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的人生最後一次南巡在一片壯麗中落幕,十四阿哥陪同他,騎著高頭大馬,緩緩進入京城。在康熙五十一年,胤礽為再次圖謀策反,太子名位再次被剝奪,成為庶人,被永遠圈禁。令人意外的是,十三阿哥胤祥也因暗殺鄭春華和擅自派兵剿滅江夏鎮的罪名,一同被押解宗人圈禁。

隨著乾清門前的三聲鞭響,京城四品以上的文武百官紛紛從兩側步入朝廷。康熙在上朝後的第一時間就拿下了太子的頂戴花翎,隨後由兩位侍衛將他帶走。太子因為圖謀逼宮,與大阿哥一樣,被貶為庶人,永遠被圈禁在宗仁府。雍正二年,他在憂鬱中離世,享年五十一歲。

從大阿哥和太子身邊的門人心腹就可以預見他們的命運。大阿哥身邊的悍匪馬國城,太子身邊的臥龍鳳雛,都表明他們的圈子對他們的命運有重要影響。十三阿哥被牽連其中,他的無辜或有罪,都需要深入探究。太子暗殺鄭春華,擅自派兵剿滅江夏鎮的事情是否屬實?康熙為何只責罰十三阿哥一人?

從十三阿哥想要辯解卻被康熙打斷,以及康熙緊閉雙眼摘下帽子的舉動來看,康熙內心對責罰十三阿哥是有疑慮的。但他必須無理由地關押十三阿哥,這既是為了防止太子被廢后,奪嫡之爭變得更加殘酷,也是為了保護十三阿哥和四阿哥。康熙清楚十三阿哥無心皇位,他的關押,也許是對四阿哥的一種保護。因為一旦四阿哥上位,有了十三阿哥的支援,他將如虎添翼。那時的四爺,目送著十三爺的背影漸行漸遠,心中充滿了無法言說的惋惜與無力。他環顧在場的眾位官員,只見康熙對他們進行了深刻的剖析,語氣中透露出對官場腐敗的無奈與失望。康熙的眉頭緊鎖,他直言不諱地說道:“一個小小的吏部主事,竟能掌握如此多官員的弱點,這讓朕如何不寒心?如果朝廷上下都能以公正之心、忠誠之志為國效力,那又何懼他人威脅?”

然而,康熙接下來的決定更是出人意料。他向天下宣佈,從此不再冊立太子。這一舉措無疑讓原本暗流湧動的宮廷之爭變得更加複雜。雖然表面上似乎沒有了明確的目標,但奪嫡之爭仍在繼續,尤其是老四和老十四這兩位親兄弟之間的較量更是激烈。

時光荏苒,七年的光陰轉瞬即逝。弘曆已長成翩翩少年,而康熙的鬍鬚也已斑白。儘管年事已高,康熙依然精神矍鑠,常與孫子一起習武強身。然而,西北戰事的緊張局勢時刻牽動著他的心。每當戰報傳來,康熙都會焦急地詢問戰況如何。然而,得到的訊息總是模糊不清,只知道傳爾丹已率部向烏蘇河進軍。

康熙心中的焦慮日益加劇,他不禁感慨自已已不再是當年的英勇少年。如果年輕十歲,他或許會親自上陣殺敵,讓敵人聞風喪膽。然而,歲月不饒人,康熙只能將希望寄託在將領們身上。此時的他,已不再是那個翻牌子決定看戲場次的皇帝,而是一個憂心國事的老人。

就在康熙為西北戰事憂心忡忡之際,一場特別的戲曲表演吸引了他的注意。這場名為“時空展”的戲曲,由失街亭、空城計、斬馬謖三個故事組成,講述了諸葛亮北伐因馬謖失誤而失敗的歷史。當康熙看到這場戲時,他的臉上閃過一絲不自然的尷尬。因為在他看來,這場戲似乎預示著接下來他將收到的西北戰況並不樂觀。果然,不久之後,西北的軍報傳來,證實了康熙的預感。

軍報急遞,康熙皇帝的目光凝聚其上,三根羽毛輕輕附著,象徵著緊急與重要。他迅速接過,手指靈巧地撕開封口。

康熙的面容凝重,他掃視了一眼軍報上的內容,隨即,一股沉重的氣氛籠罩了整個朝堂。西北的戰況,竟然如此慘烈,那支曾經威武的六萬大軍,竟然全軍覆沒。這個噩耗,如同一道驚雷,震撼了整個朝野。

康熙皇帝並未有過多的言語,他深知,此刻需要的是冷靜與決斷。他立刻召集了四爺和十四爺,密商對策。他要在朝廷之中,挑選一位能擔重任的將領,出任大將軍王,統領十萬大軍,出征西北,平定戰亂。

