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食管的上端續於咽,下行穿 過膈的食管裂孔與胃連線;長約25~28cm;門齒距食管起點約15cm。

2.胃黏膜層的細胞:

(1)主細胞,分泌胃蛋白酶和凝乳酶原

(2)壁細胞,分泌鹽酸和抗貧血因子

(3)胃竇部有G細胞分泌促胃液素

3.胃上緣稱胃小彎;胃潰瘍和胃癌多發生於胃幽門竇近胃小彎處;混合性食物從進食至胃完全排空約需4~6小時。

4.十二指腸球部是十二指腸潰瘍好發部位;十二指腸大乳頭是膽總管和胰管的共同開口;分節運動是小腸特有的運動形式。

5.空腹時大腸最常見的運動形式是袋狀往返運動。

6.闌尾體表投影約在臍與右骼前上棘連線中外1\/3交界處,稱為麥氏點。

7.齒狀線是直腸和肛管的交界線,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8.正常成人胰腺長約15- 20cm;胰腺外分泌產生胰液,每日分泌量約750m1500ml;胰腺內分泌由胰島的多種細胞構成,其中以B細胞數量最多,分泌胰島索。

9.嬰兒胃量水平位,雨門括約肌發育良好而肛門括約肌發育不成熟,加上吸奶時常吸咽過多空氣,易發生溢奶和嘔吐。

10.鵝口瘡又稱雪口病,為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皰疹性口腔炎由單純皰疹病毒感染所致。

11.鵝口瘡本病特徵是口腔黏膜表面出現白色乳凝塊樣物;皰疹性口腔炎患者水疤迅速破潰後形成淺潰瘍,上面覆蓋黃白色纖維素性滲出物;潰瘍性口腔炎患者糜爛面或淺潰瘍表面有纖維性炎性滲出物形成的灰白色假膜。

12.保持口腔清潔可用3%過氧化氫溶液或%依沙吖啶(利凡諾)溶液清洗潰瘍面,促進口腔黏膜癒合;鵝口瘡患兒選用2%碳酸氫鈉溶液清潔口腔,每日2- 4次,以餐後1小時左右為宜,區域性可塗抹10萬-20萬U\/ml制黴菌素魚肝油混懸溶液,塗藥後囑患兒閉口10分鐘,再祛除棉球或紗布,然後取出隔離唾液的紗布或棉球,囑患兒不可立即漱口、飲水或進食。

13.皰症性口腔炎具有較強的傳染性,應注意與患兒隔離;鵝口瘡患兒使用過的奶瓶、水瓶及奶頭應放於5%碳酸氫鈉溶液浸泡30min後洗淨再煮沸消毒。

14.慢性胃炎是由各種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是胃部最常見的疾病之-一,發病率在胃疾病中為首位;其中幽門螺桿菌感染慢性胃窶炎最常見;自身免疫性胃炎患者可有舌炎及貧血。

15.胃鏡檢查是慢性胃炎最可靠的確診方法。

16.有膽汁反流的慢性胃炎患者,可用考來烯胺或氫氧化鋁凝膠吸附;硫糖鋁在餐前1小時與睡前服用效果最好。

17.若慢性胃炎患者有少量出血可給予牛奶、米湯等,以中和胃酸,利於黏膜的恢復。

18.十二指腸潰瘍好發於球部;胃潰瘍多見於胃角和胃竇小彎。

19.消化性潰瘍的病因與幽]螺桿菌感染、胃酸分泌過多、胃黏膜保護作用減弱等因素有關;幽門螺桿菌感染為消化性潰瘍的重要發病原因,非甾體抗炎藥也可引起消化性潰瘍。

20.消化性潰瘍病程以慢性病程、週期性發作、節律性上腹痛為特點;消化性潰瘍的主要症狀為:上腹痛;消化性潰瘍最常見的併發症是:出血,患者可表現為嘔血與黑便;消化性潰瘍最嚴重的併發症是:穿孔;消化性潰瘍首選檢查方式是:胃鏡檢查與黏膜活檢。

