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廿三,傳統殺年豬的日子,莊子裡的佃戶張有德原本就是屠夫,自從來到這村子,殺年豬的活計就一直是他,一來方便,二來張屠夫祖傳手藝,人也實誠,殺頭豬,最多拿一刀豬肉(三斤左右),可管飯也可不管,反正人家總是一副樂呵呵的樣子。

黃歇剛吃好早飯,周氏還在燒水,這不張屠夫就挑著傢伙來了,一頭是橢圓形的大木盆,一頭掛著竹籃子,裡面放著工具,比如刮毛刀,剔骨刀啥的。

“東家,我來啦!”張屠夫放下膽子,擺好傢伙,就和石頭去了豬欄,然後就是陣陣豬的吼叫聲,張屠夫和石頭抓住豬的耳朵,管家抓尾巴,三人一通把豬就搬上板凳,開始給豬放血,小丫頭端來放了鹽巴的木盆。

黃歇站在一邊靜靜地看著,思緒又回到了熟悉的那個時代,過往的畫面出現在腦海,一切如幻如夢,不由的輕嘆一聲,一人回到後院削竹片去了。

“東家真是心善之人,見不得殺生。”張屠夫見黃歇黯然走開,對周氏說道。

“可不,我從沒見過老爺這般好的人咧,對我們就像一家人,沒有架子,也不用人服侍,還教丫頭讀書識字,我看就是有的父親對女兒也不見得有這麼好的。”周氏一聽有人誇她老爺,心裡自然是高興的。

而這時的黃歇,之所以去削竹片,是他想到了牙刷,花費半個小時,做出幾根牙刷的,打好小孔,就等裝上豬毛最後一道工序。

黃歇回到前院,見豬毛已經刮好,張屠夫正在給豬破肚處理豬下水,旁邊一群孩子圍著觀看,黃歇突然想起豬身上有個好玩意,“豬尿泡”。拿來一根細竹管把它吹大綁緊,成了一個大氣球,丟給孩子們搶著玩。

而黃歇忙著挑選合適的豬毛,再用香皂使勁刷洗。兩丫頭覺得好奇,湊過來問道:“老爺,你洗這豬毛做什麼呀!”

黃歇說道:“做幾把牙刷,用來刷牙齒的。”隨即拿出開好孔的竹牙刷給她們看,並把步驟一一說給她們聽。

“老爺,這個我會,交給我和夏荷吧。”小丫頭很乖巧地接過黃歇手上的活。

“好吧,那你們好好弄,我去挑幾塊肉和豬下水,中午大家好好吃一頓。”

黃歇挑了幾斤排骨和五花肉,豬肝豬心和大腸,然後對屠夫說道:“老張中午在我家吃飯,今天我親自下廚,周氏,這大腸拿去用草木灰多洗幾遍,這東西才是最好吃的。”

來到廚房,黃歇一陣邦邦處理,把所有食材準備好,米粉蒸肉,大蒜炒肉片青菜炒豬腰子,紅燒排骨,燉豬心,葛粉敷豬肝,紅燒大腸加一個青菜,共八道菜殺豬師傅算夠意思吧!

叫來春筍生火,黃歇穿上圍裙開始了他的廚藝,這時周氏洗好大腸,讓他先放另一口鍋裡先把它煮爛。

不一會兒,廚房裡充滿豬肉的香味,小丫頭一邊加下柴火,一會趴在灶頭觀看做菜,小丫頭那吞口水的慘樣看的黃歇心裡好笑,順手夾起一片瘦肉放進丫頭嘴裡。看小丫頭兩眼都笑成月牙,黃歇心裡不由的生出一種父愛的感覺。

“火小點”

黃歇一分心,菜差點炒老了,接下來認真起來,七道菜做完,也到中午了,張屠夫把所有的豬肉都分割好。

開啟飯蒸,最後一道粉蒸肉上桌,黃歇拿出神仙醉。

“老張,辛苦啦,來喝兩杯”黃歇喊道,

“多謝東家,這麼一大桌好菜,真香啊!”老張殺了幾十年的豬,哪裡得到過如此好的待遇,加上五十度的神仙醉,妥妥的貴人待遇。吃進嘴裡暖在心裡。

這一頓吃的賓主盡歡,兩丫頭的小肚子更是撐的圓滾滾的,洪蠡也是被黃歇的廚藝折服。黃歇讓兩小丫頭去睡一覺,吃太飽了不能瞎動。

張屠夫外表雖長的表粗獷,卻也不是渾人,喝了一杯酒,堅決不喝第二杯,趕緊吃了碗飯就收拾傢伙回去,因為在他心裡和東家在一桌還是很不習慣,這時代的人,好像身份尊卑都刻在骨子裡。

見張屠夫挑起膽子就要走,黃歇趕忙拿來兩刀肥肉放進他籃子裡。

“東家這可怎麼使得,好酒好菜吃了,怎麼還好意思在拿呢,”張屠夫死活不肯要。最後在黃歇的一再堅持下才勉強收了一刀瘦肉多點的那塊。

多純樸的漢子,比起笑貧不笑娼的年代好多了,雖然物質上落後,但黃歇覺得自已精神上的幸福已經超過從前,他越來越覺得自已喜歡上這裡,喜歡這個時代,心一但徹底融入這世界,肯定會想的更多,更希望天下太平,這樣才能好好的過日子。

黃歇又多出來想法,抓緊打造打穀機,這玩意一但和曲轅犁同時在楚國普及開來,最少能給百姓提高几倍的效益。

黃歇從心裡還是希望楚國能統一天下,最起碼能保持不敗亡才好,因為北方都是遊牧民族和世家把控,東吳更是世家聯盟組成的國家,西蜀也差不了多少,只有楚國對平民百姓真好,大世家也少,而且一直被皇權壓得死死的。

黃歇突然喊道“老洪”

“家主有何吩咐”

黃歇道:“你抽空幫我去鎮上找家鐵匠來,我們山莊少不了這行,最好是一家都能搬來我們這,條件隨便他開,唯一的條件就是人品要可靠。”

洪蠡趕忙答到,“好的家主,明天就去鎮上週邊打聽,儘量年底把鐵匠找來。

吩咐好管家,黃歇又開始完善他的打穀機圖紙,並用木頭試著做出齒輪的模型,打穀機的難度其實並不大,主要就是大小兩個齒輪,解決掉齒輪問題,那就等於成功。

臘月廿八下午,洪管家總算找到了合適鐵匠師傅,黃歇讓其一家五口先入駐山莊,過完年再安排活計。

鐵匠師傅年紀也不大,三十多歲的樣子,下有一對兒女,上有六十歲的老母,就靠他夫妻鐵匠鋪維持生計,因為他們是外地搬來的,沒有老鄉也沒有田地,時常受到本地人欺負,日子過得艱難,眼看過年都沒錢給孩子們做身新衣服,這時遇到洪管家,雙方一談達成就這麼來了。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菩提隨風,如如不動

如餌

萌學園之隨心所欲

思念z

赤海棠

綃淞

吃貓的魚

鵬博田

葉羅麗公主夢

早八人早八魂

萬人迷的炮灰很危險

漂白劑