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是主考官,不過是扯虎皮拉大旗而已,陶老先生不見得會出題。”方夫子說這話的時候語氣中帶著一絲嘲諷的意味。

“這是為何?”既然陶老先生出山了,為何不做些實事。

科舉考試考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的時候不是考生故意寫歪的,實在是出題人水平不夠。

科舉制度已經實行了上千年,題也出的差不多了,到了後來,有的考官實在是不能推陳出新,只好出一些偏難怪的題。

科舉的目的是選賢舉能而不是要培養一些只會讀書的書呆子。

方夫子對近年來的科舉考題不滿已久。不是歌功頌德就是偏難怪,把古代的故事刨根問底,現代的問題隻字不提。

“前朝時候陶老先生就出過一次,不過被遜帝否了。”遜帝就是前朝的亡國皇帝。

“陶老先生出的題是?”林伯英看自家師父提起這件事就面帶笑意,不由得發問。

“其他的還好,陶老先生在卷中直言‘今天下戰亂,十室九空,四夷內訌,西支東吾,兵費其養,國不得其用,何解?”

林伯英:……

前朝末年誰不知道霍大將軍把持朝政,朝廷一半的軍餉都進了霍家,滿朝皆知。陶老先生在科舉考題中直言此事,被貶也不足為奇。

陶老先生一向不給皇上面子,當今也不是沒被噴過。

當今上位後雖然禮遇讀書人,想必也不會想在科舉這樣的大事中被噴的。

而且陶老先生年事已高,又擔著修史書這樣的大事,科舉的事兒大機率是副考官擔著的。

方夫子早在林伯英出發來京城之前就預料到了陶老先生大概會掛名主考官。

但是副考官的人選是林伯英這幾天才知道的,每天往茶樓飯館裡去,為的就是知道些小道訊息。

說來也巧,這次的副考官竟然是張家的人。現任戶部侍郎。

想起在老家時,張縣令對自已的拉攏,果然是黃鼠狼給雞拜年啊。

向來科舉考試中的考官和學生都是以師生相稱的,考生之間也是自稱同年。

這大概是一個人為官之路最一開始積累的政治資源,考生們都極為重視。

張家從一開始就拉攏考生,其內涵不言而喻。張家這是要結黨嗎?才這樣未雨綢繆。

張家這幾年洋洋赫赫,宮裡出了個貴妃,前朝也有幾位大員,聲勢浩大令人側目。

皇后家裡也沒有這麼多權貴。

今年貴妃又給皇上生了一個兒子,張家這門外戚就更風光了。

也是因此,張家身邊聚攏了許多人,狂得很呢。

林伯英在茶樓坐了幾天,沒少聽張家的趣聞軼事。

一忽兒宮裡流水似的賞賜進了張家的門,一忽兒張家的人在朝裡多麼多麼地風光,連太子也要避其鋒芒。

聽的越多,林伯英就決心離張家越遠。張家就是一顆雷,稍有不慎就會爆炸。

太子是皇后所出,又年富力強,跟著皇上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朝裡內外無不臣服。

張家僅憑著一個剛出生的小皇子就想跟太子掰手腕,才是活得太長了。

區區一個張家,不夠太子玩的。

林伯英越來越慶幸當初拒絕了張縣令的宅子,不義之財不可取啊!

沒幾天,林伯英就又聽說了一件事。

有一名考生私下給張侍郎寫了一首詩“通榜”。

“通榜”這事兒在五代十國的時候十分盛行,考生將自已做的詩文提前送給名儒手裡,寫的好的話就可以提前讓考官認識自已,增加自已的名氣,科考也容易透過。

不過這事兒在前朝時就已經被禁止了,而且現在科舉不像以前,現在每個人的答卷都要經過糊名,還安排專人謄錄,在揭榜之前誰也不知道卷子是誰的,就算是讓考官提前認識自已也是無用,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舞弊。

這時候寫這樣一封信就意味深長了。

更令人意外的是,張侍郎竟然沒幾天就給他回了一首詩,誇讚他的詩寫得好,甚至評價該考生的文采可以“抵萬金”,這就更耐人尋味了。

這件事沒幾天就傳開了,京城裡沸沸揚揚都在傳這件事。

有的直言這位考生不要臉,獻媚長官。

有的人悄咪咪地自已也想寫一封。

還有的直言張侍郎拉攏士子,不是為官為臣的本分。

林伯英坐在人聲嘈雜的群仙茶樓,聽著茶樓裡眾人的說話聲,只覺得後背發涼。

這件事已經上達天聽,聽說已經有學子敲了登聞鼓。

狀告張侍郎領著學子科舉舞弊,那名學子已經提前知道了考題。正是張侍郎告訴他的。

皇上聽聞此事,立馬派了大理寺卿徹查此案。

林伯英只覺得心臟發緊,口乾舌燥,立馬飛奔回家。

到了房間,林伯英急忙收拾出筆墨紙硯,開始寫信。

聞聲而來的老林頭納悶了,“伯英,你不是出門喝茶了嗎?怎麼急急忙忙回來了。”

他看林伯英在奮筆疾書,湊過去一看,“怎麼在給家裡寫信呢?不是前兩天剛寫了一封嗎?”

自從他們離家來京,就每隔半個月給家裡寫一封信報平安。

這年頭家書珍貴,還是靠著林伯英的舉人身份,又上下打點,他們的信才能跟著管家的驛站來往,這個更快些。

林伯英沒有回答老林頭的問題,自已老爹不懂這些事,知道了也是白白著急。

林伯英寫信回家也是叮囑鄭傑,張家的東西一定不能收,一個銅板也不行,最好離張家遠遠的。

林伯英知道自已妻子不會隨便收別人的東西。不過縣令的身份畢竟擺在那兒,鄭傑作為婦人只怕不好出面。

林伯英叮囑鄭傑,遇上不懂的事就去問方夫子和自家岳父大人。

他們二人把這朝廷局勢看得分明。

寫罷,林伯英嘆口氣。

自已的科舉之路也是夠曲折的了。

上一回遇上了南北榜案,幸好有方夫子指導,自已避過去了。

這一回科舉舞弊的事只會鬧得更大,不知事態會如何發展。

自已這一隻腳還沒踏進官場。就已經目睹了官場的險惡。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開局成為炮灰,我手拿劇本躺平

君臨JUN

行醫奇遇傳記

清風書齋

國運,千面萬相

風從林

糙漢的腰不是腰,總裁奪命的彎刀

國服貂蟬富得流油

黎明陷落前

齊殊

攤牌了,我掉進了大佬窩

是幻染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