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發生了一起驚動全藏的系列謀殺案。

在曲水境內雅魯藏布江北,有一座高聳陡峭的山峰,傳說藏土十二神女中的一位即居住於此,據稱在這裡許願靈驗。峰頂有一小廟,只有一個僧人,雖地處荒僻,卻頗有名氣,不少外地香客千里迢迢登山朝拜。

這一天,拉薩城郊幾個農民結伴上山燒香,來到山下時,看看天氣不早,在附近找了一處巖洞歇下。這時匆匆趕來一位外地香客,大家勸他休息一晚,明早一塊上山,香客因還要趕路,就獨自上山了。

第二天矇矇亮,幾個農民出發,一個多時辰後到達山頂。殿內供著白綠紅黃四度母,庭院不大,收拾得乾乾淨淨。僧人五十多歲,衣著整潔,面目清癯,當地人呼為達多活佛。在廟裡進過香後,又盤桓一會兒,幾個人下山,走到半腰,一個人忽然說:“不對啊,怎麼沒看到昨晚上山的那個香客呀?”幾個人不約而同叫一聲,七嘴八舌議論開來。上下山的路只有這一條,小廟就一間殿堂,旁邊一間僧舍,有兩個人還掀簾看了看。怪呀,能去哪兒呢?幾個人又不約而同地向崖壁下瞅了瞅,幾十丈下是喘急的江水,不由倒吸一口涼氣。

幾個人下山後,不免向別人說起這件蹊蹺見聞,奇怪的是,時隔不久,又傳說以前也曾發生數起類似的事,都是朝拜這座寺廟,有去無回,離奇失蹤。這種案件多少年來在西藏極為罕見,許多老人一輩子未曾聽說過,一時間,拉薩河谷流言四起,人心惶惶。

流言傳到宮中,五世達賴特為此占卜一卦,決定派聰明能幹的濟隆活佛查明案情。

濟隆原是貢塘寺活佛侍從。那年固始汗率兵翻過雪山攻擊小藏巴汗時,路過噶舉貢塘寺,有人主張襲擊這支蒙古疲兵,濟隆勸說活佛閉門靜觀,讓蒙古兵安然透過。甘丹頗章政權成立後,濟隆又勸說活佛舉寺歸黃。事情傳入五世達賴耳中,特將濟隆送入哲蚌深造,當時他還不到20歲,由於學業突出,頗受器重。五世達賴建造十三林,任命濟隆為功德林主持,後立為活佛。

濟隆先是不動聲色地撒出許多人,將市面傳說的多起案件一一記錄下來,經統計共有二十多起。然後派人逐件秘密察訪,最後落實十六起,跨度為十數年。濟隆將這十六人的姓名、住址、年齡、姓別、出發時間、所帶物品等一一表列,呈五世達賴過目,並講述了下一步計劃。

數日後,濟隆擺出活佛法駕,上得山來,達多老遠望見,上前迎接。

“不知活佛駕到,有失遠迎。”達多彬彬有禮。

“你可是寺內主持?法名叫甚?”

“小僧正是小寺主持,法名達多。敢問何事勞法駕親臨,為小寺增光。”

濟隆打眼四周察看一番,讓隨從退下,低聲說:“不瞞主持,達賴佛爺近日在宮中靜修,法眼慧觀,聖城西南一山,黑氣瀰漫,有毒蟲危害眾生,請乃瓊護法詳示,據沙盤圖形所現,正是貴寺所在之處,今特奉法旨前來除妖。請貴寺僧人前來集中。”

“稟活佛,小寺只我一人。”達多心生疑懼。

“好,你隨我來。”

濟隆邊說邊命隨從在四周細細搜尋。約半個時辰,只聽殿後一聲吶喊,眾人圍攏過去,只見兩名隨從跌坐石叢,簌簌發抖。濟隆上前打問,二人竟說不出話,內中一人指指旁邊一團衣服,侍從喇嘛急問:“莫非發現怪異之物?”二人一齊點頭。達多暗暗吃驚,正被濟隆用眼角餘光掃見。

侍從走上前,伸手一摸,果有一物在蠕動,小心掀開衣服,眾人一片驚呼,但見一蠍,肥大如拳,形狀醜惡。侍從就衣捧起,正欲遞過,不想那物竟生有兩根小翅,居然展開騰起。說時遲那時快,濟隆從袖中抽出金剛橛,衝其在地上投影甩去,那物應聲墜下,侍從將其扣住,收入口袋中。

達多在山上多年從未見過此物,大驚失色,合不攏嘴。

濟隆進殿朝拜了四度母,跏趺坐於卡墊之上,閉目誦經,過了片刻,突然睜開雙目,閃爍放光,在達多身上來回打量。達多被盯得直發毛,忽聽濟隆一聲大喝“推下崖去”,便不由癱跪在地。卻見侍從抓住那個袋子,扎住口,扔到崖下江中。

“主持請起,受驚了。剛才打坐時,乃瓊護法告之,肥蠍正是妖物,命我投入江中,水祭冤魂,又告寺中還有一蠍……”

達多忙說:“再去找來?”

