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祖父林虎振家坐北朝南,就在馬路旁邊。

靠近馬路的位置,雷打不動的佇立著一塊褪色招牌,祖父用蒼勁有力的毛筆字在上面寫著“便民書店”四個黑字。

兩扇黑色的入戶門上,對稱分佈著兩隻雕有獅子形狀的銅製把手。

推開門映入眼簾的是一片青磚地,這裡是祖父家的前院,面積很大,能停下五個兄弟姐妹們所有的腳踏車。

進入室內,第一眼看到的便是廚房,灶臺旁邊總會放著一個碩大的搪瓷杯,聽說那是祖父畢業的時候學校發的,從河南一路背到大興安嶺,使用至今。

廚房向南走,就是祖父母平日裡居住的臥室。構造很簡單,只有能睡三個人左右的火炕,和正對著廚房門位置的電視櫃和上面的老式電視機。

廚房左手邊,是祖父母的客廳。

裡面鋪滿了紅色木質地板,中間部分掏空做了個地窖,用來儲存土豆和大白菜很是實用,唯一不好的就是,踩上去總會發出咯吱咯吱的響聲。

客廳的東面,除了下方的兩個儲物櫃之外,其餘部分被做成了整整一面牆的書架。

《四書五經》、《金庸全集》、《世界未解之謎》、《家庭醫生》、《敢死隊連環畫》......

各種各樣的繪本和名著,在這裡應有盡有。

這裡是我最喜歡的地方。

每次到祖父家,尚且年幼的我哪怕還有許多字不認識,也要捧著一本新華字典,邊查邊看。

遺憾的是,很多時候正當看到津津有味,卻總能發現有的書有上半部,沒有下半部。

聽林先生說,這是因為早些年郵寄到小鎮的快遞並不發達。

鎮子裡又有一些對外地郵過來的包裹感興趣的人。

祖父每次從外地訂了某種書的全集,郵過來的時候,包裝就沒有完好無缺過,裡面總會或多或少缺幾本書。

林先生的幾個兄弟姐妹們,都很少在祖父家看書。

因為他們知道,自家父親開的書店就是個巨大的坑!看了上集沒下集那種。

只有祖父樂呵呵的寬慰幾人,“少兩本就少兩本唄!別人拿書,說明他想看。他要是感覺這本書有意思,自然會到我這裡租其餘部分回去看。”

起居室北面,是祖父家的後院。

這裡原本是荒地,但退休後閒不住的祖父,將這裡開墾成了一片農田,平日裡就種些應季蔬菜。

祖父家大門左側,還有一間房,用途不明。

在我印象中,這裡住過祖父的好友,後期還養過一段時間的兔子。

後來聽林先生說,祖父剛退休的時候,祖父曾在這裡開過一間商店。

我問他,為啥後來不開了?

林先生說,幾乎所有開商店的人都在牌子上寫著‘概不賒賬’四個大字。

我的祖父不一樣。

當年鎮子裡有個流浪的傻子。

每次路過祖父家商店的時候,他總會允許對方賒賬,甚至還給人免費理髮。

半年多以後,那個傻子死了。

他欠下的一千多塊錢,徹底成為了爛賬。

連帶我祖母在內,所有家人都埋怨祖父糊塗,不適合做這份買賣。

最後祖父一氣之下,徹底關閉商店,將之前自已珍藏的書籍擺在書架上,索性開起了書店。

任女士開託兒所期間,我期待的就是祖父林虎振到來。

他的腳踏車也不知騎了多少年,每次停到家門口,總會發出尖銳的剎車聲。

趕來開門的任女士接過兩個車把上掛著的新鮮蔬菜同時,還會招呼我到廚房拿出一份自已新研發的菜品遞過去。

這個時候,不願繼續學習的我,總會軟磨硬泡讓祖父帶我回家裡看書。

笑眯眯的祖父像一個英雄似的,總能擋住任女士毒辣的眼神,成功帶我脫離苦海。

一般我們趕回去的時候,都是十一點左右。

他和祖母都是河南人,平日裡最愛吃的就是手擀麵條。

提起來他們做的面,真的是時好時壞。

有時面滷是自家做的炸醬,好吃的恨不得把舌頭都給咬掉。

但有一年,他們圖便宜,不知從哪買了特別大一桶羊油,平日煮麵的時候,就用這個來熗鍋。

那個滋味可真是一言難盡!