21.胃潰瘍患者疼痛常在進餐後小時出現,典型節律為進食-疼痛-緩解;十二指腸潰瘍患者疼痛為飢餓痛或空腹痛,疼痛節律為疼痛進食-緩解。

22.消化性潰瘍患者X線鋇餐檢查潰瘍的X線直接徵象為龕影。

23.目前最強的胃酸分泌抑制劑是:奧美拉唑。

24對胃能膜有保護作用的藥物有: (1)枸糙酸鉍鉀(2)硫糖鋁

25.胃潰瘍治療首選畢1式,十二指腸潰痛治療首選畢Ⅱ式。

26.消化性潰瘍治療抗酸藥應在餐後1小時及睡前服用,應避免與牛奶同時服用:抗膽鹼能藥及胃動力藥如多潘立酮,西沙必利等宜在餐前1小時及睡前1小時服用。

27.急性潰瘍穿孔伴有休克患者應平臥,禁食、禁飲、胃腸減壓,可減少胃腸內容物繼續流入腹腔;合併出血者宜取平臥位、暫時禁食、輸液、輸血;合併幽門梗阻者,術前3天,每晚可用300-500ml 溫等滲鹽水洗胃,以減輕胃壁水腫和炎症,有利於術後吻合口癒合。

28.消化性漬瘍患者術後待血壓平穩後宜取低半臥位、禁食、胃腸減壓、輸液及應用抗生素。

29.消化性潰瘍患者術後併發症有:

(1)術後胃出血:術後24h內從胃管引流出大量鮮血,甚至嘔血和黑便

(2)胃腸吻合口口破裂或瘻:多發生在術後5-7日

(3)早期傾倒綜合徵:後宜平臥10-20分分鐘內;患者進餐

(4)低血糖綜合症:表現為餐後2- 4小時

30.潰瘍性結腸炎一種病因不明的慢性直所和結腸非特異性炎性疾病:主要臨床表現是腹瀉、大便有粘液膿血、雙痛及裡急後重;好發於乙狀結腸。

31.潰瘍性結腸類患者消化系統表現為:腹瀉,黃便呈黏液、膿血便,本病活動期的最主要表現,大便次數及便血程度反映病情的嚴重程度,疼痛侷限於左下腹或下腹部,有疼痛一便意便後緩解的規律。

32.潰瘍性結腸炎重症者可出現反跳痛、腹肌緊張、腸鳴音減弱等,應警惕中毒性結腸打張腸穿孔的發生。

33.潰瘍性結腸炎併發症中最常見的是:中毒性巨結腸。

34.潰瘍性結腸炎糞便檢查常有黏液膿血便,首選檢查是:結腸鏡檢查;最可常的確診檢查是:結腸鏡+活檢。

35.潰瘍性結腸炎首選治療藥物是:柳氨磺吡啶、簡稱SASP;對於採用灌腸療法的病人,應指導病人左側臥位;而阿米巴痢疾病變多在回盲部,採取右側臥位。

36.潰瘍性結腸炎患者飲食應給予高熱量、富營養而少纖維、易消化、軟食物,禁食生、冷食物及含纖維素多的蔬菜水果,忌食牛乳和乳製品;若患者出現鼓脹、腸鳴音消失、腹痛加劇等情況,要考慮中毒性巨結腸的發生。

37.小兒腹瀉是以大便次數增多和大便性狀改變為特點的一組臨床綜合徵;多發生在2歲以內的小兒;夏秋季發病率最高。

38.小兒腹瀉以輪狀病毒感染最為常見;細菌感染(不包括法定傳染病)以致病性大腸埃希菌為主。

39.輕型腹瀉大便一般為黃色或黃綠色稀水樣,常見白色或黃白色奶瓣和泡沫;重型腹瀉大便多為黃水樣便或蛋花湯樣。

40.重型腹瀉患兒出現代謝性酸中毒原因是: 進食少,腸吸收不良,熱能不足導致脂肪分解增加,產生大量酮體。

41.重型腹得患兒出現低鉀血癥主要表現為:神經肌肉興奮性降低,精神不振、無力、腱反射減弱或消失,腹脹、腸鳴音減弱或消失。

42.原則上嬰幼兒輕度脫水<50mlkg,中度脫水50-100ml\/kg,重度脫水100-120ml\/kg。

43.一般情況下嬰幼兒低滲脫水補2\/3張含鈉液,等滲脫水補1\/2張含鈉液,高滲脫水補1\/3張含鈉液。

44.嬰幼兒輸液速度原則上先快後慢、先濃後淡、先鹽後糖、見尿補鉀;累積損失量滴速應約為每小時8-10m\/kg;重度脫水或有周圍迴圈衰竭者應首先靜脈推注或快速滴人2: 1等張含鈉液20mlkg。

45.實際嬰幼兒補液過程中,一般輕度脫水需補液約90- 10mlkg, 中度脫水需補液約12- 15mlkg,重度脫水需補液約150-180ml\/kg.