“不必了。護法降下神喻,說貴寺一僧前世即此毒蟲。我觀主持相貌斯文,莫不是貴寺從前還有其他僧人?”

達多似乎想說什麼,只聽活佛說道:“其實此事,找山下村民一問即知。”

達多伏地說:“稟活佛,小寺多年來只小僧一人。”

濟隆猛然站起,口中誦咒唸唸有詞,同時衝達多交替打出內縛印、外縛印,邊打邊說:“達多,你前身為蠍,有次觀音說法,你被菩薩坐騎不小心踩死,念你無辜,准此生轉入三善趣。原來的同類心有不甘,那隻大蠍專來誘惑你,這些年你可破戒?望能對本僧如實道來。”

濟隆瞧著顫抖不已的達多又說:“護法降神時曾說,若招認悔過,略施薄罰,並予以加持,保你下一輪迴仍入三善道,否則,輪迴時將被護法打入惡道,現回原形。你自選擇吧,決不強逼。”

達多已是面如死灰,哀求活佛代轉護法,大發慈悲,此生願受嚴懲,只求來世再入善道,唸佛行善。經供認、核實,濟隆手中已查出的16起案件全部落實,另外還供認8起,共24起。做案手法相同,都是單身香客天黑匆匆下山,達多以相送為名,替對方揹著包裹,到險要處將被害人推入崖下江中。又據達多所供,在寺後密洞中起獲被害人衣物若干,與所錄大體不差。

一行人押案犯傍晚下山,濟隆回首,但見山石崢嶸,殘陽如血。

此案後來在大昭寺廣場公審,濟隆活佛為主審官,觀者如堵,桑結和學員們參加了旁聽。最後判決:“達多罪大惡極,然能悔過招認,故從寬處罰,剁下小腿,扔進水牢,革除僧籍,終身監禁。”宣判後,當眾行刑,同時架起柴堆,眾僧唪招魂咒,濟隆擔任護摩主祭,為24個靈魂加持超度,濃煙過後,一切又恢復了往日的平靜。

五世達賴在大昭寺二樓,默視了整個過程。

濟隆比桑結高几屆,與噶爾丹同班,二人都關注大事,濟隆屬學者型,尤為熟悉漢藏史,擔任桑結班級的歷史教員。五世達賴頒佈重大舉措之前往往聽取他的意見,制定《十三法典》時,他就是參與者之一。

第二天的歷史課上,濟隆讓學員們討論昨天旁聽公審的感受,然後他會將各種看法、疑問梳理後呈五世達賴,請佛爺親自上一課為大家釋疑解答。

拉薩夏日多夜雨,早晨空氣溼潤清新。

這天,五世達賴親臨哲蚌,給學員們講課。

“我們就從濟隆活佛查辦的案子說起。達多的作案過程和贓物埋藏都很隱蔽,如果用一般的偵破辦法,很難獲取證據。他最後招認罪行,是由於對輪迴的深刻畏懼,清楚因果無情,事情敗露與否,絲毫不影響下一輪迴對他靈魂的懲罰,所以他招認並情願受刑,以淨惡業,求來世進入三善趣。

“同學們,我們黃教擔承著治理這片高原的重任,維護雪域安寧靠什麼?靠軍隊?靠法律?遠遠不夠,我們的作法很簡單——主要靠佛教。在地廣人稀、交通不便的西藏,武力的作用是有限的,我小時在山南,經常走半天碰不到一個人,就是今天,往阿里三圍走,百里甚至幾百裡見不到人影是常有的事,在這些地方,《十三法典》有什麼作用?根本還要靠信仰約束自己。只有佛法昌盛,這塊土地才能繁榮安定。大家結合達多案例進一步討論,過些天我再來一趟。”

西藏早在吐蕃政權初期即制定了律法,規範臣民行為及權利、義務,稱為“吐蕃基礎三十六制”,下分六大類,但內容過於龐雜,條理也欠清晰。又有依據佛教十戒,制定的《十善法》,對臣民進行道德教化、引導。

元朝薩迦主政時,藏區呈割據狀態,缺少一部統一法典,有些政令也是朝三暮四。

明朝噶舉掌權時,政權基礎擴大,帕竹首領絳曲堅贊創立了《十五約法》,簡明易行,內容包括刑事、民事、訴訟、約束官員等方面,很重視佛教的德育作用。主要有以下特點:

1、將社會分為若干等級,賤民最低。同一犯罪,上犯下輕,下犯上重。

2、將各等級生命作價,價格不同,可以相應錢物抵罪。

3、訴訟中,可運用神斷法,以賭咒代證詞。

4、刑罰殘酷。

5、重獎軍功,羞辱敗兵逃兵。

6、男女方均有離婚權利,且過失方須償付對方財物。

小藏巴汗掌權後加緊迫害格魯派,為抓捕躲避迫害和敢於反抗的黃教僧人,專門制定了“荒蠻邊地法”,加上原來15條,稱《十六法典》。格魯上臺後,在五世達賴的主持下,去掉了獎軍功懲懦夫的兩條和“荒蠻邊地法”,保留了其餘13條款的框架,將佛教理念融匯貫通於整部律法,稱為《十三法典》,一直沿用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