這是一場關乎兵權與榮耀的較量,康熙的決策,無疑又引發了一場朝廷內部的爭奪。然而,無論結果如何,康熙都深知,他必須為了大清的江山社稷,為了國家的安定,堅定地前行。

八阿哥深知,大將軍王之職,非單純之軍事統帥,乃皇帝心中之儲君象徵。自太子一事落敗後,其登上皇位之路已極為艱難,然若掌控大將軍王之位,或有轉機。然而,十四阿哥之軍事才能更勝一籌,八阿哥欲試探其忠誠,無論誰任此職,皆視為皇位繼承人。

八哥,我豈敢與你爭奪大將軍王之位?你資歷深厚,德高望重,我自知不及。十四阿哥此言,實則深諳八阿哥心意。在場皆為八爺黨之心腹,十四阿哥若顯露欲意,必將遭眾人排擠。欲得大將軍王之位,須另尋他途,此刻唯有表現出忠心與穩重。

十三弟已被囚禁九年,其中之苦,難以言表。然而,他卻以抓蛐蛐、與阿蘭鬥地主為樂,看似灑脫,實則身心皆受摧殘。脾氣日長,阿蘭亦受委屈。此情此景,實令人痛心。四爺黯然離去,每日迫使自已刻苦練習劍術,想要透過一已之力爭奪大將軍的職位。然而,天賦有限,他最終只能放棄這個夢想。最後,他決定以全家上百口的性命作為擔保,堅決要求見十三爺,不能讓這個重要的職位落入八爺黨的手中。否則,他全家的性命都將難以保全。

鄔思道為四爺分析了這其中的兩點緣由。首先,十三爺帶兵出征,肯定會引來有心人的非議。其次,此次的六萬大軍覆滅,並非因為實力不足,而是由於後援的糧草和器械未能及時跟上,而十四爺以兵部之職,不停地下令讓傳爾丹殺敵。為了遵守軍令,傳爾丹只能讓將士們餓著肚子上陣,結果自然是失敗。他的失敗並非敗在敵軍之手,而是敗在了自已人手裡。

聽完鄔思道的分析,四爺這才恍然大悟,原來西北戰敗的背後也是黨羽之爭,竟是老八和老十四一手造成,他們這麼做就是為了爭奪帶兵之權。如此看來,即使讓老十三出征,也只會落得與傳爾丹一樣的下場,而他家中的百餘口性命也將成為犧牲品。

然而,四爺還有一個疑惑,難道睿智的皇上就沒有察覺到這一切嗎?如果說以前皇上沒有察覺,那麼現在應該是洞若觀火了。不料皇上心中早有定奪,人選就是十四爺。四爺聽到這個訊息,難免有些失落。但鄔思道認為,只有十四爺才能勝任這個位置,更重要的是,此次兵敗就是他精心策劃的,只有讓他坐上這個位置,才能避免重蹈覆轍。

至於皇上為什麼沒有公開宣佈,鄔思道認為皇上還在觀望。觀望什麼呢?皇上年事已高,他還能觀望什麼呢?當然是大清的繼位人了。皇上心中早有定數,但一直沒有公開,一是為了保護他,以免他重蹈廢太子的覆轍;二是為了進一步觀察他,看他是否具備君主的氣度和能力。倘若您真具備這份氣度和智謀,必將以朝廷的最高利益為依歸,堅決支援十四爺出任大將軍之職,而非沉溺於個人的權位之爭。在聽完您這番透徹的分析後,四爺瞠目結舌,一時間竟無言以對。或許是被您近乎神明的推理所折服,亦或是對深不可測的帝王之道與治國策略感到敬畏。

四爺心中仍存疑慮:若將十萬大軍交予老十四掌控,即便自已日後順利登基,恐怕也難以安心入睡。鄔思道微微一笑,一語驚醒夢中人,指出雖然十萬大軍在老十四手中,但糧草補給卻掌握在陝甘總督之手。四爺,此事您需仔細權衡,深思熟慮。

經此提醒,四爺恍然大悟,立即作出決策:讓老十四出任大將軍,而年羹堯則出任陝甘總督,兩者相互制約,以確保朝廷的安危與穩定。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關於我穿越提瓦特的那些事

七七吖吖

以705之名決戰諸天

字醜不是我的錯

紅衣臨世無上之尊

帥帥的小蘇

同來玩月何人在

拖鞋超人拯救世界

兒童逃生公寓遊戲

霸道鹿少wyd

死對頭?別追了我是真的害怕啊

苞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