍前往,”

“待冬去春來,便與北方胡人決一雌雄。”

“我敢斷言,此役我大秦必勝無疑!”

他話音剛落,扶蘇還在思考如何反駁,

倒是王翦先開了口,問:“掌櫃為何得出這個結論?”

“要知道北方胡人絕非易與之輩,”

“很難徹底根除。”

儘管他未曾親歷與胡人交戰,

但從資料中,王翦對此略知一二。

況且,自秦國立國以來,就與這些遊牧民族交鋒,

從春秋時期的西戎,

到戰國的義渠,

秦國積累了豐富對抗遊牧民族的經驗。

更何況胡人難以徹底滅絕,

打垮一個大部落,

很快就有新的部落崛起,再次統治草原。

因此,王翦得出胡人難除的結論,

注意,是難除,而非無法應對。

趙安不假思索,脫口而出,“無論從軍事裝備,還是士兵素質來看,”

“我大秦軍隊都遠超胡人。”

“縱使胡人騎射自幼熟練,”

“我們人數上的優勢也非常明顯。”

“我大秦鐵騎踏平六國,一統天下,本就是精英中的精英。”

“對付北方胡人自然不在話下。”

“至於老王你說的徹底根除,確實不易,”

“但也並非不可能。”

“只要措施得當,也能讓北方胡人成為我大秦的一分子。”

說到這裡,趙安停頓了下。

趙這邊的事還沒解決,辯論未完,

趙安不想再給自己添新議題,

畢竟那實在太累。

嬴政等人自然被趙安的話所吸引,

他們也明白,

這事不急,所以沒急於發問,

都在等扶蘇如何反駁趙安剛才的說法。

一時之間,雅間內一片寂靜。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紅樓:無雙玉公子

暗黑沉淪

崇禎十五年神降大明

零點魔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