自從患了一種雙足裂痛病後,五世達賴每年都要去溫泉洗浴數次,否則行走困難。這次又要去,正好放假,桑結也跟著去了。溫泉在谷底,有兩眼,四周環繞山峰,半山有座尼庵。

夏日傍晚,滿天霞光,明晃晃的。正趕上午後經課結束,二十餘名年輕尼姑像一群小鳥從山上飛下,她們見一老一少兩僧人正在洗泡,於是湧向另一眼熱泉,一陣嘻嘻哈哈,紛紛脫去僧袍、內衣跳入水中。十四五歲的桑結,還是頭一次遇到這種場面,不由滿臉通紅低下頭。兩眼池子相距30多米,那邊的歡聲笑語不斷灌進耳朵,桑結不由自主扭頭望去。他驚呆了,眼前的一幕是那麼炫目、那麼動魄,雪白的身體塗上了一層淡淡的金色,她們就像是在無人的曠野盡情打鬧。

這一幕長久地留在桑結記憶中,不知為什麼,多年後他再回憶時,那一群快活的阿尼變成了一群戲水的白天鵝。而後,幾位老阿尼姍姍而來,大概是那邊人太多又亂,就進入了這邊的池子。晚霞一退,山谷立時暗了下來,“白天鵝”們紛紛上岸,擦乾身上的水,穿上內衣披上僧袍,小跑著回寺,灑下一路歌聲。桑結抬起頭來,目送她們隱沒在樹叢中。

阿伯緩緩起來,桑結與侍從幫著擦乾身體,穿上衣服,向離尼庵不遠的一處寺院走去。進寺前,桑結回頭向山谷下望去,幾位老尼已經上岸,正在慢慢穿衣服。回到僧舍後,益西命人端上茶點,一直未開口的阿伯撫著桑結的頭輕輕說:“看到啦?”

桑結點點頭。

“記住,這是你必修的一課。學員班還沒講到時輪教法吧?若欲現世成佛,必證悟此法。明日我們就回宮,請來的琴師、棋師還在等你呢。”

第二天,一行返回聖城,臨走前,益西取出準備好的大牛皮口袋,灌上泉水馱回,加熱後供佛爺平日浴足。雖精心療養,然此病一直未能根除,導致最後雙足血脈阻滯。從溫泉返回後,五世達賴針對達多案作了第二次開示。

“我在德仲溫泉中洗浴,空中一隻灰雁在追逐麻雀,一隻鷲鳥就在上方盯著灰雁,遠處大鷹正飛過來。再打眼一望,山坡草叢中兔、狐、狼、豹,水中蟲、蝦、魚、蛇也上演著相同一幕。”

五世達賴端起茶碗慢慢喝著。聽眾在默默思索,塔布、洛追、桑結等學員坐在前幾排,互相瞧瞧,翻翻眼。

“大千世界,芸芸眾生,天上飛的、山上跑的、水中游的,各成體系,延續億年。道理很簡單,就因為每一種生靈都有天敵,因之都懂得敬畏,這才保持了系統內的平衡,得以延續。人呢?也要有所敬畏,敬畏神靈的獎罰,說起佛教,人們說它是大慈大悲的,這只是一半,佛教又是賞罰分明的,你們看護法神個個都很兇,是吧?”停頓一下又說,“當然,罰也是一種慈悲。”

“佛法可分為出世間法和世間法,前者關注靈魂,後者關注肉身,其實二者一體,相輔相成。《十三法典》看起來是世間法,它讓眾生畏懼刑罰從而達到社會安定,可如果沒有對神佛的敬畏,其作用是不會切實長久的。新法典同以往相比,最根本的區別在於,它的核心是出世間法。”

活佛高僧,包括哲蚌學習班,都有培訓演講的課程,要求口齒清楚,用詞準確,語氣平緩,條理明晰,開示當中還可搖動法鈴,穿插誦咒或簡短經文,打出相應手印。聽五世達賴開示,無疑是一堂最好的觀摩課。

“出世間法要求每一個人遵行佛教十戒,以六度、八正作為舉止言行標準。自覺約束言行,樹立道德,規範秩序。無道德即無有情,無道德即無娑婆,菩薩行就是道德行,極樂世界就是道德世界。若人人敬畏神佛,遵守法典,我們藏土高原就能成為真正的雪域佛國。”

五世達賴的這次開示,在桑結嘉措的心裡留下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言情小說相關閱讀More+

情劫:雙世緣

美少女迪迦光之守護者

重生廢物王爺,我空間十億物資

路人知小熙

一個男孩的自我救贖

以歡治抑

穿書八零:軍嫂科研創業一起抓

冷雨瀟湘6

我們是兩條不相交的直線

妖妖子兒

皇城囚

王語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