46.腹瀉患兒應根據個體情況合理調周整,嘔吐嚴重者可暫禁食4- -6小時(不禁水),好轉後儘早恢復餵養,母乳餵養的患兒繼續母乳餵養,且暫停輔食

47.維持腹瀉患兒面板的完整性原則是要保持臀部及會陰部面板的清潔、乾爽。

48.腹瀉患兒出現臀紅可用區域性用紅外線燈或鵝頸燈照射,每次照射時間15 -20分鐘;嚴格掌握燈與臀部的距離,一般為3545cm。

49.腸梗阻最常見型別是:機械性腸梗阻;腸扭轉常在飽食後劇烈運動時而發病;腸套疊多見於2歲以內的兒童,以迴腸末端套人結腸最多見,伴有嘔吐和果醬樣血便; X線空氣或鋇劑灌腸檢查,可見到空氣或鋇劑在套疊遠端受阻呈“杯口狀”陰影。

50.絞窄性腸梗阻指不僅有腸內容物透過受阻,同時發生腸管血運障礙。

51.機械性腸梗阻的腹痛特點是陣發性劇烈腹痛;絞窄性腸梗阻的腹痛特點是持續性劇烈腹痛伴陣發性加重:麻痺性腸梗阻的腹痛特點是持續性脹痛。

52.若腸梗阻患者嘔吐物呈棕福色或血性,表明腸管有血運障礙;絞窄性腸梗阻患者可排出血性黏液液祥糞便且股部有固定性壓痛和腹膜

53.一般腸梗阻發生4一6小時後,X線立位或側臥位酸部平片可見多個階桃狀排列波氣液平面。

54.腸梗阻患者可進行禁食禁飲、給予胃腸外營養、胃腸減壓、解痙止痛、矯正體液失調、防治感染和中毒治療。

55.若腹腔引流管周圍流出液體帶糞臭味,同時病人出現區域性或瀰漫性腹膜炎的表現,應警惕腹腔內感染及腸瘻的可能,應及時通知,醫生。

56.腸梗阻患者術後早期應鼓勵病人儘早下床活動,以促進腸蠕動恢復,預防粘連。

57.腸套疊多發生在2歲以內,以春秋季多見;回盲型(最常見);可在發病後6- 12小時排出醬樣黏液血便; 首選空氣灌腸治療。

58.急性闌尾炎最常見的原因是闌尾管腔阻塞:大多數病人具有典型的轉移性右下腹疼痛:最常見的重要體徵是右下腹固定的壓痛、壓痛部位常在麥氏(McBurmney) 點,即右髂前上棘與臍連線的中外1\/3交界處。

59.闌尾化膿、壞疽時患者可伴有反跳痛、腹肌緊張;闌尾周圍膿腫患者需先使用抗生素控制症狀,一 般3個月後再行手術切除闌尾。

60.急性闌尾炎患者需採取半臥位或斜坡臥位,以減輕腹壁張力;需禁食或合理飲食;患者宜早期床上或下床活動,促進腸蠕動恢復,防止發生腸粘連。

61.急性闌尾炎患者術後併發症:

(1)內出血:常發生在術後24小時內,故手術後當天應嚴密觀察脈搏、血壓;應立即將病人平臥

(2)切口感染:是術後最常見的併發症。表現為術後3- 5天體溫升高

(3)腹腔膿腫:表現為術後5- 7天體溫升高

(4)腸瘻

62.腹外疝以腹股溝斜疝的發病率最高:疝內容物以小腸最為多見:腹外疝發病的兩個主要病因是腹壁強度降低和腹內壓力增高。

63.直前不進人陰囊,故極少發生嵌頓,常見於年老體弱者。

64.半歲以下嬰幼兒出現疝時可暫不手術。

65.腹外痴患者一日出現腹膜;炎或腸梗阻的表現,應儘早手術探查;絞窄性疝的內容物已壞死,更需手術治療。

66凡腹外疝術前有咳嗽、便秘、 排尿困難等股壓升高因素者,均應給予對症處理。

67.腹外機術後患者需平臥3日,體位宜取平臥位,膝下墊一軟枕,使髖關節微屈,以鬆弛腹股溝切口的張力和減少腹腔內壓力,利於切口癒合和減輕切口疼痛。

68.腹外疝患者術後可用沙袋壓迫傷口12-24h,用丁字帶將陰囊托起用來預防陰囊水

69.腹外疝患者出院後應逐漸增加活動量,3個月內應避免重體力勞動和提舉重物。

70.內痔好發於戴石位3、7、11點。

71.內病主要表現為排便時無痛性出血和壽塊脫出,分為4期:

Ⅰ期:排便時無痛有性出血,痔塊不脫出肛門外;

Ⅱ期:排便時痔塊脫出、但便後能自行回納;

Ⅲ期:痔塊脫出不能自行回納,需用手託回;

Ⅳ期:痔塊長期脫出於肛門外或回納後又即脫出。

72.若形成血栓性外痔,則有肛門劇痛、排便、咳嗽時加劇,數目後可減輕;在肛門表面可見紅色或暗紅色硬結。

73.痔患者必要時可用1 : 5000高錳酸鉀溶液溫水坐浴。

74.痔患者術後應避免用力排便,崩裂傷口;若有便秘,可口服液體石蠟或其他緩瀉劑,但忌灌腸。

75.肛瘻常為直腸肛管周圍膿腫引起;掛線療法,適用於高位單純性肛瘻的治療或高位複雜性肛瘻的輔助治療;肛瘻患者術後為防止肛門狹窄,術後5—10天內可用示指擴肛。

76.絕大部分直腸肛管周圍膿腫由肛竇炎、肛腺感染引起;肛門周圍膿腫最常見;主要表現為持續性跳痛。

77.直腸肛管周圍膿腫患者熱水坐浴治療:指導患者1: 5000錳酸鉀溶液3000ml坐浴,溫度為43-46C,每日2- 3次,每次20-30分鐘。

78.直腸肛管周圍膿腫患者膿腫切開引流引流量小於50ml\/d時,可考慮拔管。

79.肝硬化在我國以病毒性肝炎引起肝硬化為主要原因。

80.肝硬化患者失代償期主要臨床表現為肝功能減退和門脈高壓症兩類;由於肝功能減退對雌激素滅活能力減退,在病人面部、頸、上胸、肩背、上肢等上腔靜脈引流部位可見蜘蛛痣和(或)血管擴張,軀幹最多見;也可見肝掌。

81.肝硬化患者門脈高壓症三大表現為:

(1)脾大:晚期可伴有脾功能亢進,表現為白細胞,血小板和紅細胞計數減少(三系減少)。

(2)側支迴圈的建立和開放:最重要的側支迴圈是食管下段和胃底靜脈曲張。

(3)腹水:約75%以上失代償期病人有腹

水,是肝硬化最突出的臨床表現;當腹水量超過1000ml,叩診有移動性濁音。

82.肝硬化患者最常見的併發症是上消化道出血,多突然發生,大量嘔血或黑便;晚期肝硬化最嚴重的併發症亦是常見死亡原因是肝性腦病。

83.肝硬化患者血清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增高;腹水為漏出液,若腹水呈血性,應考慮癌變可能,需作細胞學檢查;脾功能亢進時白細胞和血小板計數將減少。

84.肝硬化患者腹水的治療:

(1)限制鈉、水的攝入:限制鹽在1-2g\/d,進水量限制在1000ml\/d左右。

(2)利尿:主要使用螺內酯;利尿治療以每天體重減輕不超過為宜。

(3)導瀉:如甘露醇治療。

(4)腹腔穿刺放腹水:每次放腹水在4000-6000ml,亦可一次放10000ml,甚至放完,同時靜脈點滴清蛋白40—60g。

85.如肝功能損害顯著或有肝性病先兆者、血氨偏高者應限制或禁食蛋白質。

86. 肝硬化患者腹腔穿刺放腹水後,應縛緊腹帶,防止腹穿後腹內壓驟降;防止分流術後血管吻合口破裂出血宜在48小時內平臥位或15度半臥位。

87.細菌性肝膿腫患者最常見致病菌為大腸埃希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最主要的入侵途徑和最常見的病因是膽道系統;最常見的早期症狀是寒戰和高熱,體溫可高達39—40,一般為稽留熱或弛張熱;最常見體徵是肝區痛和肝大。

