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蘇緊鎖著眉頭,還在冥思苦想。

他琢磨著,怎麼才能從自己的立場出發,說出讓趙安徹底心悅誠服的話來。

雖然他對趙安充滿敬佩,

但遇到原則性問題,

扶蘇決定要據理力爭。

約莫一盞茶的時間過後,扶蘇開了口:

“掌櫃,照您所說,六國的百姓豈不是都該遭殃?”

他沒直接反駁,而是反問道。

之所以問出這麼膚淺的問題,

是因為扶蘇心裡藏著大招,

就看趙安如何接招了。

趙安點點頭說:“自然不是。”

“我們的最終目的是讓六國百姓徹底忘掉故土,”

“讓他們真心實意成為我大秦國的一員。”

“這條原則決不能忽視。”

無論採取何種策略或改革,哪怕引發多大的流血犧牲,消除六國舊民與大秦之間的隔閡,讓他們完全融入大秦,

這一核心目的,不容忽視。

因為所有努力,

都是為了讓人安定,

從而穩住天下,避免再起波瀾。

扶蘇臉上露出一絲得意,趁熱打鐵:“掌櫃既然這麼說,又為何贊同殺戮呢?”

“兵法上講,上策是用謀略,不戰而勝最為高明。”

“無意義的殺戮,只會加劇六國民眾與我大秦的矛盾。”

“這樣怎能讓他們忘卻故土,又怎能讓他們融入大秦呢?”

扶蘇顯得有些激動,

他覺得自己終於贏了趙安一回,

就等著趙安認輸,

好慶祝一番。

趙安笑了。

沒想到,繞了一圈,扶蘇又回到了最本質的問題上。

他不知該說扶蘇聰明還是聰明反被聰明誤,

或許只能解釋為,

當局者迷!

其實,這個問題很容易反駁。

趙安淡淡問:“如果有意顛覆大秦之人,該不該殺?”

扶蘇不假思索:“當然該殺!”

話音剛落,他愣住了。

不待扶蘇回應,趙安續道:“既該殺,那些懷揣不良之心的六國遺民為何不能殺?”

“難道因為他們曾是貴族,有權有勢,”

“就要享有特權嗎?”

“我認為,越如此,越應除掉這些違抗君命的人。”

“少了他們,”

“天下會安寧許多。”

扶蘇這時才意識到,自己以為完美的反擊,

竟隱藏著致命漏洞。

“我這是怎麼了?”

“為什麼沒想到這一點?”扶蘇內心自問。

難道自己太過急躁?

扶蘇反覆自責。

隨後又說:“但若善加利用,”

“這些人能更快助我大秦穩固各方,”

“確保政策順暢執行,”

“還能輔助管理各地百姓。”

“這等好事,掌櫃沒想到嗎?”

此時扶蘇額頭上已滲出汗珠,

先前的自信已蕩然無存,

不敢肯定自己的論點是否又被趙安抓到破綻。

未等扶蘇想明白,趙安的反擊已至:

“這些我自然想到了。”

“但你漏了一個關鍵點。”

“人心!”

“真心歸順我大秦的六國遺民自然會這麼做,”

“那些一心復國的遺民,只會藉機壯大勢力,”

“為未來的行動鋪路。”

“讓遺民進咸陽居住,正是為了甄別。”趙安輕而易舉地反駁。

且他這並非信口開河,

一切都有據可循,

均基於之前的計劃提出。

扶蘇仍不服輸,忙問:“若引發天下動盪,又該如何?”

即便疑惑已出口,

扶蘇卻像被抽走了力氣,

整個人失去了精神。

因為話一出口,他知道,自己已敗。

這問題簡單得過分,

連他自己都明白答案。

動盪又怎樣?

敢鬧事,就全殺了!

殺一儆百,

這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手段。

趙安卻未直說,淡淡道:“真到了那天,也無需擔憂。”

“直接派兵鎮壓,自然能直接解決問題,”

“但這法子開頭有效,”

“我們真正要做的是,讓他們無處遁形,”

“讓整個世界,再無他們的立足之地。”

“這樣一來,即使他們逃脫,”

“也無法再掀起風浪。”

扶蘇眼前一亮,

沒想到趙安還有後續對策。

“掌櫃能否詳談?”扶蘇連忙問。

嬴政、王翦、李斯等人也甚是好奇,

他們也想知道趙安有何妙計。

他們能想到的,不過是派兵圍剿,大面積搜捕,

此外,他們確實無計可施。

趙安笑道:“很簡單,從敵人內部瓦解。”

“派遣密探潛入,”

“然後傳遍天下,揭露他們企圖破壞來之不易的和平,想讓天下重陷混亂,”

“讓百姓再次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雙管齊下,”

“能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趙安說完,夾起一塊肉,美滋滋地吃起來。

他說得暢快,

但這番話卻如晴天霹靂,

在嬴政等人腦中轟鳴。

暗中安插密探他們還能想到,

但製造輿論,大規模宣傳的計策,

他們聞所未聞。

趙安又一次給了他們巨大驚喜。

扶蘇聲音微弱地問:“掌櫃,散佈訊息真有效嗎?”

他心存疑惑,

想問個清楚,

也讓趙安解釋一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三位兄長無敵流,我呢?

日誦千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