午飯過後,是祖父的午休時間,也是祖母的豫劇時間。

當時河南臺有個節目叫《梨園春》,每次聽到裡面唱到“劉大哥講話,理太偏”的時候,我總會躺在沙發上昏昏睡去。

小鎮有個德高望重的名醫姓紀,和祖父的關係向來不錯。

在我的印象中,他就是武俠小說中深藏不露的老頑童。

巖白菜加甘草片能治療咳嗽的偏方,就是他告訴我的,我記了足足二十多年。

平日閒暇時間,他總會帶些冷盤,來祖父家喝酒聊天。

每次我午休醒來時,紀爺爺總會招呼我過去吃肉。可我最好奇的,就是他們燙在暖壺瓶蓋中的白酒到底是什麼滋味。

有次趁著祖父去後院摘小蔥的時候,紀爺爺用筷子沾了沾,偷偷給我嚐了幾口。

嘖!

一點都不好喝。

祖父回來的時候,紀爺爺用眼神示意我不要聲張,可自已卻在抿嘴偷笑。

......

我在林先生的收藏品中,找到了一顆乳白色的玻璃珠。

“爸,沒想到您還有一顆童心啊!”我衝著林先生擠眉弄眼地調侃著。

“淨瞎說!”父親瞪了我一眼,板著臉說道,“這是你小時候吵著嚷著從你爺商店裡要過來的!我只是替你保管。”

林先生和任女士繼續補充著。

在林先生和他的兄弟姐妹們眼中,祖父的形象和在我印象中的全然不同。

他們說,祖父是個死腦筋,從不為自家人著想。

曾經大爺遭遇單位裁員,大爺一家到祖父那裡軟磨硬泡讓他出面幫幫忙。

畢竟是自已的大兒子,祖父猶豫再三還是決定幫襯一下。

然後呢?

祖父從自家後院薅了幾根水蘿蔔,到大爺單位的領導家隨禮,還告訴人家這是進口小人參。

這一下,大爺的工作不黃也得黃了。

當大爺怒斥他為何這麼做的時候,他也只是怒氣衝衝的拍著桌子吼道,“我就是故意給他難堪的。這種品行不端的人,不配當領導!”

還有,之前祖父在職時,單位有個很有抱負和想法卻一直被其他人壓制無法晉升的小職員。

他發現這種情況時,又幫忙又出力的。

幾年後,那人飛黃騰達,到上海升官發財去了,直至如今渺無音訊。

家人都說他費力不討好,可他卻說,“人家有能力,就一定會有更好的平臺。我只是略盡綿薄之力,錦上添花罷了。”

早些年公文下達後,他明明有機會帶著家人去市裡發展。

他的副手都趁著這個機會調到大城市任職了,而祖父卻一心建設內蒙,就連三個兒子的姓名都有蒙字。

最後,就連他退休,也只是簡單讓三叔過了接班的手續,自已就下來頤養天年了。

聽了這些,勾起回憶的我反駁著。

我一直覺得祖父非常不錯。

畢竟在他退休之前,每次我出門,總會無條件的收到鎮子裡許多人的善意。

“看,這是林虎振的孫女。”他們這樣說著。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深海中的星

三水白小

鄉野間,妙手春醫

翎雲天

沒有會員卡的新書

沒有會員卡

這書居不重個名然能復

來個不會重複的筆名

少歌:三世劫,一世緣

幸運橙

不平凡的軌跡

小新不吃零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