88.細菌性肝膿腫患者宜置病人於半臥位,以利於引流:當膿腔引流液少於10ml時,可拔引流管;需保證高熱病人每天至少攝入2000液體:可進行灌腸(4C生理鹽水)進行物理降溫:應多食高蛋白、高熱量、富含維生素和膳食纖維的食物、保證足夠的液體攝入量。

89.各型肝硬化及門體分流手術後是引起肝性腦病最常見病因。其中又以病毒性肝炎後肝硬化最多見。

90.肝性腦病分為四期:

一期(前驅期):輕度性格改變和行為失常二期(昏迷前期):以意識錯亂、睡眠障礙、行為失常為主

三期(昏睡期):以昏睡和精神錯亂為主,撲翼樣震顫仍存在。

四期(昏迷期):神志完全喪失,不能喚醒

91.肝性腦病患者需積極防治感染和上消化道出血,避免快速、大量排鉀利尿和放腹水,糾正電解質和酸鹼平衡紊亂;不用或慎用鎮靜安眠藥、麻醉藥。

92.肝性腦病藥物治療有:

(1)灌腸或導瀉:可用生理鹽水或弱酸性溶液灌腸,禁用肥皂水灌腸

(2)抑制腸道細菌生長:可口服乳果糖

(3)降氨藥物:穀氨酸鉀或穀氨酸鈉

(4) 支鏈氨基酸:口服或靜脈滴注以支鏈氨基酸為主的氨基酸混合液

93.肝性腦病患者應避免應用安眠藥和鎮靜藥物等,當患者狂躁不安或有抽搐發作時,禁用嗎啡、哌替啶等。

94.肝性腦病患者需保持大便通暢:便秘者,可口服或鼻飼50%硫酸鎂30 50ml導瀉,也可用生理鹽水或弱酸溶液洗腸;忌用肥皂水灌腸。

95.肝性腦病患者飲食應限制蛋白質攝入,最好給予植物蛋白,需供給足夠的熱量和維生素,以糖類為主要食物。

96.膽囊炎患者表現為右上腹陣發性絞痛,常在飽餐、進食油膩食物後或夜間發作,疼痛可放射至右肩及右肩下部;患者Murphy症陽性;主要治療方法是手術治療如膽囊切除術。

97.若膽囊炎患者股痛進行性加重,且範圍擴大,出現壓痛、反跳痛、肌緊張等,同時伴有寒戰、高熱的症狀,提示膽囊穿孔或病情加重。

98.膽管最常見的梗阻因素是膽管結石。

99.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患者治療原則:緊急手術解除膽道梗阻並減壓;患者宜食用低脂肪、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的食物。

100.膽道蛔蟲病患者症狀與體徵不符;症狀是突發性劍突下陣發性“鑽頂樣”劇烈絞痛;本病的首選檢查方法是B超。

101.膽道蛔蟲病患者應於清晨空腹或晚上睡前服用驅蟲藥;驅蟲最好在症狀緩解期進行,選用左旋咪唑。

102.膽囊結石患者主要的臨床表現是右上腹陣發性絞痛,疼痛常放射至右肩或右背部;常在飽餐、進油膩食物後,或在夜間發作。

103.膽管結石引起的Charcot三聯徵表現為:急腹痛、寒戰高熱和黃疸。

104.膽管結石患者膽絞痛發作時勿使用嗎啡,以免膽道下端括約肌痙攣,使膽道梗阻加重;若患者有發熱和嚴重腹痛,可能為膽汁滲漏引起的膽汁性腹膜炎,需立即報告醫師處理。

105.膽管結石患者可肌注維生素K¹10mg預防併發症。

106.膽管結石患者進行T形引流時需保持引流管通暢,需保持引流管的水平高度不要超過腹部切口高度;如有阻塞,可用手由近向遠擠壓引流管或用少量無菌生理鹽水緩慢沖洗,切勿用力推注。

107. 膽管緒石患者膽汁引流一般每天約300—700ml,量多可能是膽總管下端不夠通暢引起。

108.膽管結石患者引流拔管指徵為:患者黃疸清退,無腹痛、發熱。大便顏色正常,膽汁引流量逐漸減少,顏色呈透明金黃色。

109.急性胰腺炎患者臨床以急性腹痛、噁心,嘔吐及血澱粉酶增高為特點;急性胰腺炎約50%由膽道結石、炎症或膽道蛔蟲引起,其中膽石症最為常見。

110.急性胰腺炎主要表現和首發症狀是腹痛,腹痛常位於中上腹,常向腰背部星帶狀放射:患者咽吐後腹痛並不減輕。

111.出血壞死型胰腺炎患者常出現低血壓或休克現象:患者出現低鈣血癥可引起手足抽搐為預後不足的表現:患者血清和尿澱粉酶常明顯升高。

112.性胰腺炎忠者應抑制或減少胰液分泌:(1)禁食禁水,減少胃酸與食物刺激胰液分泌。(2)胃腸減壓(3)藥物治療:可用H2受體拮抗劑減少胃酸分泌;可用抗膽鹼能藥抑制胃腸分泌;可用生長抑素類藥物抑制胰液和胰酶分泌。

113.急性胰腺炎患者解痙鎮痛過程中因嗎啡可引起Oddi括約肌痙攣,加重疼痛,因此禁用嗎啡;患者可採用屈膝側臥位,減輕疼痛;患者禁食並給予胃腸減壓,是為防止食物及胃液進入十二指腸,刺激胰腺分泌消化酶。

114.上消化道大出血是指在數小時內失血量超過1000ml或佔迴圈血容量20%;主要表現為嘔血和(或)黑便。

115.上消化道大出血病因胃十二指腸疾病:臨床最常見的病因是消化性潰瘍,各種原因導致的門靜脈高壓引起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也可出現上消化道大出血。

116.嘔血提示胃內積血量在250—300ml; 大便隱血試驗陽性提示出血量為5—10ml;黑便提示出血量在50—100ml,黑便呈柏油樣。

117.急腹症患者有氣腹表現: X線可見膈下游離氣體;腹腔積血在500ml以上時可叩出移動性濁音;患者腹腔穿刺可抽出不凝固性血液;絞窄性病變病情發展迅速,常呈持續性腹痛陣發性加重或持續性劇痛。

118.外科腹痛特點一一般先有腹痛,後出現發熱等伴隨症狀:

(1)四十二指腸穿孔:突發性上股部刀割樣疼痛且拒按,腹部呈舟狀。

(2)膽道系統結石或感染:急性膽囊炎、膽石症病人為右上腹我疼痛,呈持續性,伴右側肩背部牽涉痛。

(3)急性胰腺炎:為上股部持續性疼痛,伴左肩或左側

(4)急性闌尾炎:轉背部束帶狀疼痛。和不同程度發執。轉移性右下腹痛伴嘔吐

(5)內臟破裂出血:腹腔穿刺液為不凝固的血液。

119.內科腹痛的特點一般先發熱或先嘔吐,後發生腹痛,腹痛多無固定部位。

120.急腹症患者嘔吐血性或咖啡色嘔吐物常提示發生腸絞窄;患者出現腹腔臟器炎症疾病伴有大便次數增多或裡急後重感,應考慮盆腔膿腫形成;果醬樣血便或黏液血便是腸套疊等腸管絞窄的特徵;急性胰腺炎病人可見血、尿澱粉酶值升高;消化道穿孔可見膈下游離氣體。

121.急腹症患者出現腸扭轉時可見典型的鳥嘴徵,腸套疊時可見杯口徵;腹腔穿刺若抽出不凝固性血性液體,多提示腹腔內出血;異位妊娠破裂時經陰道後穹穿刺可抽得不凝血液;盆腔炎病人的陰道後穹隆穿刺液則為膿性。

122.外科急腹症患者需禁用嗎啡類止痛劑;禁飲食;禁服瀉藥;禁止灌腸; 一般情況良好或病情允許時,患者宜取半臥位。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學四年:優秀畢業生

麻繩細處斷

終極玩家007

一筆多情

鵝頭軍師

好奇心與貓

還剩百日壽命,我想重活一次

八雲

崩崩錘

速溶冷咖啡

冬芽

妄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